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足療有什麼好處

  現在足療很受歡迎,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那麼夏季足療好處,你瞭解嗎?其實現在做足療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的,那麼女性做足療的好方法都是有哪些好處。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夏季足療好處

  1、足療促進血液的迴圈與新陳代謝,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迴圈,從而使足部與全身的血液流通。足療還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心臟的負擔,起到對內分泌腺體分泌激素的調節,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

  2、足療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在夏季,人們可以通過足療來增強抵抗力,避免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3、足療還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堅持每天泡腳能夠起到調節經絡、氣血的作用,加快頭部血液流動,及時地補充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另外,常常按摩腳上面的睡眠反射區域能夠抑制大腦皮層,令人腦感到舒適平靜,更容易入睡,並且可以加深睡眠。

  4、足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以及緩解壓力的作用。夏天悶熱,人們很容易會感到疲勞困乏,特別是上班一族,工作壓力非常大,在家可以適當進行足療,這樣就能夠在放鬆身體,緩解壓力了。

  5、足療能夠祛溼毒。在夏天,天氣一熱,人們就很喜歡選擇吃些生冷的食物,或者是經常在空調房與室外互動行動,這樣就會導致溼毒入侵身體。因此,在每一天的晚上都可以用熱水泡腳來排除體內的毒素,從而祛溼,達到保健的功效。

  從上文,你知道了夏季足療好處,那麼你瞭解夏季足療的方法嗎?其實夏季足療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幾種。

  夏季足療的方法

  1、將適量米酒倒入泡腳的熱水中。此法可刺激面板出汗以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有緩解疲乏的功效。

  2、取新鮮或晒乾的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能有效祛虛火、寒火,可以輔助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不能經常採用此法。因為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長期使用此法,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

  3、直接在泡腳水中加入生薑適量,食鹽可清火、涼血、解毒;生薑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經常用生薑鹽水泡腳,能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預防感冒,還能達到改善虛汗體質的作用。

  4、直接在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白醋。增加面板彈性,使面板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溼,改善畏寒怕冷等人體不適症狀;可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黴菌、腳癬、面板病。

  夏季足療注意事項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夏天要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面板病,外傷或面板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3、泡腳不要泡太久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4、泡腳水不宜過燙

  每天用溫水把腳好好洗洗就行。水溫宜控制在45攝氏度左右比較合適,過熱、過涼都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泡一段時間後水溫變涼時,要及時新增熱水。剛開始泡腳時,不要添太多的水,剛沒過腳趾就行,在泡腳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添水。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夏季做好足療的好處

  一、泡腳祛暑溼防腹瀉

  很多人在冬天有泡腳的習慣,但到夏天,就常用涼水一衝了事。再加上貪涼,吃很多寒涼食物,直吹電扇、空調等,寒邪和夏季的溼氣容易一起鬱積於體內,如果不及時祛除,等到秋冬時節,就容易引起胃痛、腹瀉、四肢關節痠痛等一系列病症。

  堅持溫水泡腳有助於祛除暑溼,若能再與全身調理相配合,便可以防止秋燥傷陰、傷肺,促進血液迴圈。

  泡腳水溫以40℃為宜,每次泡20~30分鐘。泡腳後可塗抹潤膚霜,防止腳底乾裂。飯後不要立即泡腳,以免影響消化。有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或足部外傷的人,不適合泡腳。

  二、按摩腳底防便祕

  所謂“春夏養陽”,夏季養腳對助長陽氣很重要。但夏季暑熱邪盛,汗液的排洩也會加快,陽氣容易受損。一旦受損,到了秋天,很可能就沒有足夠的陽氣可以收藏了,可能導致體質本來就差的人,免疫力下降,尤其對消化系統影響明顯,容易誘發便祕、胃腸炎等疾病。

  按摩腳底有利於助長陽氣,尤其是按摩足三裡穴可以補中益氣。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按摩位於腳掌前部1/3中間處的湧泉穴,也有助於養生。

  此外,還可以雙手握腳,用大拇指和大魚際按壓腳背,其餘四指按壓腳底,以腳底中心線為軸,從腳趾到腳跟依次按壓64次。

  三、腳部保暖防胃痛

  中醫認為,“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腳在下,屬陰,寒邪也是陰邪,所以腳是寒邪侵犯人體的重要途徑;雙腳離心臟遠,血流量小,腳面的溫度比身上低,一旦受涼、寒凝,就會影響氣血的執行。

  血液迴圈差,不但面板受損,還會出現胃痛、腰腿痛、痛經等病症,這就是“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的道理所在。

  專家建議,即便是夏天,老年人也應儘量穿雙薄點的棉襪或透氣性好的絲襪,在面板和鞋之間建成一道“屏障”,避免腳部受涼。此外,還應避免腳部被冷風直吹,下雨時最好穿雨鞋。

  夏天也要做好腳部的保暖工作才可以,如果不做好腳部的保暖工作可能腳部就會受涼,那麼就會讓我們出現這樣那樣的疾病,所以腳部的保養很重要不能忽視。

  四、穿對鞋子護脊椎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鞋子穿不對,對腳乃至人體全身都可能造成傷害。不合適的涼鞋、人字拖、高跟鞋等會導致腳變形,從而對人體的內臟功能產生刺激。

  比如大拇指因穿鞋不當受擠壓,可能會影響人體的頭部功能;大拇指內側畸形還可能會傷害脊椎、影響人體的甲狀腺功能等。

  因此,夏天最好穿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布鞋或真皮涼鞋。鞋後跟以高1.5~2釐米為宜,這樣有利於支撐足弓,減少足部疼痛。大家要少穿厚球鞋、高跟鞋、人字拖。

  五、“足療方”能治病

  腿腳怕涼,經常抽筋的人可以把花椒、乾薑、肉桂、八角,加2000~3000毫升水熬成湯藥後,晾涼至40℃泡腳,這樣可以溫陽通絡,散寒止痛,此湯藥可反覆加熱使用。

  有腳部紅腫、熱痛、甲溝炎等症狀的人,可以用金銀花、菊花、綠茶、黃連、黃芩、黃柏熬成湯藥泡腳,以便清熱解毒,消腫燥溼;有腳汗、腳臭的人,可以試試用淘米水加食鹽,或用高粱、薏仁熬成米湯泡腳。

  此外,夏天要格外注意腳部清潔,應每天洗腳、換洗襪子。

  夏天跟要注意腳部的清潔,每天都要洗腳,還不是洗澡的時候順便用水衝一下,要多換洗襪子,鞋子勤換,這樣才能更好的避免腳部被真菌感染。

  足療的注意事項

  1、足浴時水溫應當在37-50度中間,感覺暖和舒適最好,並且應當邊洗邊加水保持水溫,使其達到恆溫,只有保持恆定的溫度和足夠的時間,才能保證藥物的最大發揮。

  2、在用沸水沏藥時,要用藥的蒸汽燻蒸足底部5-6分鐘左右,然後加水調溫浴足,水量最好超過坐骨神經穴位,

  3、按摩前先泡腳20分鐘左右,使足部的毛細血管張開,再用乾淨的熱毛巾將足部進行擦拭、包裹,然後先按左腳,順序為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按摩時間一般在30-45分鐘之間。

  4、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進行足療,因為飯前做足療會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而飯後立即做足療,會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5、按摩結束後30分鐘內最好飲一杯溫開水,這樣有利於氣血的執行,不應喝茶、酒或其他飲料。

  6、被按摩者要先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起到穩定情緒、放鬆心情的效果,泡腳後,被按摩者仰臥在床上,按摩者坐旁邊,膝蓋上蓋上毛巾,然後將被按摩者的腳放在膝蓋上。

  7、有些患者患有慢性病,需要服用藥物,在結合足療的時候不能夠私自停藥,要根據醫生的囑咐服用藥物,如果在系統治療的同時進行足部按摩,那麼,也要等病情有所好轉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減少服藥的藥量和次數。

  8、腎臟疾病患者、心臟病、糖尿病患者,他們每次按摩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

  足療的按摩常用手法

  扣拳法

  單食指扣拳法是指施術者一手扶持受術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間關節屈曲,以食指中節近第1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背側為施力點,作定點頂壓。此法適用於腎上腺、腎、小腦和腦幹、大腦、心、脾、胃、胰、小腸、大腸、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區。

  雙指鉗法

  要領:操作者的無名指、小指第1、2指關節各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中指微

  屈後插入到被按摩足趾與另一足趾之間作為襯托,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第2指關節的尺側面***靠小指側*** 放在要準備按摩的反射區上,拇指指腹緊按在食指第2指關節的橈側面上,借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按壓食指第2指關節刺激反射區。

  發力點:靠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帶動食指對反射區發力。中指不發力只輔助襯托作用。適用範圍:頸推反射區、甲狀旁腺反射區。

  拇指腹按壓法

  拇指按壓法是指以拇指指腹為著力點進行按壓。此法適用於內肋骨、外肋骨、氣管、腹股溝等反射區。

  鉤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第2指關節屈曲45度,食指末節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關節微屈,虎口開大,形成與食指對持的架式,形似一鐮刀狀。

  發力點: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後頂點的橈側***靠拇指側*** 或食指末節指腹的橈側或食指第2指關節屈曲45度後的頂點。

  適用範圍:足底反射區、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

  拇指推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微屈,拇指指腹與其它4指對掌,虎口開大。

  發力點:拇指指腹的橈側。

  適用範圍: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足背反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