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製作的步驟與方法

  陶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那麼,關於陶藝的製作,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藝的製作步驟

  1、練土。把剛買回來的陶土取出2-3公斤,把它不斷地搓揉,直到搓成菊花狀的樣子,然後把陶土往桌面上摔到平滑為止。這樣是防止買回來的陶土硬度不一、有空隙、氣泡等,而沒“練”過的陶土在乾燥或燒成的過程中會容易發生龜裂。

  2、 準備好一桶水和拉坯機。把練好的土沾上水,放在拉坯機的中心。

  3、練好的陶土放入桶中浸一下,以便開始製作方便。

  4、用雙手手掌鼓起部分壓住土塊,使土塊跟拉坯機粘緊。

  5、用水沾手,手掌抱住土塊,開啟拉坯機的開關,等機器轉動以後,往上輕輕用力拉。大概每轉一圈,就上升一點高度。然後重複壓的動作,再向上拉、再壓,反覆幾次。

  6、定中心。右手食指和拇指併攏,左手拇指伸出,頂著右手的食指跟拇指。雙手手掌保持抱著土塊。

  7、開洞。用雙手拇指朝中心插。

  8、把手伸進洞裡,拇指頂著,用四隻手指的力向上拉

  9、需要縮小的部分就用手掌虎口部分像握著般修改。

  10、 按照自己需要的形狀進行拉、修,完成。

  泥條盤製法

  泥條盤制的方法應該說是陶藝成型的技法之中最為方便、造型表現力最強的技法之一。它幾乎可以製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圓形、方形、異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創造出在轆轤上拉坯以前,泥條盤築法可以製作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現在西雙版納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這種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國外常常將泥條盤築和手捏成型一併通稱為"手築",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純粹用手製作。現代陶藝家之所以喜歡用泥條盤製法製作陶藝,一方面是由於泥條可以自由地彎曲與變化,方便製作一些比較複雜的、不太規整的、較隨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們更傾向於保留泥條在盤築時留下來的手工痕跡和一道道盤旋的紋理--當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跡。

  通常泥條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兩種。一是泥條盤製成型時,儘量保留泥條捏壓的原始形態和起伏關係,著眼與表現泥條的原始粗護和其豐富的肌理變化之美;另外就是盤制起型後,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過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礎上按順序一環一環盤築,叫做單環盤制;還可以多根泥條首尾相接,逐層盤築,稱為連續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