湖南語文高考試卷

  畢業考試方式、方法的對比,高考語文考試應遵循折兩個個原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民間歌謠在漢代受到相當的重視,有不少優秀作品被保留下來。其實民間文學***尤其是歌 謠***歷代都很豐富,但是由於它的“草根”性質,一般不受重視,很少被記錄,所以自生自滅,難以 流傳。因此歷史上民間文學的長久流傳,往往要藉助於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時期,統治者為實 施宗廟祭祀,同時也兼以朝廷禮儀、自身娛樂,都設有不同規模的樂隊,後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時 期的樂器,皆可證明其事。這裡有一件事很重要,傳說周公“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為擴充“樂” 的功能,當時他採取了 “采詩”以“配樂”的做法。周王朝頗為重視通過“樂”來了解政情民風,此之謂“觀樂”。《左傳》記栽的“季札觀樂”,就是著名的事例。總之,從周朝開始,就形成了採集 民間歌謠納入官方之樂的做法,這成為禮樂制度的一部分。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中的不少民 間作品,應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採集、收納進來的。

  這一古老的“采詩”傳統,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和秦代的焚書坑儒的打擊,至漢初 早已被廢棄,只存在於一些儒生的記憶裡。直到漢武帝時期,儒術獨尊,才著手建立完善的禮樂 制度體系,包括樂的內容和程式建設。隨著朝廷樂府機構的設立和活動的正規化,樂府文學***歌 辭***的建設也漸見起色,具體措施是發動文士寫作歌辭,還有就是從全國各地收集民間歌辭,雙 管齊下,大規模進行。參與創作的有當時最負盛名的文士司馬相如等人,他們所製作的歌辭,是 《郊廟歌辭》中的“郊祀歌”之類。民間歌辭是通過收集而來的,收集工作由樂府機構承擔u

  樂府機構的任務有兩大項,除在各種禮儀場合奏樂之外,還有采歌謠。這是古老的采詩傳 統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採”法?《尚書》之《夏書•胤徵》:“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 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鐸徇於路,宣傳教令,這在漢代儒者說法中是被確認的,所以他們也仿 效實行起來,採集百姓謳謠的故事,以為禮樂制度之一環節。採謳謠的目的當然是“觀風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禮樂精神的要求。

  通過文士撰作和採集民間歌謠這兩種辦法,漢代的樂府文學很快豐富起來,漢樂府歌辭成 為文學史上一大新景觀。尤其是民間歌謠,雖然當初它們並未進入“郊廟歌辭”“燕射歌辭”等樂 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於“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歌謠辭”等非核心部分, 但是由於它們的存在,樂府歌辭的總體文學價值卻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今天我們看到的漢代 優秀民間作品,大多是以此種方式被儲存下來的。如《漢鐃歌十八曲》中的多數歌辭,還有《日出 東南隅行》《昭君怨》等。從中國詩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時期有《詩經》中的民歌外,唯有漢 代一大批樂府民歌,能夠佔據詩壇的半壁江山,這一景觀,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選自《文史知識》,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歌謠是民間文學的一部分,歷朝歷代都很豐富,但因為是底層的文學樣式;般很少被記錄,所以它們的發展是自由的。

  B.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和秦代的焚書坑儒的打擊,採集民間歌謠納入官方之樂這一做法到漢初已經被棄之不用。

  C.官府採集百姓謳謠的目的是“觀風俗”“知政教得失”,《夏書》中的“遒人以木鐸徇於路”說明夏代已有專門的官員到民間採集百姓謳謠。

  D.民間歌謠雖然當初沒有進人樂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這些民間歌謠的存在,提高了漢代樂府歌辭的總體文學價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從漢代保留了不少優秀的民間歌謠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漢代對民間文學十分重視,而民間文學要想長久流傳,往往要藉助於官方的力量。

  B.周朝時期,為了擴充“樂”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風的功能,周公採取“采詩”以“配樂”的形式制禮作樂,這種做法在後世也有沿用。

  C.漢武帝時期因為獨尊儒術 ,朝廷設立了樂府機構,負責樂的內容和程式建設,最終建立了完善的禮樂制度體系,民間歌謠也隨之繁盛起來。

  D.除了《詩經》中的民歌外,中國詩歌史上還有漢代的樂府民歌能夠與其他詩歌型別抗衡,這也說明了漢樂府歌辭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考古發現的殷周時期的樂器能夠證明,在上古、殷周時期,統治者為了宗廟祭祀、朝廷的禮儀以及自身的娛樂等,都設立了不同規模的樂隊。

  B.漢代的樂府文學豐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朝廷發動文士寫作歌辭,如當時最負盛名的司馬相如等人蔘與創作;二是收集民間歌辭。

  C.樂府機構採集民間歌遙這一做法是在漢朝實行起來的,開始成為禮樂制度的一個環節,這種效仿古老的采詩傳統的做法符合禮樂精神的要求。

  D.漢代的民間歌謠因存在於“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歌遙辭”中而被完整地儲存下來,並最終成為十分優秀的民間作品。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守約,字希參,濮州人。以蔭主原州截原寨。為廣南走馬承受公事,二年四詣闕,陳南方利害,皆見納用,歐陽修薦其有智略、知邊事,擢知融州。峒將吳儂恃險為邊患,捕誅之。修復薦守約可任將帥,為定州路駐泊都監,徙秦鳳。居職六年,括生羌隱土千頃以募射手,築硤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適巡邊與之遇簡兵五百逆戰眾寡不侔勢小卻。夏人張兩翼來,守約挺身立陣前,自節金鼓,發強弩殪其酋,敵遂退。河州羌率眾三萬屯於敦波,欲復舊地,守約度洮水擊破之,取窖粟食軍。羌老弱畜產走南山,左右欲邀之,雲可獲萬萬。守約曰:“彼非敢迎戰,逃死耳,輒出者斬!”鬼章圍岷州,守約提敢死士鳴鼓張幟高山上,賊驚顧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領千七百人。遷西上閣門使、知鎮戎軍,徙環州。慕家族頡佷難制,搖動種落,勒兵討擒之,餘遁入夏國。守約駐師境上,檄取不置,居數日,械以來,斬於市。從徵靈武,至清遠軍,勸高遵裕令士眾護糧餉,以防抄掠,不聽,果以敗還。守約有捍海南鹹平之功,亦不錄。

  進為環慶都鈐轄、知邠州,徙涇原、鄜延、秦鳳副總管,領康州刺史。夏人十萬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涇州涇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費不貲適歲飢罷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約曰:“歉歲勞民,甚於河患,吾且徐圖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禱而遷諸北,以殺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為沙磧。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召還,道卒,年七十五。

  ***節選自《宋史•張守約傳》,選入時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適巡邊/與之遇/簡兵五百逆戰/眾寡不侔勢小卻

  B.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適巡邊/與之遇/簡兵五百/逆戰眾寡不侔/勢小卻

  C.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適巡邊/與之遇/簡兵五百/逆戰眾寡不侔/勢小卻

  D.夏人萬騎來寇/守約適巡邊/與之遇/簡兵五百逆戰/眾寡不侔/勢小卻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蔭,指庇廕,封建時代因父祖有功勳或擔任官職而推恩給予子孫入學、受封或任官的權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戰用於指揮進退的銅鑼和軍鼓,代表行軍與戰鬥的訊號,“金”用以進眾,“鼓”用以止眾。

  C.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為監察區,後轉為行政區。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職,《後漢書•公孫述傳》中有“程烏、李育以有才幹,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守約衛國戍邊,恪盡職守。任廣南走馬承受公事,兩年四次入朝陳述南方形勢,都被採用;提拔為融州知府,捕殺峒將吳儂,掃除邊境禍患。

  B.張守約治軍嚴明,禁殺無辜。河州羌人軍隊被擊敗後,老弱的羌人帶著牲畜和財產逃命,張守約向全軍釋出嚴禁部下前往截殺、劫掠的命令。

  C.張守約通曉邊務,膽大心細。難以節制的慕氏家族鼓動部落滋事,他率軍征伐,將其斬首;高遵裕征討靈武,不聽他防劫勸告,結果兵敗而歸。

  D.張守約足智多謀,出奇制勝。鬼章包圍岷州,張守約率領敢死隊在高山上擊響戰鼓,豎立戰旗,虛張聲勢,賊兵驚慌得四處張望,倉皇而逃。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守約駐師境上,檄取不置,居數日,械以來,斬於市。

  ***2***或曰:“如水害何?”守約曰:“歉歲勞民,甚於河患,吾且徐圖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重過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遊,石路依然碧水流。鳥背斜陽微帶雨,寺門衰柳漸迎秋。

  弟兄誼重難為別,師友情深竟莫酬。嘆息此身閒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8.詩的前兩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後兩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離騷》中表達自己失意苦悶,走投無路的兩句是“ , 。”

  ***2***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 , 。”兩句寫出異族祠堂香火旺盛,傳達出對恢復中原的隱憂。

  ***3***王海《次北固山下》 “ , 。”兩句,寫景中洋溢著新舊交替的喜悅,於人一種振奮情懷。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做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的題號後的方框塗黑。只能做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字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三棵樹

  李德霞

  丫頭的大嫂過門沒半年,就吵著鬧著要分家。樹大分杈,兒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婦娘也沒轍。米缸、麵缸 抬了去,掉了幾塊漆的紅木櫃搬了去,圈裡的三隻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請來伐木人,要放倒院裡的三棵樹。三棵樹是丫頭的爺爺栽下的,兩抱粗,上面結了幾個喜鵲窩。娘“撲通”跪在地上:“家裡沒啥東西了,這三棵樹,就留給丫頭吧……”

  那時,丫頭十六歲,在城裡讀高中,是村裡唯一把書讀到城裡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頭從學校回來,看著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蒼老了的娘,丫頭抱著樹幹號啕大哭。

  娘說:“丫頭,別上學了,回家跟娘種地吧。種地餓不死人。”

  丫頭倔,丫頭一抹眼淚說:“偏不,我還要考大學,我丫頭說到做到!”

  娘說:“上大學不要錢?”

  丫頭說:“我有三棵樹,三棵樹就是我的錢。”

  丫頭真的考上了大學。那時候,家家日子還不寬格,但鄉親們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錢送來。丫頭不接,一一擋了回去,丫頭說:“大叔大嬸的情我領了,我不能欠鄉親們太多……”

  娘說:“你不上學了?”

  丫頭說:“你甭管,我自有辦法。”

  開學前幾天,丫頭去了村裡的德叔家。德叔在農機站當站長,家裡開著小賣部,日子過得比一般人家殷實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時,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實,在丫頭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德叔就給丫頭準備了一千塊錢。德叔笑眯眯地說:“錢我可以借給你,但你啥時還我呀?”

  丫頭說 :“不是借,是貸,就按銀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連本帶利一塊兒還。”

  德叔還想逗逗丫頭,德叔說:“銀行貸款還講個財產抵押呢,你拿啥給我做抵押?”

  丫頭拉著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裡的三棵樹說:“我有三棵樹,我就拿三棵樹做抵押。”說完,丫頭掏出早就準備好的紙和筆,譁嗶譁,寫了抵押單,交給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滿眼都是淚。

  丫頭上了大學。上了大學的丫頭從來不敢回家。除了捨不得那幾塊錢的路費,丫頭還得自己掙學費,掙生活費。丫頭到圖書館幫過工,到飯店洗過碗,啥來錢幹啥。有同學問:“你家裡沒錢供你?”丫頭說:“有,我有三棵樹……”

  丫頭大三時,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礦挖煤,死於礦難,礦上只給了很少的一點錢,少得離譜。丫頭找到礦長,拍著桌子和礦長講道理。礦長熊了,按規定賠了款。

  拿回賠償金,大嫂取出兩千塊,要給丫頭。大嫂說:“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對不起丫頭妹妹。錢你拿著,你是大學生,就不要那麼辛苦了。”

  丫頭把錢擋回去。丫頭說:“我還年輕,吃點苦受點罪是好事。這錢是我大哥拿命換來的,就留著給侄兒上學用……”

  轉眼,丫頭大學畢業了。那時候,大學生很搶手,是香餑餑,丫頭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領到第一筆工資,丫頭田了村。丫頭找到德叔,要贖回當年的抵押單。德叔說:“啥抵押單?我早 扔了。”丫頭吃驚地說:“那……我的三棵襯?”

  像當年丫頭拉著德叔一樣,德叔拉著丫頭的手出了門,用手一指丫頭豪的那三棵樹說:“三棵樹,本來就是你的。”

  丫頭要接娘進城。臨走時,鄰居說:“你娘這一走,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土屋和三棵樹不如賣了的好……”

  丫頭看著土屋,撫著樹幹說:“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樹是我的根……我怎麼捨得賣啊?留著吧。”

  一晃,幾十年過去。土屋已日漸斑駁,倒是那三棵樹長得枝繁葉茂,綠蔭如蓋,成了村裡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樹,願出大價錢要下來。那人打電話給丫頭,問丫頭願不願意賣,被丫頭斷然拒絕。

  如今,已是副的丫頭,無論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鄉親,看看她的三棵樹……

  ***節選自《小說月刊》***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寫大嫂鬧著分家,將米缸、麵缸、紅木櫃搬走,三隻羊趕走,甚至還要放倒三棵樹的情節,既表現了家裡的貧窮,又暗示了孃的軟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滿眼都是淚”,德叔原本只想試探丫頭,孰料丫頭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對苦難,丫頭表現出的人生態度令德叔動容,因而“滿眼都是淚”。

  C.小說設計大哥遭遇礦難,大嫂成為寡婦,只得到很少的一點錢,最後是丫頭拿回了賠償金等情節,意在表明善惡有報,規勸人們要孝親友愛。

  D.寫三棵樹長得枝繁葉茂,有人願出大價錢買,丫頭卻斷然拒絕,是因為以前生活艱難時都不曾賣掉,現在丫頭做了副,自然不會因為錢而賣掉三棵樹。

  E.小說中對大嫂這一人物形象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作用很明顯,如從開始的蠻橫無情到後來的心存愧疚,都襯托了丫頭優秀的品質特徵。

  ***2***小說以“三棵樹”為題,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丫頭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這篇小說有什麼現實意義?請結合文字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閱讀是一個民族持久的功課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鄔書林訪談錄

  記者:“全民閱讀”今天已經成為一股熱潮。從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過頭來看,您認為我們做得怎麼樣?

  鄔書林:我認為現在態勢很好,中央重視、社會認同、民眾參與、活動健全,經過10年努力,全民閱讀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現在全國31個省700多個市都已開展了形式多樣、民眾廣泛參與的閱讀活動。閱讀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閱讀已經走進學校、社群、軍營、農村甚至高牆。江蘇、湖北、深圳、遼寧等地先後完成了全民閱讀的地方立法工作,確定了全民閱讀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閱讀上升為法律法規,我認為這是一個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對一個民族而言,閱讀是一項長久的文化工作,絕不是一時的。如何把全民閱讀作為一項基礎性的長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需要好好總結前10年的經驗。

  記者:您認為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

  鄔書林:把全民閱讀作為中華民族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的重要工作長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總結過去10年的經驗。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認識,要對閱讀的功能、意義,閱讀的本質給予進一步的認識。閱讀的本質是通過閱讀去借鑑、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智慧。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閱讀主要是用來提升修養,我覺得這不是閱讀行為的本質。閱讀的本質是要獲取知識,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之上有了生產生活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這兩者並行不悖。

  今天我們要很好地用閱讀這個工具來提升國民素質,用全人類的圖書把中華民族武裝起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基礎。

  記者:對於全民閱讀重要意義,現在社會和民眾已有共識,那麼國家、政府層面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鄔書林:我們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閱讀,而是要把全民閱讀持久深入、實打實地推進下去,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這幾年的兩會,我都聯合政協委員上交關於儘快出臺《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公共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另外,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0到6歲是閱讀的啟蒙階段,使兒童通過閱讀養成閱讀興趣,從閱讀中找到快樂;6到12歲小學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使孩子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12到18歲是鞏固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水平的關鍵階段。打好這三個基礎,終身閱讀才有可能,活到老、學到老才有堅實的閱讀習慣 基礎。專家學者要為整個國家提升閱讀水平做好表率,同時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記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說到中國人閱讀量不足有些國家的1/10。從近年調查情況來看,國民閱讀率雖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較慢。您如何看待中國國民閱讀率低的問題?

  鄔書林:對這個問題要實事求是地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國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文盲率是34%,最近這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文盲率是4%。解決閱讀問題首先要解決文盲,我國的文盲問題才剛剛解決,國民閱讀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堅信孩子的閱讀率會越來越高。其次,現有的閱讀率的統計指標還要進一步完善。要把圖書館的資料和其他形式的閱讀資料也納入其中。第三,我國的國民閱讀率的確亟待提升。

  不過,現在資訊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為我們閱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閱讀的人數大增。我最近反覆強調這個觀點,不要以為通過手機閱讀就不是閱讀,不要以為通過電子閱讀器閱讀就不好。相反,新技術極大提升了閱讀效能。根據美國所做的一項統計,網路時代科學家的閱讀量比原來增長了25%,普通民眾也增加了5%。因為不需要跑圖書館了,買書便宜了,看書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視傳統閱讀,更要關注現在資訊科技條件下的閱讀,兩者並行不悖。我相信,隨著閱讀意識的提高,閱讀設施的完善,閱讀氛圍的濃厚,我國國民閱讀率一定會趕上先進國家的。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鄔書林認為全民閱讀經過10年的努力有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國家重視程度,還是全民參與程度,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B.鄔書林在總結經驗時主要從對閱讀本質的理解和認識上做出了總結,認為閱讀主要是用來提升人的修養的。

  C.記者由總結在兩會上說的中國人閱讀量不足有些國家的1/10切入問題,準確恰當,並且突出了時效性和針對性,容易引起被採訪者的重視。

  D.鄔書林認為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新技術極大提升了閱讀效能,隨著資訊科技條件下的閱讀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國民閱讀率一定會超過先進國家的。

  E.記者與被採訪者鄔書林就全民閱讀的情況以及經驗等問題展開了訪答,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較全面的探討,引人深思。

  ***2***鄔書林認為要提倡全民閱讀,需要做好哪些工作?***6分***

  ***3***鄔書林對全民閱讀相關問題的回答有何特點。請舉例說明。***6分***

  ***4***鄔書林認為中國國民閱讀率低的原因是什麼?請從個體角度談談如何提升閱讀率。***8分***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①耐心和勇氣常能幫助我們去對付善於攪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 楚,不要讓對方有 的機會。

  ②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國要始終尊重俄羅斯,在它遇到16年來最大經濟困難的時候,不對其趾高氣揚,更不 。

  ③位於火奴魯魯、邁阿密、紐約的三家酒店購買了一種新型的耐洗的射頻識別標籤,用以防止人們拿走他們的毛巾、亞麻織品和高階絨毛浴袍。這種 已然成為某些人旅遊之外的樂趣。

  A.趁火打劫 順手牽羊 渾水摸魚...B.順手牽羊 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C.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順手牽羊...D.趁火打劫 渾水摸魚 順手牽羊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程序中,由於我們大多隻注重地面建築,不太重視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城市地下排水設施的建設,使我們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價。

  B.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擴大,而東部地區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東部地區出現某種程度上的“民工荒”現象。

  C.中國接連在空間對接以及深海探潛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顯示出大國崛起的戰略眼光,體現出大國應有的視野及胸懷。

  D.近視患者都應當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選擇合適的眼鏡,切忌不要因為怕麻煩、愛漂亮而不戴眼鏡。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前後銜接最為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作為人民幣的重要防偽標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設計了兩條安全線。其中,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線寬4毫米,其光變效能對光源要求不高,顏色變化明顯,整合鏤空文字特徵,更有利於公眾識別。磁性全埋安全線採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進技術,機讀效能更好。中國人民銀行表示, 也有利於防止變造人民幣。

  A.磁性全埋安全線和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分別位於票面兩邊

  B.位於票面兩邊的磁性全埋安全線和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

  C.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和磁性全埋安全線分別位於票面兩邊

  D.位於票面兩邊的光變鏤空開窗安全線和磁性全埋安全線

  16.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讀書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當作了讀書的目的, ① 。讀書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對一個人精神情懷的陶冶與涵養,在於幫助一個人獲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識見,以及因為對自然社會的洞悉瞭解而養成的既有所敬畏又無所掛礙的智慧與勇氣。書讀得好不好,理解得對不對, ② 。如果把讀書與實踐加以割裂,那麼既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浪費, ③ 。

  17.北京時間2016年8月6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舉行了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下圖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會徽。請簡要描述其形狀特點,並說明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6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我選擇的立場就是繼續成為這樣一個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話,也想成為一個預警者,無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擔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

  做一個建設者,永遠比單純的希望砸爛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難能可貴。

  ——馬海祥部落格

  不僅當一個批判者,也要做一個建設者。

  ——《人民日報》

  對於“批判者”和“建設者”,你更欣賞誰?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答案

  1 . D

  2.C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混淆概念。原文的意思是漢武帝時期開始建立禮樂制度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樂的內容和程式建設。C項說朝廷設立的樂府機構“負責樂的內容和程式建設”,混淆了概念,而且“最終建立了完善的禮樂制度體系”在文中也沒有體現。

  3.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項強加因果。被收集並儲存在“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歌謠辭”中的民間歌謠本身就是優秀的民間作品,並不是因為被儲存下來才成為優秀作品的。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4D

  5B 解析:“金”用以止眾,“鼓”用以進眾。古代軍隊行軍作戰時離不開金鼓,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打鼓,即鳴鼓而攻,而命令軍隊停止或退回就擊鉦,即鳴金收兵。《曹劌論戰》中有“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為證。

  6C 解析:依據原文“慕家族頡佷難制,搖動種落,勒兵討擒之,餘遁入夏國。守約駐師境上,檄取不置,居數日,械以來,斬於市”,慕氏家族只是被張守約捉拿,被斬首的是逃到夏國的部落餘眾。

  7***1***張守約在邊境上駐紮軍隊,下軍令追捕不捨,過了幾天,用枷鎖拘捕來,在街市上斬首。***5分,“檄”,名詞作動詞,下軍令;“置”,動詞,放棄;“居”,動詞,停留,引申為“過了”;“ 械”,名詞作動詞,用枷鎖拘捕;“斬於市”,“於市斬”,在街市上斬首,介詞結構後置。五處,一處1分***

  ***2***有人問:“怎麼對付水災?”張守約說:“饑荒之年役使民眾,比水患還要厲害,我將慢慢想辦法解決。***5分,“或”,有人;“如……何”,怎麼辦,怎麼對付/應付;“歉歲”,荒年;“甚於河患”,“於河患甚”,比水患還要厲害,介詞結構後置;“圖”,打算,想辦法解決。五處,一處1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8.前兩聯描繪了微雨斜陽的秋韻圖景。***2分***詩人三年後再次來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舊時模樣,碧水也依然脈脈流淌。***1分***天邊一輪斜陽漸漸下墜,點點微 雨中,***1分***寺門前的老柳樹呈現出一種秋的風韻。***1分***

  9.後兩聯表達了詩人與師友們離別時內心的感傷之情。***2分***頸聯寫於師友之間的深厚情誼,離別時依依不捨;***2分***尾聯則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達了內心的孤寂之感,抒發了濃濃的離愁別緒。***2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1***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

  三、文學類文字閱讀***25分***

  11.***1***BE***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

  ***2***①以“三棵樹”為題,讓讀者看了題目會產生遐想,激發閱讀興趣。②“三棵樹”作為小說的線索,貫穿文章,始終和小說主人公的命運緊密相連,使行文更加緊湊。③以“三棵樹”為題,突出小說的主旨,“三棵樹”是頭人生之根的象徵,表現了丫頭不忘根本,不忘家鄉的品質。***每點2分***

  ***3***①有主見、有志氣,努力上進。她是村裡唯一去城裡上高中的女孩子,娘勸她在家種地,她堅決不同意,後來考上大學,最後做了副。②樂觀面對苦難,節儉勤勞。面對異常貧窮的家庭情況,以三棵樹為精神支柱,順利完成學業;大學期間為了省錢,很少回家,自己掙學費、生活費。③包容,不記仇。大哥死幹礦難,她找礦長據理力爭,拿回了賠償金。不和嫂子記氣,賠償金自己不拿一分,留給侄兒上學。④善良、孝順,知恩圖報。丫頭考上大學,面對鄉親們的援助,她心存感激;參加工作後把娘接到城裡;當了副,每年都要回村裡一趟,看望父老鄉親。***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4***①對父母長輩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時將家裡像樣點的東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貧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於礦難之後,才認識到自己的不對;丫頭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積極樂觀,安慰娘,後來把娘接到城裡盡孝。小說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②做人應心存感恩,別人有難時應當伸出援助之手。在丫頭考上大學之後,鄉親們二十、三十地送來錢;德叔在丫頭交學費的事上,全力幫助,對於這一切、丫頭都深深記在心裡,一直心存感恩。當副後,還每年回村裡一趟,看望父老鄉親。③在貧困和苦難面前,應具有自強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對貧窮和苦難,丫頭沒有悲觀絕望,沒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種不懈的努力和自強精神,戰勝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難,最終帶著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④顯達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遠。丫頭由一個農村小姑娘走進城裡讀高中,後來考上大學,畢業後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後當上了副,一路走來,她沒有忘記三棵樹、忘記鄉親、忘記孃的恩情。不忘記根本的人,在事業、人生之路上才不會迷失,才會走得更遠。***每點2分,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四、實用類文字閱讀***25分***

  12.***1***AE ***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C不給分***

  ***2***①國家立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②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創造全民閱讀條件;③按照閱讀規律辦理,養成閱讀習慣;④專家學者要做好閱讀表率併為大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3***①有條理。如:鄔書林在談如何看待中國國民閱讀率低的問題時,使用了“首先”“其次”“第三”這樣的詞語,層次清晰。②有說服力。如:鄔書林在談全民閱讀情況及新技術提升閱讀效能等問題時,列舉資料,既客觀又有說服力。③客觀。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我國全民閱讀的相關問題。如:對近十年來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做得如何持肯定態度;對國民閱讀率低的問題時,承認問題確實存在,並指出亟待提升。

  ***4***原因:①歷史原因。我國一直存在文盲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經歷了較長的過程,國民閱讀率不可能有多高。②統計指標還不完善。圖書館的資料和其他形式的閱讀資料尚未納入其中。

  做法:①提 高閱讀意識,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識到閱讀不僅能獲取知識,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國民素質。②注重多種方式的閱讀。既要重視傳統的紙質閱讀,更要關注資訊科技條件下的電子閱讀。③遵循閱讀規律,制定閱讀計劃,努力做到終身閱讀。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B.“認為閱讀主要是用來提升人的修養的”理解錯誤,原文中鄔書林說“閱讀的本質是通過閱讀去借鑑、 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智慧。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閱讀主要是用來提升修養,我覺得這不是閱讀行為的本質”。C.“容易引起被採訪者的重視”無中生有。D.“一定會超過”理解錯誤,原文是說“一定會趕上”。***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C不給分***

  ***2***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確定答題區域,題目所問“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其實就是記者提的第三個問題,那麼答題區域就是鄔書林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這段話中“打好這三個基礎”前的三句話即是分別從國家、各級政府、全民三個角度提出的做法,另外不要忽略本段最後針對“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議。

  ***3***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作為一篇訪談文章,鄔書林的回答採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從這個角度來看,鄔書林的語言嚴謹規範,有理有據。可抓住他的回答中的突出特點,如“首先”“其次”“第三”,可見條理清晰;“1/10”“80%”等資料,可見嚴謹有說服力;“對這個問題要實事求是地看”,可見客觀公正。

  ***4***本題考查探究文字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第一問,可從文中總結歸納,倒數第二段鄔書林的回答中前兩點即是國民閱讀率低的原因。第二問,可結合文字相關資訊和自身實際,文中第五段和最後一段都談到國民閱讀的經驗和方法,分別從閱讀意識和閱讀方式的角度概括即可。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C***渾水摸魚,也作“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攫取不正當的利益。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順手牽羊,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14.C***A主語殘缺,B“勞動力”與“擴大”搭配不當,D不合邏輯,“切忌”與“不要”否定不當。

  15C

  16.示例:①就扭曲了讀書的價值;②都需要“實踐”來查收與驗證;③又容易使讀書人變得眼高手低。***第①點1分,第②③點各2分***

  17.會徽內三個連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腳相連,組成里約麵包山形象。該設計基於富有感召力、多樣性、自然性。該圖寓意著要全世界與奧林匹克追求卓越、相互尊重和友誼的觀念連線起來,增強合作伙伴同奧運會的聯絡。***6分,言之有理即可***

  18.立意:“批判者”與“建設者”各代表一類人。寫作時,可以選擇“批判者”與“建設者”中任一種人或其表現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對這兩種人或其表現進行比較。

  新課標作文等級評分標準***滿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礎等級 內容

  20分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容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主題明確

  內容較充實

  思想健康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容單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確

  內容不當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虛假

  表達

  20分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字跡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字跡清楚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字跡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潦草難辨

  發展等級 特徵

  20分 深刻

  豐富

  有文采

  有創意 較深刻

  較豐富

  較有文采

  較有創意 略顯深刻

  略顯豐富

  略顯文采

  略顯創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深意

  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徵”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 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⑾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⑿見解新穎 ⒀材料新鮮 ⒁構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⒃有個性特徵

  關於作文的其他項評定

  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扣完3分為止;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數者,沒少50字扣1分;無標題扣2分。

  【參考譯文】

  張守約,字希參,是濮州人。***他***憑藉父祖的功勳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擔任廣南走馬承受公事,兩年中四次入朝,陳述南方形勢的利弊,***建議***都被採納。歐陽修推薦他有智慧謀略、通曉邊塞事務,***他***被提拔為融州知州。峒族將領吳儂憑恃險要地勢而成為邊境禍患,***張守約***捕殺了他。歐陽修又推薦張守約可以擔任將帥,***他***擔任了定州路駐泊都監 ,調往秦鳳***任職***。在職六年,查出生羌隱瞞一千頃田地用來招募射手,修築硤石堡、甘谷城,評定功勞***數他***最多。

  夏人萬名騎兵前來侵犯邊境,張守約恰好巡視邊境,與他們相遇。***張守約***挑選五百名騎兵迎戰,寡不敵眾,陣勢稍微後退。夏人從兩邊包抄,張守約在陣前挺身站立,親自擂響戰鼓,發強弩射殺敵方的首領,敵人於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領率三萬人馬在敦波駐紮,想收復失地,張守約渡過洮水打敗了他們,取出他們藏在地窖裡的粟米給自己的部隊吃。年老體弱的羌人帶著牲畜和財產逃往南山,張守約的部下想堵截他們,說可以繳獲很多。張守約說:“他們不敢迎戰,只是逃命罷了,擅自出擊的人斬首!”鬼章包圍岷州,張守約帶領敢死隊在高山上擂響戰鼓,豎立戰旗,賊兵驚慌得四處張望,倉皇而逃,***張守約***於是擔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領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張守約***為西上閣門使,鎮戎軍 主管,調往環州任職。慕氏家族強橫凶狠難以節制,鼓動部落滋事,***張守約***統率軍隊征討並擒獲他們,部落餘眾逃到夏國。張守約在邊境上駐紮軍隊,下軍令追捕不捨,過了幾天,用枷鎖拘捕來,在街市上斬首。跟隨***皇帝***征討靈武,到達清遠軍,勸告高遵裕命 令士兵保護好糧餉,以防備被***敵方***搶劫,***但高遵裕***不聽從勸告,結果兵敗而歸。張守約有捍衛海南鹹平的功勞,不被記功。

  ***張守約***進職為環慶都鈐轄、邠州知州,又調任涇原、鄜延、秦鳳副總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駐軍十萬,畏懼張守約的威名,帶領軍隊退走了。任涇州知州,涇水經常沖毀城牆,每年春天都必須加固堤壩,所花費用無法計算。正值饑荒之年,***張守約***廢除了這一勞役。有人問:“怎麼對付水災?”張守約說:“饑荒之年役使民眾,比水患還要厲害,我將慢慢想辦法解決。”河神祠原來在河南岸,***張守約***禱告後把它遷到河北岸,***用這種方法***來制止河水氾濫。有一天夜裡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為沙灘。***朝廷***召***張守約***回朝擔任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張守約***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