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思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教學設計

  環境問題雖然早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是關係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設計理念

  201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寫入了教育規劃綱要,以此為起點,我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開始了舉國推進的新的發展階段。可持續發展教育的16字原則是:主體探究、綜合滲透、合作活動、創新發展,這一原則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本相通。本課力求把教學內容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相結合,充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學情分析

  環境問題雖然早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是關係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但由於學生閱歷尚淺,知識面不廣,一些學生對我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認識不足,對黨和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環境。面對國情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對他們進行相關教育,引導他們瞭解我國環境狀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另外,九年級學生既有相關的生活感受,又有觀察、思維、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在地理、歷史以及現實生活中對我國環境的相關知識點滴、零碎的認識,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2011版課程標準指出:“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根源,掌握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知道我國環境狀況,瞭解保護環境的政策,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第四課第二框第二目的內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安排本課,有利於學生了解我國的環境現狀,從而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保護環境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有憂患意識,重視環境問題,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公民,同時本課的教學也為下一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做好鋪墊。因此,本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教材處理

  教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但教材不是經典,在教學中必須基於教材,又善於超越教材。在尊重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圖文資料,增加了一些國際和鄉土的內容,拓寬了教材的廣度。

  4.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要求學生體會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樹立科學發展觀。

  過程與方法:學生收集分析全球環境問題和我國的環境狀況的資訊;利用小組辯論、新聞會客廳等形式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生反思自己在保護環境方面的行動,並進行自我評價。

  知識與技能:瞭解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及總體形勢,明確我國實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必要性;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培養學生在正確認清我國環境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關愛自然的能力。

  5.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及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能力,積極投身到環保實踐中去。

  四、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教法: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

  學法:主體探究、合作活動、分析歸納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五、課前準備

  教師:分配學習小組探究任務、製作教學課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全球環境問題並製成幻燈片、收集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當地的環保資訊,並對資訊進行分析。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古詩新唱《畫》,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初步感知環境問題,並認同要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種匯入方式簡單明瞭,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探究新知的階段。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出示李冰冰的照片,播放李冰冰有關環保的短片,號召學生跟隨李冰冰開始今天的環保之旅。

  設計意圖:“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令而行,行其所服”,出自我省的著名演員李冰冰的環保事蹟比較有影響力,用以貫穿課堂的始終,使教學的主線分明,具有連貫性,而且選擇學生喜歡的明星,能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1.閱讀感知,主體探究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看書3分鐘。

  小組交流,代表到黑板前展示:本課講了幾個問題?重點是什麼?簡要列出知識結構圖,其他同學幫助他完善,教師只是在必要時稍作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能做的事要放手讓學生去做。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整體感知教材,提高自學能力。然後教師重點抓住學生思想上的疑惑點和分歧點,啟發、誘導學生思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掃除疑點。

  2.綜合滲透──面向世界

  創設情境:播放李冰冰做的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公益廣告。

  提問:全球環境問題除氣候變暖,還有哪些?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確立世界環境日的意義何在?

  學生展示自制的全球環境問題的幻燈片。

  設計意圖: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這一環節將教材內容與全球資訊綜合起來,滲透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提高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展示交流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所需要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能力。

  3.合作活動──面向國家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進行了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創設情境:今年李冰冰成為藍思氣候變化觀察團的召集人的材料。作為國內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氣候變化觀察專案,2012年5月觀察團從灕江出發,穿越長白山,前往青海湖、北大倉和江豚棲息地。

  提問:你認為觀察團一路上會發現哪些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有哪些危害?

  設計意圖:時政熱點是九年級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充分利用時政熱點的時代感和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課堂的時空範圍,拉近思品學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和感知距離。學生整理出我國環境問題的表現,得出我國環境問題的現狀。並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危害。

  創設情境:在李冰冰的微博中,有人這樣評論:“北大倉黑土層厚度30年減少一半,化肥用量增加近10倍,這啟示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而有人卻持反對意見,說:“北大倉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緩慢,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把經濟搞上去。”請學生根據這兩個觀點進行辯論。

  設計意圖: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辯論因其具有對抗的性質,刺激性較強,所以是備受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在辯論中學生提高認識:一定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4.新聞會客──面向家鄉

  創設情境:藍思觀察團志願者正在招募中,讓我們做環保的志願者,記錄當地的環保情況,分享我們的體驗和感觸。今天我們請來了我市環保局的負責人,和大家共同交流。

  請事先做了必要準備的幾位同學扮演環保局的負責人,找幾位同學當記者,就牡丹江市的環保問題提問。問題涉及這樣幾個方面:存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這些環境問題主要由於什麼造成的?你們有關部門能否想更好的辦法來保護我們的環境?最後向在座的同學提問,你打算向相關部門提怎樣的建議?

  設計意圖: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地方性生活資源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更能引起學生共鳴,增強其親切感,進而提高其探究的積極性和對思品道理的認同感。通過這種新聞會客的方式學生感覺很新鮮,也很興奮,通過上下互動加深了對環境問題的瞭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明確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創設情境:播放李冰冰號召大家參與環保行動的視訊。

  問題:你打算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參加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

  設計意圖:幫助同學們樹立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實現了知行合一,有效突破難點。

  5.創新發展,應用探究

  佈置課下任務:

  ***1.反思自己在保護環境方面的行動,並進行自我評價。

  2. 。***

  第二個任務為課堂留有生成的空白,把課堂上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佈置下去。

  設計意圖: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缺一不可的兩翼,這樣設計為可能在學習中自然生成的資源搭建平臺,使生成因預設而美麗,預設因生成而精彩,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使保護環境成為學生的自覺,真正達成三維目標,做到知行統一。

  6.小結昇華

  在《綠色家園》的歌聲中,學生鄭重宣誓:從現在開始,做傳播綠色文明的宣傳員,做關注環境動態的監督員,做促進環保發展的生力軍。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思想得以昇華,從而完成本課的學習。

  七、板書設計

  從保護環境的一個點藉助自由飛翔的小鳥輻射三個面***面向世界、面向國家、面向家鄉***,這既是對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又昭示著我們應該共同行動保護共有的家園,還地球以碧水藍天。

  人教版九年級思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一理念,我在講授《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中採取了以下做法,效果還不錯。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匯入環節,我引用了小品《超生游擊隊》,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體驗到了人口問題的嚴重性。通過一幅人口高度密集的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體驗,說明了人口過多、過快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引出國家制定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精選材料,培養學生歸納觀點的能力。在學習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時,我出事了所蒐集的一些資料,通過分析,學生很自然就能歸納出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形象具體,記憶深刻。

  3.結合實際,適當延伸教材內容。通過學習,學生對環境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懂得堅持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題:“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做些什麼?”由此達到學以致用,自覺落實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上,以突破本框難點。

  不足及解決辦法:

  1.學生對我國環境的嚴峻形式只停留在自主學習上。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課件或一些些環境惡化方面的圖片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些。

  2.學生對於有關人口與環境的資料瞭解的比較少。如果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材料,課上讓學生展示,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能力;又能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