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兒童記憶力的簡單方法

  記憶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過程,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和再現幾個環節,記憶力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1.分類記憶訓練

  父母引導幼兒將必須記憶的內容按一定要求進行分類記憶。這種方法既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也使得記憶變得簡單。

  分類過程其實是一個理解的過程,孩子一邊在分類,一邊在理解,一邊就已經在記憶了。

  例如,記憶下列10種物品:貓、帽子、狗、掛鐘、桌子、衣櫃、眼鏡、鸚鵡、鞋子和戒指。讓孩子把—上述的十種物品先進行分類,比如:貓、狗、鸚鵡是動物;帽子、眼鏡、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東西;掛鐘、桌子、衣櫃則是家裡的擺設。把這些物品一一分類後,再讓幼兒記憶就容易多了。

  2.用數字做強化記憶訓練

  英國31歲的男子本·普里德摩爾堪稱是英國的“記憶超人”,他記憶“數字”的訣竅是把3個數字聯絡成一個“記憶形象”。譬如113的代替物是米老鼠,411的代替物是唐老鴨,用這些形象物編成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這些數字。他會把紙牌變成自己的記憶體系,如“方塊10”加上“梅花5”代表一把尺,“方塊6”加上“黑桃4”代表一張椅子,組成一個故事,這樣能幫他精確記住牌的順序。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不如和孩子多做一做這樣的遊戲,這對於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和記憶的靈活度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3.按順序找數字

  我國年輕的數學家楊樂、張廣厚,小時候都曾採用快速做習題的辦法,嚴格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鍊注意力的小遊戲。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導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可以自己多製做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相信注意力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21 12 7 1 20

  6 15 1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11 23 16

  4.培養興趣促進記憶

  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能表現出很強的記憶力。興趣是記憶的動力和強化劑,興趣會使腦神經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促進大腦皮層興奮中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努力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廣泛興趣。如幼兒對新奇的東西都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所以,父母對要求孩子記住的東西,要設法把它變得有趣,引起孩子的注意。

  5.不斷鼓勵,增強記憶信心

  幼兒行動的動力主要是為了獲得大人的讚賞。對孩子記憶的點滴進步,父母要變換著方式給予讚賞,以強化他們的記憶行為,增強記憶信心。

  兒童記憶力訓練的簡單方法

  巧用時機

  不同時間學的東西,記的效果不一樣。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前學的東西記得好。因為學後就入睡,不再有別的東西來干擾,使大腦有一個很好的自行鞏固記憶的過程。因此,您的故事、謎語、歌謠等,不妨在孩子臨睡前講給他聽。

  多用感官

  有個實驗,以10張畫片為材料,單憑聽覺記的效果為60%,單憑視覺記的效果為70%,而視、聽覺和語言活動協同進行,記憶效果為86。3%。這是因為多種感官參與識記活動,可以在大腦皮層建立多通道的神經聯絡。

  反覆強化

  明朝有位很有學識、記憶力很強的人名叫張溥,他鍛鍊自己記憶的方法是: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抄一遍,如此反覆7次,然後燒掉,從而使他博聞強記。張溥所用的就是反覆強化法。至於幼兒因其記憶保持的時間短,就更需要經常強化,以鞏固記憶了。

  系統歸類

  記憶應該是能記善憶。有的孩子知道得不少,就是到時侯想不起來,他不是沒有記住,而是不善於回憶。所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不光是讓孩子善記,還要讓他善憶。讓他把記在腦子的東西系統地歸類,整理得井然有序。比如,孩子學了一定數量的字,你可以幫助他按字形或讀音歸類,以後再學,繼續歸入相應的類別。這樣,系統地存在腦子裡就容易回憶起來。總之,“存”在腦子裡的東西系統性越強,到時侯就越容易“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