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真正價值與實踐路徑

  文章從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入手,從教育者自身素養和必須堅持狹義教育與廣義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提出了相應的實踐路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教育的真正價值

  教育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培養手段,包括個體性功能和社會性功能。美術教育的個體性功能是其固有屬性,社會性功能則是其衍生屬性。美術教育所蘊含的個體屬性和社會屬性都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價值性。價值性是美術教育存在的重要前提,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才,直接面對的是個體,在促進個體成長的過程中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對價值選擇和期待的應然,是對生存價值、生命質量和美學意義的追尋與確證。“人作為有著自身需要、目的、追求、嚮往的活體,他總是為著某種目的而進行活動。因此,人所參與的活動總是涉及一定的價值傾向性和價值選擇的活動,都是追求價值、實現價值的過程。”

  美術教育的作用,就是根據個體追求價值、實現價值的需要,賦予被培養的人才敬重美學、鑽研藝術、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價值功能,使其肩負起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重任,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連線世界文化的責任。美術教育的作用決定了美術教育的範疇,美術教育的形式決定了美術教育的廣泛性與研究性的結合,它既包括幼兒美術教育,也包括大學美術教育和成人美術教育,是基礎性教育與專業性教育的結合。

  但無論是基礎性美術教育還是專業性美術教育,其核心價值都是關於美的教育,其中既有關於研究美的學問,也關乎創造美的藝術技能。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國的美術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在以升學為指導思想的教育理念下,核心價值取向發生了偏差,輕視美的教育,重視美術技能,與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越行越遠。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應該也必須成為美術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只有堅持美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才能培養受教個體的想象力,引導受教個體建立起具有多重複雜美學情感的聯絡體系,奠定藝術創作的基礎。

  美術教育的實踐路徑

  雖然美術教育應從多角度、多層面著手,但必須確認美的培養是美術教育的核心規定性。換言之,必須超越現行的功利主義思想,從藝境的視角探索美術教育的內涵,提倡文化層面的美術教育觀,這樣才能凸顯美術教育獨特的含義,並使之在當下的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

  一方面,必須確認美術教育的人文特質。誠然,高超的技藝、高標準的美術作品質量觀、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等均是美術教育的應有之義,但其本質規定性必須與藝術之境的美學維度相契合。對於真正的美術教育者而言,教育首先是自身充盈的生命力、創造力外化的活動,是人生價值大放光彩的展臺,是保持藝術自我、追求解疑釋惑的通道。唯有如此,才能使美術教育永葆本真,且彌足珍貴。

  另一方面,必須堅持狹義教育與廣義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所謂狹義教育,是指美術基礎性知識的教育。美術畢竟是需要手、眼、心互動才能產生的藝術,是將理想情感發展、進化為完整藝術品的手工作業。因此,在這個教育層次,堅持基礎性的美術技能***包括臨摹、素描、構圖、色彩、寫生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這個教育環節,需要注意對受教個體的美術核心價值取向進行培養。取向是由事物特性所規定並選取的事物發展的應然傾向、趨向和向度,它屬於價值層面,體現了事物的目標價值與方向。

  教育者應該明瞭,今天的教育是為了給明天的社會培養德才兼備、明晰真善美內涵的、廣義上的美學鑑賞者奠定基礎,從而使受教者的美術思想的生成性與過程取向、能育性與實踐取向、價值性與超越取向、整合性與創新取向獲得基礎層面上的相互聯絡、密切相關、辯證統一。

  廣義教育注重對正面美術作品感悟的培養。筆者認為,就藝術作品本身來說,是否具有正確與謬誤的區分,向來是藝術界眾說紛紜、爭辯不休的話題。因此,在美術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對“偽藝術”必須保持足夠的戒心。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是“經驗的改組或改造”內化生成的建構與發展的過程。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才的活動,是以過程的形式存在並以過程的方式展開的,既然過程屬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那麼對於分辨能力尚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中小學生來說,把能夠弘揚正氣、培養品德的藝術作品以美育的過程引導到藝術作品核心價值取向的解讀上,比把那些充滿爭議的或者荒誕不經的藝術作品提供給涉世未深的受教育者解讀,更有益於他們的成長。美術的核心價值在於美的培養,其實現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素養,培養受教個體相應的藝術創作能力,以幫助受教個體獲得全面的美術教育,從而有利於他們的成長與成才。與成才。

  美術教育的研究

  “事實上,我們依賴藝術幫助我們實現人性的完整。我們深信瞭解藝術和藝術實踐對兒童精神思想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藝術與教育一詞的含義是不可分的。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缺乏基本藝術知識的人能夠表明自己受過真正的教育。”――阿恩海姆當代兒童美術教育分析當代兒童美術教育分析。

  孩子的美術教育與其自身的年齡結構有非常大的聯絡,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適度的把握孩子成長規律,結合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兒童美術教育目的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經過多年的基礎教學研究,結合一定的實踐經驗,我把孩子的美術學習規律大體按照年齡段分為三個階段:八歲以前的主觀想象期、八歲後的客觀寫實期、以及中學階段的應試學習期。

  本文主要研究兒童的主觀想象期階段的美術學習規律,這一階段根據孩子對於事物的感受能力大體分為三個部分:兩歲半以前的塗鴉期***有意識無目底地不受支配的塗畫***,學前的象徵期***象徵性的表現頭腦中的印象***,4-8歲的主觀表現期***用主觀的形象表現事物的差別***。作為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大膽的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