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小班健康教育家教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小心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案例:良好習慣的培養

  背景:

  中國有句古訓:“先入為主”。所以,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便是重中之重,是小班幼兒核心課程之一。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於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家長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使幼兒形成正向概念,有一個可效仿的榜樣。有許多良好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習得的。因此,家長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如洗手、吃飯、上廁、睡覺等機會,可對孩子進行教育。

  案例:

  中午午睡了,忽然,耳邊傳來斷斷續續的抽泣聲!咦,怎麼了?有的孩子被吵醒了,抬起頭來張望!我連忙尋著聲音走過去,仔細看,發現了躲在小被子下的袁濤小朋友:他正兩手緊緊攥著被角,咬著嘴脣,哭得滿臉是淚!我急忙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搖搖頭。我又問他是不是尿溼褲子了?他還是搖搖頭。我很納悶怎麼會無緣無故得哭起來了呢?就坐在他身邊安慰他,讓他慢慢平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袁濤不哭了,他抬頭我一眼,哽咽著說:“老師,我剛才吃飯前忘記洗手了!奶奶說吃飯前不洗手,腸子會爛的!”說完又“嗚嗚”地哭了起來,原來是這麼回事!我摸摸他的頭說:“吃飯前是應該洗手的,如果不洗手,細菌就會被吃到肚子裡去,那樣會肚子疼得!以後吃飯前可要記得洗手哦!”袁濤遲疑地問:“老師,我的腸子會爛掉麼?”我笑著說:“一次不洗手,腸子不會壞掉的!你只要記住以後每次吃飯前都要洗手就行了!”他聽了,終於放心了,如釋重負地躺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下去了。孩子們安靜下來,不一會兒就都睡著了??

  分析:

  望著孩子們熟睡的小臉,我不禁想了很多!有人說:“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位有心的家長,應該多學習科學育兒方面的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小事有時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篇2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上廁所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霸佔心理很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說笑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部不說。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片斷一:小朋友上廁所

  一次活動後休息時,孩子們有的喝水,有的上廁所。這時,廁所裡傳來了爭執的聲音:"這是我第一個搶到的 ! 老師,他推我 ! ”

  "不行,我就要第一個 ! ”

  "哇 ! ” *** 哭聲 *** ??

  原來,小朋友一起擁到廁所裡,由於人多廁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廁。可天天就是不願等,一進去就要搶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樂意了,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上演好幾次。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獨佔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想通過廁所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自我意識。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故事《小螞蟻搬豆》中井然有序、團結合作的小螞蟻形象深深感染著孩子,給幼兒樹立了好榜樣。於是我們把可愛的小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牆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複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裡?··”漸漸地,我們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 "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東東第一個小便。”?? 片斷二:小腳印讓我們變勇敢

  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於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裡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溼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乾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裡。

  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 ? 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就在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著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慾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後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後來,我們還試著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來營造"廁所文化”;課後,我們還為他們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以緩解緊張情緒。孩子們在入廁時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褲子的現象漸漸消失了。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都在傳遞著資訊,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著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著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開學了,有的孩子是託班上來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乾淨的手指

  按設計思路,我想讓孩子們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為第一活動目的。

  師:“平時啊,老師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呀?” 幼:“小A、小B、小C、 ”

  師:“哇!有這麼多呀!那你們說你們的小手指乾淨嗎?”

  幼:“不乾淨。”

  師:“為什麼不乾淨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蟲子,吃了會生病的,生病要打針的 ”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那你們說吃手指是不是一種壞習慣呢?”

  幼:“是”孩子們在老師的有效提問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是一種壞習慣。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見的行為習慣。 教師要懂得把生活中的東西轉化為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從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得到相關認識。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環節中有個別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對,迅速將手指從嘴中拿出,並表現出害羞的樣子。我認為這正是引導孩子進入這一環節***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時機。

  師:“瞧,小朋友們,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厲害。因為我的主人總是把我放在嘴裡吸呀吸,有時候還咬我呢!我就變成這樣子了,多難看呀!皺巴巴的、光禿禿的,做起事來也不方便了,我真難受呀!”***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痛苦表情指偶,邊講述邊表演***幼兒聽得很認真。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手指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呀?”

  幼:“因為他的主人咬他、因為他難受”

  師:“對呀,那你們說說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師:“為什麼不能咬呢?”

  幼:“他會痛、會難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表揚。

  我思考:孩子已經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會難受。但小班幼兒需要親身經歷方能深刻感受到。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讓孩子真正嘗試一次呢?

  分析:通過擬人手法讓幼兒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還是終止了讓他們嘗試的想法。因為孩子的手指實在不乾淨,一但讓他們嘗試,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咦,真好玩!”

  ***三***高興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頭後,我接下來直接還是已擬人手法展示了高興的手指。

  師:“小朋友們好!現在我可高興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還經常給我洗澡。瞧,我多幹淨,多漂亮呀!***教師同時出示高興表情的指偶***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的手指怎麼樣了呀?”

  幼:“笑了,變乾淨,變漂亮了 ”

  師:“對,這是為什麼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給他洗澡了 ”我給予幼兒肯定、讚許。

  分析:鼓勵孩子自主的發現事物的變化和聯絡比教師“單程式”灌輸知識經驗給孩子的發展更為有益。難受的手指,高興的手指通過指偶比較,這是直接的視覺感知。提供生動的教具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四***乾淨漂亮的手指

  這一環節我直接讓孩子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互相看看小手指,說說自己的手指乾不乾淨,漂不漂亮?”

  幼:“不乾淨,不漂亮,乾淨,漂亮 ”教師在此時可檢視每位孩子的手指,將發現的個案拿出來評析。並通過這個環節提醒幫助孩子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分析:幼兒討論得很積極,也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所見。通過個案引導孩子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想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中來。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