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頸椎病是常見的骨科疾病,多發於辦公族。那麼頸椎病有哪些原因呢?頸椎病怎麼治療?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頸椎病的原因與治療吧。

  頸椎病的原因

  1.頸椎間盤退行性變

  是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中最基本的原因。因椎間盤退行性變而使椎間隙狹窄,關節囊、韌帶鬆弛。脊柱活動時穩定性下降,進而引起椎體、關節突關節、鉤椎關節、前後縱韌帶、黃韌帶及項韌帶等變性、增生、鈣化,形成頸段脊椎不穩定的惡性迴圈,最後發生脊髓、神經、血管受到刺激或壓迫。

  2.頸部炎症

  可直接刺激鄰近的肌肉和韌帶,致使韌帶鬆弛,肌張力減低,椎節內外平衡失調,破壞了其穩定性,加速和促進退行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3.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

  指在胚胎或發育過程中椎弓根過短,使椎管矢狀徑小於正常***14~16cm***。由此,即使退行性變比較輕,也可出現壓迫症狀而發病。

  4.慢性勞損和急性創傷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的最大限度或區域性所能耐受值時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是一種長期超限負荷狀態。急性創傷可使已有退行性病變的頸椎和椎間盤損害加重,而突發頸椎病。但暴力傷致使頸椎骨折、脫位所併發的脊髓或神經根損害則不屬頸椎病的範疇。

  治療頸椎病的方法

  一、做簡單的動作完成運動。轉動頭部:肩膀和身體放鬆;慢慢將頭部向右轉;然後返回原來位置;再慢慢向左轉;將這個動作重複十遍。前屈後伸: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向前彎;然後將頭慢慢返回原來位置;再慢慢將頭向前彎,返回原來位置;將這個動作重複十次。左傾右斜:將肩膀放鬆,慢慢將頭側向右方;再將頭慢慢返回原來位置;然後將頭側向左方;將這個動作重複十次。

  二、使用白參片,在中藥店就能買到。晚上睡覺前將白參片搗碎後,把它充分貼到額頭兩側的太淵穴上,為了防止它脫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固定住。要注意的是,第二天才能取下它,因為要跟太淵穴有一定時間的接觸才能產生效果。除了太淵穴,與頸椎有關聯的還有百會、太沖和湧泉穴,它們都是是消除脊椎病煩惱的重要穴位,你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百會穴和太沖、湧泉穴,每天按揉三次,每次大概一百下,長期堅持下來能達到治療頸椎病的效果。

  三、服用中藥治療,將5g刺三甲、3g當歸、95g乾地黃、5g白金條鬚根一起放入1000ml的水中熬煮一個小時,每兩天服用一次。或者準備1000g的三百草和250g的鮮皁角刺,一起放到砂鍋中,慢火煮沸,用煮沸時冒出的水蒸氣薰患病處,不方便燻蒸的話也可以用幾層紗布來幫助燻蒸。還要注意爐火要適度,免得燙到患處。這樣的燻蒸最好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每次持續半個小時或者以上,儘量保持在一個小時以內,也可以根據個人患處疼痛的程度來決定燻蒸的時間。

  四、中醫認為頸椎病是由於筋脈不通、經絡瘀阻所致,本病虛實夾雜,症候複雜,一般藥物很難根治。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採用傳統中藥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幹、穿山甲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此方療效非凡。

  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1.適當增加工間休息

  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迴圈, 消除區域性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2.選擇合適的枕頭

  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釐米左右。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3.防止外傷與落枕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4.加強頸部的鍛鍊

  加強頸部鍛鍊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方法是:雙手叉腰,放慢呼吸,緩緩低頭使下巴儘量接角第一領釦;再仰頭,頭部儘量後仰;隨後是左、右歪頭,耳垂儘量達到左右肩峰處;左右轉頸,頦部儘量接觸肩峰。上述動作,可按節律***默數到6***反覆6次。另外,經常做擴胸、旋肘、拍肩運動,也有好處。

  5.搓腳掌有利治病

  雙腳大拇趾根部內側橫紋盡頭處為人體頸椎反射區。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療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