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身體的藥方

  中藥調理身體,有很好的效果,不過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不是一下子就會見效。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月經不調調理法

  女性如果平常工作比較忙,壓力比較大,經常出現月經不調,腰痠乏力,精神疲憊的話可以使用以下藥方來調理身體。可以到藥店買一些黨蔘、茯苓、白朮、生地、白芍、當歸和川芎,每種藥材都準備10g,然後加入400g水煎服,建議可以連續服用1個月,效果更理想。

  茯苓具有健脾,安神利尿的功效,有利於女性的身體更好的吸收其他的藥物與營養。而當歸則可以起到補氣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川芎也可以調理月經不調導致的頭痛等現象。白朮和生地則是一個潤燥一個滋陰,結合起來剛好可以平衡女性的氣血津液。

  ✔脾胃調理法

  如果大家想要調理脾胃的話,可以使用以下藥方。可以到藥店買30克的黃芪、黨蔘和雲苓,15克的白朮和黃精以及9克的川芎。加水600毫升的水煎服,每天早晚服用一次。可以起到清肝鎮靜的作用。

  ✔上火調理

  如果想要調理因為肝陰不足導致的上火,心煩等現象的話,可以使用10克的決明子,15克的蓮子心以及20克的夏枯草,加入400毫升的水煎服。

  ✔陰虛體質調理

  陰虛體質的人,可以使用15克的銀柴胡和20克得沙蔘進行調理。要早上起床後,刷完牙可以先咀嚼10g沙蔘,剩下的就可以用來泡水喝。銀柴胡具有歸肝、胃經的作用。

  ✔寧心安神調理

  想要調理寧心安神的話,可以使用10克的柏子仁和30克的酸棗,直接用來泡水喝。柏子仁可以起到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酸棗則可以補肝膽、寧心收汗。

  中藥調理身體的禁忌

  1、喝中藥時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藥更是如此。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可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運用中藥時,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並參考辛、甘、酸、苦、鹹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空腹服藥時,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3、不同型別的中藥,服用時間也不同。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藥。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後服藥。瀉下藥、滋補藥、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類藥宜睡前服用。

  4、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影響疾病恢復。脾胃虛的病人,更應少食該類食物。

  5、熱性疾病應禁食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因酒類、辣味食物性熱,魚類、肉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作用,食後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

  6、服解表、透疹藥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斂作用,會影響藥物解表透疹功效。

  7、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因茶葉性涼,能降低溫補脾胃的效能。服用鎮靜、催眠類藥物前後,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這些藥物。

  8、服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時,不宜吃辣物,吃辣的食物會加重熱象,從而抵消清熱涼血藥***如石膏、銀花、連翹、山梔、生地、丹皮等***及滋陰藥***如石斛、沙蔘、麥冬、知母、玄蔘等***的作用。

  9、服用甘草、蒼耳、烏梅、桔梗、黃連、吳茱萸忌食豬肉。

  10、服地黃、首烏忌食蔥、蒜、蘿蔔。

  11、服丹蔘、茯苓忌食醋。

  12、服蒼朮、白朮忌食桃、李。

  13、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飲茶。

  14、服荊芥忌食蝦、蟹等海鮮。

  15、服厚朴忌食煎炒豆類。

  16、服人蔘、黨蔘忌食蘿蔔,因蘿蔔有消食、化痰、通氣的作用,而人蔘、黨蔘是滋補***物,這樣一補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17、各種辛辣的食品對於正在服用中藥的人群而言同樣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則的話不僅會削弱藥性,甚至還會與中藥反應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我國中醫指出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因此在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的情況下應該儘量避免這類食物,或者癰瘍瘡毒治療期間也應該儘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凡口苦咽乾、煩熱不安、大便祕結、血壓升高、神衰不寧、心動過速,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一般要忌食生薑、大蒜、韭菜、大蔥、羊肉、狗肉、胡椒等高脂、香燥、辛辣之品。

  18、吃中藥期間對各種生冷食物也因該儘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食用後非常難以消化。而且生冷類食物在食用後還具有刺激腸胃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馬上吃中藥的話將會嚴重刺激胃腸道,從而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凡脾胃虛寒、手足冰涼、大便溏薄、血壓偏低、心動過緩之證者,要忌西瓜、冬瓜、蘿蔔、綠豆、生梨、甘蔗、蜂蜜、鱉等生冷寒涼、滋膩、黏滑之品。

  19、凡畏寒發熱、頭痛心煩、便祕尿黃、口舌潰爛、癤瘡腫瘤者,忌食竹筍、豆芽、絲瓜、韭菜、茄子、蝦、蟹、螺、蚌等食品。

  20、各種油膩的食物在服用中藥期間同樣要忌口,中醫指出油膩食物性多粘膩,並且還有助溼生痰、滑腸滯氣的特點。食用後會與藥物混合並且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更應該少吃這類食物。

  21、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溼、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羶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羶,往往影響藥效。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羶味。

  22、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後再喝。

  23、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

  調理身體的簡單方法

  嘴幹

  在左手虎口部,用右手拇指近節指骨段與遠節指骨段連線橫紋壓住虎口邊緣,拇指指腹所壓部位,即為脾臟反射區。右手拇指指腹輕貼在脾臟反射區,用浮摸法順時針旋轉揉動,口腔內口水就會增多,就是津液***金津玉液***。逆時針旋轉揉動,口水就會減少。

  祛皺紋

  用一隻手拇指、食指指腹,在另一隻手中指指背部近節指骨段***面部反射區***往上推***向心方向***,左、右手各推三分鐘。

  配合方法:早上洗臉,用雙手五指指尖彈面部,彈開面部肌肉,是水分充分分散到每個細胞,面板就能緊湊。這就是“開穴”。

  再介紹一種體會“開穴”的感覺。站立踏步走一會兒,雙手下垂,摸到褲縫,一隻手中指稍微勾回,輕輕壓腿部,再慢慢向下伸直,再抬動腿,感覺雙腿是否不一樣。***“風市穴”,足少陽膽經。***

  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大腦皮層過分興奮產生的血壓增高。

  手法:一隻手與心臟同高,五指分開,掌心朝下。用另一隻手拇指和中指的指腹,輕輕貼浮於該中指兩側,輕輕的從指尖向指根推動,繞小指返回。作三分鐘,速度一致,一次一秒。

  做完一隻手再做另一隻手,動作要求、操作方法同前。共六分鐘。做完血壓可降5-10個毫柱。也可給家人去做。

  一天做三次。根據人體生物鐘最好早上9點前去做。中午11點-下午2點做,下午5點後做。

  貴在堅持。平時所用降壓藥不能停,隨著病情逐漸好轉,逐步減藥量。就像我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要逐步適應。我當兵出門時,媽媽給我一包土,一是叫我不要忘根,二是在外地水土不服時,泡水喝,逐步適應當地水土。

  高血脂

  手法:雙手五指相對,摩指尖***指肚,血脂反應區***、轉。轉摩十圈。轉十圈後,一隻手與心臟同高,五指分開,掌心向下。用另一隻手拇指和中指指腹輕輕貼浮於該中指兩側的上緣***赤白肉際的上方***,輕輕的從指尖向指根推動,推兩分鐘。兩手四分鐘。

  食療:白蘿蔔***水蘿蔔***一根,按病人拇指尖到中指尖長度同長短,自身一紮長。切兩段,分開榨汁。上午喝上半頭部,下午喝尾部。空腹喝。每月連喝五天。

  腿痛

  “腿痛”分有很多種,有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性滑膜炎、風溼性關節炎、骨質增生性、韌帶損傷、椎間盤脫出等等。首先要弄清屬於哪一種,不同病症不同方法。

  “氣血迴圈性關節炎”。整個腿不舒服,雙腿沉重,氣血迴圈不暢。

  手法:

  1. 在無名指***腿反射區***橈側,從指尖向指跟方向用力推,推到指跟壓一下,推5次,每推一次,在指跟壓一下;

  2. 再在指跟與掌骨連線處順時針揉一下,再按壓一下,5次。

  3. 做完再在尺側做一遍,方法同橈側。共二十次。

  4. 椎間盤脫出,在手背反射區找痛點,壓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