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美術鑑賞有什麼作用

  美術鑑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鑑賞者運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審美經驗和知識修養,對美術作品用心去感受、體驗、理解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和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過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鑑賞可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

  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鑑賞不僅可以學到美育知識,更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對我們的性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培養我們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藝術素養、人文修養得到提高。更具一般的說,美術鑑賞的意義在於使作品完成它的創作使命。沒有欣賞或鑑賞的作品,即不與觀眾見面的作品是不會產生任何社會作用的,美術作品只有通過鑑賞才能產生作用。

  美術鑑賞的過程是觀者積極思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掌握的知識,對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達到完善的過程。具體作品面對不同的觀者將產生不同的效應,但美術作品存在的共同效應是主要的。美術欣賞是為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素質,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的。

  人類生活的世界是極其廣闊的,生活內容無比豐富,但對我們每個人來看,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可能體驗到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藉助於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卻可以使我們形象地接觸到許多人生與經歷遠遠不能涉及的廣闊無限的領域。以中國的美術作品為例,上下五千年,許多繪畫,雕塑,工藝和各種建築藝術,都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使我們從中瞭解到許許多多從書本上和個人經歷所無法得到的生動而豐富的知識。外國美術作品,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世界。所以通過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可以幫助人們周遊世界,漫步歷史,極大的擴充套件知識領域。

  美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美術欣賞活動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它是一種感覺和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所以,欣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提高認識、接受教育。如我國原始社會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銅藝術,以及他們許多巧奪天工、光彩奪目的工藝品,使人深深地認識到我們祖國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璀璨,從而更增強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比較鑑別,也可以使我們認識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審美的批判過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過程。

  人們認識世界,需要多方位的、多角度,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手段。一開始學生僅憑第一印象***直覺***來欣賞美術作品,由於他們受到個體知識和經驗的侷限,感受到美的成份和質量都很有限。而許多美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語、文字所無法描繪的,只能用心去體驗、去觸控。教師上課時首先要選擇優秀的畫家、優秀的作品。要讓學生對畫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較充分的瞭解,對其作品進行分析時融入畫家的思想和個性特點,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受到思想上的震撼。要知道一件藝術品能屹立不倒,僅有華麗的外表美,沒有深刻的內涵是不可能的。任何文藝作品,如果沒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不可能對社會產生影響。

  美術鑑賞是提高藝術修的重要途徑

  這種鑑賞藝術的能力的積累,就是人的藝術素養能力提高的過程。藝術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鑑別和欣賞藝術。所以,多欣賞一些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多對日常生活中的美術作品進行審美分析,是提高人們藝術素養和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們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被其中真實而生動的形象所打動,從而喚起我們優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這種薰陶漸染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心靈的淨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進而改善人的情感狀態,影響人的行為。同時也得到視覺的愉悅和享受,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由此可見,美術鑑賞意義非同一般。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內涵。在審美直覺這種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欣賞者的感覺後,欣賞者將不滿足於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知道音樂和美術被稱為“姊妹藝術”,而且它們之間的確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由於音樂的抽象性,因而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想,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眼前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

  美術鑑賞課如能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並茂,聲色俱全地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比如在欣賞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街的爵士樂》時,一邊放爵士樂,一邊讓學生去找尋畫與音樂之間的聯絡,並把感受表達出來。在音樂影響下,同學們面對畫面,很容易感受到畫中那錯綜複雜的直線和閃爍不定的小色塊形象地表達出爵士樂所特有的節奏感。這樣,將抽象的繪畫語言變成了詮釋音樂形象的視覺符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