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潤燥降火的穴位與食療方法

  剛剛度過了這個炎熱的長夏就迎來了措手不及的秋天,我們都知道在秋天風乾物燥的,而且秋天的燥氣是最易傷人的肺部的,這個時候也是按摩一些穴位可以潤燥還可以降火的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按摩潤燥降火的穴位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按摩潤燥降火的穴位

  迎香穴

  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脣溝中。

  此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竇炎、流涕、鼻病、牙痛、感冒等。用拇指指間關節按壓此穴,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天2—3次,可減少呼吸道疾患的發生。

  合谷穴

  位於第一、二掌骨間,即虎口處。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對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祕、發熱、口乾等均有療效。

  按摩此穴可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

  此穴取穴方便,不時按揉即可。但需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刺激,孕婦忌按此穴。

  曲池穴

  所謂的曲池穴是人的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的集合之處,這個穴位是位於人的肘橫紋外側端,所以叫做曲池穴。

  此穴有清熱之效,於每日陽氣最盛之時,即下午1—3點,按揉兩側穴位2分鐘即可,重在每日堅持。若配合谷、外關等穴可治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等。

  魚際穴

  屬手太陰肺經,位於大魚際赤白肉際處。中醫認為,魚際穴可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陳代謝,還可預防感冒,緩解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咽炎等。

  中醫認為,我們每個人每天不定時的去掐魚際穴,只要每次掐揉的時間為3分鐘就夠了。

  內庭穴

  位於足背,第二、三足趾根部間,赤白肉際處。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謂熱症、上火的剋星。

  如有口臭、便祕、咽喉腫痛、牙痛、腹脹、泛酸等不適時,可多按內庭穴,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

  位於足背,第一、二足趾間縫隙的上方凹陷處。

  由於其屬足厥陰肝經,按摩此穴可緩解肝火旺盛引發的上火症狀,如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乾等。

  經常按摩此穴有舒肝理氣、通調三焦氣機之效。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推揉3分鐘即可。

  秋冬乾燥降火的食療

  1.百合雪梨湯

  材料:百合30克,雪梨1個,冰糖適量。

  做法:將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將百合連同清水一起倒入沙鍋內,再加半碗多清水,煮一個半小時,待百合已爛,加入去皮核切塊的雪梨及冰糖,再煮30分鐘即成。

  功效:滋生津液、清熱除煩、養陰瀉火功效,所以十分適合於陰虛火旺、熱病後陰虛以及乎素易上火、體質偏熱而引起的頭暈頭痛、口苦咽乾之病症。

  2.銀耳紅棗湯

  材料:銀耳,紅棗,冰糖。

  做法:將銀耳放入溫水,浸泡30分鐘。待銀耳充分發開之後,換清水清洗乾淨去根,將銀耳撕成小片;放入鍋內,加水,大火煮開,加入洗淨的紅棗、冰糖,一同沸煮10分鐘左右,再改為小火,煲上一兩個小時,可根據口味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補血養顏,滋陰去噪。

  3.花旗參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花旗參、生薑、精鹽。

  做法:花旗參用熱水泡軟,洗乾淨,切薄片;豬瘦肉用開水汆過,洗乾淨血水。把花旗參和瘦肉一起放進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煲沸騰後轉小火煲兩個小時,加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此湯補益五臟、補心安神。

  4.蓮子銀耳湯

  材料:銀耳、蓮子、紅棗、枸杞、冰糖各適量。

  做法:銀耳用清水泡開,將底部泛黃的硬結剔出,撕碎備用。湯鍋放清水,將銀耳、冰糖、棗子、枸杞放入冷水中,開火加熱至煮沸,一定要不斷攪鍋,防止銀耳膠質粘鍋,煮開後,關小火熬煮,也要不斷攪鍋。

  功效:滋陰潤肺,安神養心。

  日常防上火方法

  1.保持室內溼度

  人在相對溼度為45%~65%,溼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由於多數住宅採用暖氣供暖或是空調供暖和換風,溼度遠遠低於上述標準。乾燥的室內可以使用加溼器或在暖氣旁放置水盆等,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溼度,避免過於乾燥致病。

  2.多喝水,冷卻燥熱

  研究證實,喝涼開水對人體大有好處,冬季若每天都喝點涼開水,有預防感冒和咽喉炎的作用。也可以泡些花草茶來飲,降實火可喝金銀花茶;陰虛者則可用麥冬、沙蔘、枸杞等泡茶飲。不過中藥性味不同、每個人體質也有偏差,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3.吃“去火”水果

  新鮮的水果也有滋陰清火的作用。有的水果如荔枝、菠蘿、桂圓等偏溫熱性質,如果已經“上火”就不要再吃了。此時不妨多吃一些具有生津止渴、潤喉去燥作用的水果,來滋潤一下身體,像生梨、甘蔗、蘋果、橘子等,都是維生素豐富的水果,適宜冬季吃。

  4.生活規律,運動降火

  常熬夜可傷陰耗氣,因此保持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避免過度疲勞等對於防虛火也是很重要的。天氣好時,選擇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極拳等戶外運動,增強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

猜你感興趣:

1.正確疏通經絡的方法與穴位按摩

2.十二經絡順口溜 

3.風溼艾灸的穴位見效快

4.熬夜肝火旺如何排毒-

5.最佳排毒方法

6.九竅上火的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