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心腳心發燙是怎麼回事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突發情況,無論哪種都會讓寶爸寶媽們憂心忡忡。面對寶寶手心腳心發熱怎麼辦呢?現在,小編帶您一探究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在兒科門診工作的醫師,差不多都遇到過家長問小兒手心、腳心發熱***以下簡稱手足心發熱***是怎麼回事這一問題。對這個問題西醫尚未有很好的解釋,所以有的醫師可能說這不算什麼病,但中醫對此卻有詳細的解釋,並認為手足心發熱是一種病態。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手足心發熱而沒有其他症狀相伴隨的是很少的,絕大多數手足心發熱的小兒同時伴有未引起家長注意的或被家長看作是正常的表現。中醫將小兒手足心發熱分為疳積脾虛和血虛陰虧2種。

  1.疳積脾虛,手足心發熱其病因一是飲食不節,即有的孩子飲食無度,食無定時,常吃零食,長期下去可損傷脾胃功能,引起運化失常,形成積滯,積滯日久,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形成疳積而發熱。二是患其他疾病後,如吐瀉、痢疾、寄生蟲病等治療護理不當,遷延日久,損傷氣血,耗散津液,導致營養不良而形成疳積而發熱。這部分小兒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面黃肌瘦,毛髮乾枯無光澤,腹部脹大,食慾不佳,常食異物***如食土塊、煤渣、碎紙等***,夜睡不寧,大便較稀多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黃濁如米泔。治療以消積健脾為原則,發病初期可選用消疳理脾湯、肥兒丸等,然後選用參苓白朮散。此外,還要糾正不好的餵養方法和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和營養素的增加應由少至多,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可適當服用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片等

  2.血虛陰虧,手足心發熱其原因多由平素體質虛弱,或大病、熱病之後,失於調理,陰血耗傷,正氣尚未恢復而致。這部分小兒常表現為手足心發熱,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鳴,口乾咽燥,午後潮熱,顴紅盜汗,心煩不寐,小便頻數,大便祕結。治療可依據手足心發熱的症狀、體徵辨證選藥。若干咳、食少、便幹明顯的,可選用沙蔘麥冬湯,以滋養肺胃之陰;若煩躁、睡眠欠佳明顯的,可選用酸棗仁湯,以養陰安神;若耳鳴、目眩明顯的,可選用知柏地黃湯,以滋養肝腎。

  小兒手足心發熱,以疳積脾虛引起的為多見,絕大多數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定數量的富有營養的食品,還要讓小兒多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以促進體質的恢復。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孩子有手足心發熱時,應該去醫院請醫師開處方,不可擅自服藥。

  寶寶偶爾發病不要乾著急,必須冷靜下來,瞭解病症的關鍵才能對症下藥,才能給寶寶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快樂成長。

健康知識拓展

  溫馨提示:家裡有寶寶是要常備一些工具和藥品,其中溫度計和退燒貼是要常備的

  特別介紹一些當寶寶的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的處理方法。

  1、補水

  發燒本身就是在消耗能量,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喂一些溫水或者吃一些好消化的水果,用空氣加溼器使空氣溼潤,如果有條件還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在寶寶不在臥室時多給臥室通風。

  2、散熱

  很多媽媽特別是家裡的老人覺的發燒多出些汗就會好,所以越是發燒,越是給孩子穿的、蓋的特別多,有的甚至裹得像個小粽子一樣,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一定要及時散熱退燒才能快,如果你去婦幼醫院,醫生讓你做的也會是這樣。

  超過38.5度在給寶寶吃藥的同時還要輔助一些物理散熱的手段,可以給寶寶貼物理的散熱貼,將退熱貼貼在寶寶額頭,可以有效快速降溫,並且冰涼的觸感可以讓寶寶減少焦慮和躁動,減輕寶寶由於發燒帶來的疼痛感。

  如果恰巧家裡沒有退燒貼,可以用溫水擦拭寶寶的手心腳心和腋下,寶寶的手心腳心和腋下是血運比較豐富的位置,用溫水擦拭有益於熱量迅速散發,不過不要用酒精擦拭全身,酒精易使血管擴張,血容量下降引起休克。

  3、勤監測體溫

  上述的方法用上了後,還要注意一定要隨時監測寶寶的體溫,瞭解寶寶體溫的變化情況。

  最後特別提醒寶媽們,任何的藥物都是有負作用的,也會產生抗藥性,所以要科學的應對寶寶發燒的情況,不要過分的依賴藥物,有的甚至是主動要求輸液。

  如果寶寶持續的高燒,沒有緩解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

  還有一些媽媽問到寶寶會流黃色的鼻涕,這種情況通常是寶寶的感冒發燒要好了的徵兆,這是還是不要忘記多給寶寶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