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頭髮健康的因素

  頭髮是一個人的重要裝飾品,要擁有健康潤澤的秀髮也並不容易。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下面來看看的具體內容吧!

  

  1、乾燥:冬季寒冷而乾燥的氣候,容易對頭髮造成損傷。因為,當頭發中的水分低於正常時,就會變得粗糙而分叉。而經常吹髮,也不利於頭髮的生長。

  2、染燙:使用不適宜的洗髮、燙髮、染髮劑,都會使頭髮失去油分和水分,變得乾燥。但只要這些化學物質沒有接觸到髮根,頭髮的生長是不會受到影響的,新生長的部分仍會健康。但人們在選擇這些用品前,仍要了解自己的頭髮屬於那種型別,這樣才能避免頭髮的損傷。

  3、照晒:烈日的照射會阻斷髮內的蛋白質供應,強烈的紫外線會造成黑色素脫落變化成茶褐色,使頭髮粗糙而失去光澤。

  4、環境:煙塵和廢氣的汙染,使頭髮內積存有害物質,如不及時有效地清潔,往往會造成頭髮的損害。

  脫髮可分為暫時性脫髮和永久性脫髮兩種。暫時性脫髮大多由於各種原因使毛囊血液供應減少,或者區域性神經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毛囊營養不良,但無毛囊結構破壞,所以,經過治療新發還可再生,並恢復原狀。永久性脫髮是因各種病變造成毛囊結構破壞,導致新發不能再生。 脫髮可用中藥內治、中藥外用、食膳療法、推拿按摩、鍼灸療法等方法進行治療。

  中藥內治 可選用補益牛膝丸或加味四君子湯。補益牛膝丸選用中藥牛膝、生地黃、枳殼、菟絲子、地骨皮等,搗末,制蜜丸,內服;加味四君子湯選用中藥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等,煎湯劑服用。

  中藥外用 用中藥菊花、蔓荊子、幹柏葉、川芎、桑白皮根、白芷、細辛、旱蓮草等,煎水外洗。

  食膳療法 將中藥菟絲子、茯苓、石蓮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開後

  加適量水, 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於脾腎陰虛的脫髮者。

  推拿按摩 用1支20毫升的維生素B1液灑在頭上,用右手五指從前額神庭穴向後梳到後髮際啞門穴,共梳36次,然後用左手和右手的五指分別梳頭部兩側,各梳36次;五指合攏叩打百會穴54次;兩拇指分別點振兩側的翳風、翳明、風池等穴3次,每次10秒;用拇指壓揉三陰交穴15秒,壓撥5次,壓振3次,每次10秒,用掌心勞宮穴壓在脫髮處或頭髮稀疏處,振顫5次,每次持續10秒。

  鍼灸療法 選擇腎俞、三陰交、風池、百會、頭維、生髮穴***風池與風府連線的中點***等為主穴。均雙側取穴,風池用瀉法,其餘諸穴用補法,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1療程。

  脫髮的預防 應日常注意精神調攝,保持心情舒暢,如發現脫髮較多,不要驚慌,首先弄清是正常脫髮還是異常脫髮。如果是異常脫髮也不要有精神負擔,只要不是毛囊破壞,頭髮的恢復是完全可能的。注意飲食調養,少食白糖、鹽、肥肉及辛辣食物,不酗酒。常清潔頭髮,中性頭髮一般1周洗1次,乾性頭髮10天洗1次,油性頭髮3天1次。洗頭水溫不宜過高和過低,不用強鹼性肥皂,選用各種適宜自己髮質的洗髮香波。洗頭後,不能溼氣未乾就睡覺,否則易生溼熱,損傷頭髮。發常梳,以木製梳為好,先梳順發梢,再逐段上梳至髮根。脫髮者儘量剪短頭髮,使營養集中於髮根。少吹風、燙髮、染髮。不要常梳髮髻、馬尾等緊束的髮型。起居宜忌:常鍛鍊,熱食、熱浴後出汗者,頭部注意避風;冬季注意頭部的防寒保暖,夏天防晒;勞逸結合,不操勞過度,不熬夜,不可縱慾過度;經常進行頭部保健按摩。

  頭髮生長原本就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週期,自然生理性的落髮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但是也有一些掉髮是病態性因素所導致。以年輕人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圓形禿,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這是一種因為壓力、情緒,導致一個頭皮一個區塊的毛髮突然進入生長末期,突然掉光。這類的情況下毛髮在經過治療後,三到五個月內可以恢復生長。

  掉頭髮的原因與營養有關,與精神緊張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也有很大關係,可查血微量元素,平時不要經常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可在掉頭髮的地方經常用生薑擦一擦,可促進頭髮生長,飲食營養要全面,適當多吃些硬殼類食物,適當吃些黑芝麻!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面板及毛髮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期主要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時到凌晨2時之間,這一段時間睡眠充足,就可以使得毛髮正常新陳代謝。反之,毛髮的代謝及營養失去平衡就會脫髮。

  建議:儘量做到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注意飲食營養,常吃富含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及含糖高的食品。

  避免過多的損害

  染髮、燙髮和吹風等對頭髮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染髮液、燙髮液對頭髮的影響也較大,次數多了會使頭髮失去光澤和彈性,甚至變黃變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對頭髮造成損害,使頭髮乾枯變黃;空調的暖溼風和冷風都可成為脫髮和白髮的原因,空氣過於乾燥或溼度過大對保護頭髮都不利。

  建議:染髮、燙髮間隔時間至少3—6個月。夏季要避免日光的暴晒,游泳、日光浴更要注意防護。

  洗頭及梳頭

  夏季可以每週3至7次,冬季可以每週1至3次,洗頭時水溫不要超過40℃,與體溫37℃接近。不要用脫脂性強或鹼性洗髮劑,因這類洗髮劑的脫脂性和脫水均很強,易使頭髮乾燥、頭皮壞死。

  本新聞共6頁,當前在第2頁 1 2 3 4 5 6

  建議:選用對頭皮和頭髮無刺激性的無酸性天然洗髮劑,或根據自己的髮質選用。不用塑料梳子,最理想的是選用黃楊木梳和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迴圈。

  保持心理健康

  每天焦慮不安會導致脫髮,壓抑的程度越深,脫髮的速度也越快。

  建議:對於女性而言,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頭髮會光澤烏黑,充滿生命力。男性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鬆弛體操等,可消除當天的精神疲勞

  另外,家中寵物身上容易有黴菌感染,如果又喜歡跟寵物同枕共眠,就很容易造成頭皮感染,出現紅、癢、脫屑以致於掉頭髮;另外,還有一種是發生在頭皮的脂漏性面板炎,會出現與頭癬類似的症狀,但不會掉頭髮。

  其實也有可能是雄性禿,想要知道自己的頭髮是不是掉得特別多,有一個很簡單的“拉發實驗”;民眾可以輕拉自己的頭髮六到八次,然後看每次拉下來的頭髮有沒有超過三根,如果有,就表示頭髮毛囊有比較脆弱,應該要多加註意。 掉頭髮情況須先診斷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如擔心是健康有問題,最好還是請專業的面板科醫師幫忙診斷,如果本身頭皮比較油膩,建議改用清爽型的洗髮精改善髮質。

  脫髮的主要症狀是頭髮油膩,如同擦油一樣,亦有焦枯發蓬,缺乏光澤,有淡黃色鱗屑固著難脫,或灰白色鱗屑飛揚,自覺瘙癢。若是男性脫髮,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髮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髮稀疏、變黃、變軟,終使額頂部一片光禿或有些茸毛;女性脫髮在頭頂部,頭髮變成稀疏,但不會完全成片的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