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智力低下是腦癱嗎

  寶寶現在2歲了和他一樣大小的都會說話會走路了可是他還是不會說話連坐也不會坐手腳都特別小是不是得了腦癱了??腦癱有哪些症狀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兩歲寶寶智力低下不一定是腦癱

  腦性癱瘓的早期常缺乏特異性體徵,與一般的運動發育遲緩難於區別,甚至在早期沒有明顯的運動發育遲緩。自發性全身運動***GMs***質量評估是近幾年發展出的評估方法。GMs是未成熟腦時期獨特的運動形式,從胎兒至足月後4月均存在。研究顯示,GMs的數量與運動發育沒有直接關聯,GMs質量才是腦損傷的重要指標。持久的、痙攣-同步型GMs能準確預測腦性癱瘓。在健康小嬰兒中常一過性出現一種小幅度的舞蹈樣運動,稱為不安寧運動***fidgety movements***。在矯正年齡6周後開始出現,9-12周最顯著,在14-20周減退直至消失。不安寧運動缺乏高度提示神經系統異常,也是腦癱的早期徵象。

  腦癱即腦性癱瘓,又稱為大腦癱、腦性麻痺等,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因各種原因***如感染、出血、缺氧、創傷等***引起的不可逆性腦損傷。以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為主要表現。由於肌肉受到腦組織不正常的指令控制,從而變得僵硬或鬆軟,不能完成正常小兒應有的隨意運動,但病兒的肌肉本身並沒有癱瘓,病變只是在腦,故稱為腦癱,而不是說腦“癱瘓”了。

  患了腦癱的孩子,很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但這並不意味著腦癱病兒就一定會智力低下。據統計,約1/4的孩子經過及時治療和干預,智力是可以保持正常的。所以,孩子得了腦癱,父母不必感到絕望,關鍵是要及早發現和治療。一般來說,治療得越早,孩子智力低下的概率就越低。

  此外,腦癱病兒還須進行漫長的、科學的康復訓練過程,這不能急於求成。

  2歲寶寶輕微腦癱的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10、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腦癱的症狀

  1、過度激惹: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50%腦癱患者在出生後3個月內有類似“腸絞疼”的表現。

  2、餵養困難、吸吮無力、吞嚥困難、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至持續體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動、易驚、易醒、睡不安穩、極易出汗。

  4、以噪音或體位改變較“敏感”易將大腿外展、內收屈曲、洗澡時雙拳緊握,當腳剛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下肢屈曲呈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