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溝通技巧的故事

  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假設你的眼睛不太舒服,去看眼科醫生,而他只聽你說了幾句話就摘下自己的眼鏡給你。“戴上吧,”他說,“我已經戴了十年了,很管用,現在送給你,反正我家裡還有一副。”可是你戴了之後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太可怕了!”你叫道,“我什麼都看不到了。”“怎麼會呢?”醫生說,“我戴的時候很好啊,你再試試。”

  “我試過了,”你說:“可是眼前一片模糊。”“喂,你這個人怎麼回事?往好處想不行嗎?”“那好,我現在鄭重地告訴你,我現在什麼都看不見。”“我對你多好啊,”醫生惱羞成怒,“真是好心不得好報!”下一次你還會再去找這個醫生嗎?我想一定不會。一個不診斷就開藥方的醫生怎麼能信任呢?但與人溝通時,我們常常這樣不問青紅皁白就妄下斷言。

  篇二

  “寶貝兒,跟我說你怎麼想的。我知道不容易,可我會盡量理解。”“可是,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你一定會覺得我很傻。”“不會的。告訴我吧,寶貝兒。這個世界還有誰會比媽媽更關心你呢?媽媽就是想讓你開心,可你為什麼不高興呢?”“那好,說實話,我不想上學了。”

  “什麼?”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什麼?你不想上學了?為了讓你上學,我們做了那麼大的犧牲!接受教育是為你的將來打基礎。如果你象你姐姐那樣用功的話,成績一定會好起來,那樣你就喜歡上學了。我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一定要安心學習。”沉默。“說吧,跟我說說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我們總是喜歡這樣匆匆忙忙地下結論,以善意的建議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問題。不願意花時間去診斷,深入瞭解一下問題的癥結。希望從今天開始每個人都能溫柔的聽別人說話。

  篇三

  有一天一個女學生啊,她就說她打破了他爸爸的古董茶壺,還好,因為她會講話,所以沒捱罵。我就問他了,我說,“你是怎麼說的啊”?她說我打破茶壺之後啊,我就跟我爸爸說,“爸爸我給您泡了好幾年的茶,都很小心,很小心,可是剛才不知道怎麼,手一溜就把茶壺打破了”。她爸爸雖然大吃一驚啊,很心疼自己的寶貝茶壺,可能生氣嗎?他還安慰女兒說,“唉,破了就破了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你沒被扎到吧”?

  妙就妙,隔了一個禮拜又上課了,另外一個女學生說,事情真巧,她前兩天也打破了她爸爸的茶壺,可是她照上個禮拜同學說話的方法去向老子報告,卻捱了一頓臭罵。我就問她,我說,“你怎麼說的啊”?她說我跟我爸爸說把他茶壺打破了,我爸爸就跳起來問,“什麼”?我說,“我從來都很小心,而且給您泡了好幾年的茶”,我爸爸反而更火大了,“你還強辯”?

  篇四

  在郵局大廳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箇中年人跟前,客氣地說:“先生,請幫我在明信片上寫上地址好嗎?”

  “當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說:“再幫我寫上一小段話,好嗎?謝謝!”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話寫好後,微笑著問道:“還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嗯,還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著明信片說,“幫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跡潦草,敬請原諒。”

  篇五

  有三個人到紐約度假。他們在一座高層賓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服務員安排他們在大廳過夜。

  他們商量後,決定徒步走回房間,並約定輪流說笑話、唱歌和講故事,以減輕登樓的勞累。

  笑話講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層,大家都感覺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來講個幽默故事吧。”

  彼德說:“故事不長,卻令人傷心至極:我把房間的鑰匙忘在大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