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必備防病養生知識

  秋季是疾病多發季節,應了“多事之秋”一說。那麼秋季應該如何防病養生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防病養生知識

  1、感冒

  秋季天氣是變化比較大一個季節,氣候的轉換,加上室內外的溫差,我們身體的呼吸道受到了忽冷忽熱的一個刺激,會降低我們身體的抵抗力。這樣就給細菌病源提供了入侵的一個機會,感冒就成了秋季高發的呼吸道疾病。

  平時要注意做好適當的增添衣服,注意補充水份,儘量少到人流量多的地方去。再者還要多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幫助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遠離感冒的煩惱。

  2、胃病復發

  每到秋季,老人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這是由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

  此類病人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止腹部著涼,導致胃病復發。同時應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3、哮喘

  秋季空氣比較的乾燥,這乾燥的空氣,導致過敏源也是非常的多。過敏源多就很容易引發哮喘,所以,秋季保健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預防哮喘的產生。

  秋季對於有哮喘病史的人來說要儘量避免和致敏物質的接觸,特別是中老年人。隨著氣溫的變化,要及時的新增衣服、被褥等;飲食要注意加強營養,重視身體的鍛鍊。

  4、口腔潰瘍

  乾燥的秋季讓我們很容易上火,而口腔潰瘍就是上火最直接的表現。而導致口腔上火的原因除了是因為乾燥的氣候所導致之外,口腔損傷、營養缺乏、激素變化等因素都會導致口腔潰瘍。

  建議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潔,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營養均衡,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就可以有很好的有效預防口腔潰瘍。

  5、關節炎

  進入秋季,一方面暑溼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溼的關節痛症。在關節炎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人都會出現關節怕風、怕冷的症狀,特別是秋天天氣逐漸開始寒冷,就更需要注意保暖的問題。

  除了要及時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物之外,區域性還可以使用護膝、護腕、長襪等。另外,居室應保持向陽、通風,座椅的高矮要合適,可以用直背椅代替斜靠背椅,用硬床代替軟床。有關節炎症病史者,可選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能祛風通絡、化溼止痛。還可用當歸、雞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湯藥浴,對防止關節痛發作有積極治療作用。

  6、秋雨病

  秋天下雨,氣壓低,溼度大,可對人產生影響,使有些人出現沮喪、抑鬱情緒。溼度大的天氣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會大大增加人體患傷寒、痢疾、各種消化系統及面板病的機會。

  克服秋雨天氣對人的影響,一是加強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二是根據天氣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秋天氣溫多變,對於體質較弱的人群,不要迷信“春捂秋凍”的老話,一定要根據身體狀況和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秋雨病”的發生。

  7、鼻炎

  秋季通常晝夜溫差都很大,這樣的氣候特點導致鼻炎頻繁發作,特別是對於一些有過敏體質的人群,在秋季由於很難適應這一氣候的變化,因此很容易患上鼻炎或者鼻炎發作。

  注意環境衛生,避免灰塵和黴菌滋生;最好能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被褥,打掃時應儘量戴口罩;避免使用有刺激味道的東西,如蚊香、油漆、清潔劑等;家中應避免飼養寵物;臥室的溫度要適中,寧可偏熱,不可太冷;睡覺時要注意身體特別是腳的保暖。

  8、肺炎秋燥症

  入秋時節,因溼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秋燥極易損傷陰津,使人出現咽乾、咽癢、咽痛、咳嗽少痰等症狀。

  因此,應積極加強鍛鍊,增強肺功能,預防肺炎的發生。飲食方面調養也是一種積極的因素,應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蘿蔔等,以增強肺部的水分。

  秋季防病小常識

  一、登革熱

  秋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南方的秋天依然炎熱,雨水較多,區域性地區蚊蟲密度偏高,登革熱疫情形勢較為嚴峻。登革熱主要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主要由伊蚊傳播。登革熱病毒侵入人體後,發病前無明顯徵兆,患者突然發熱,體溫迅速升高,同時會感到頭痛、腰痛、全身肌肉痠痛,尤其是骨骼關節疼痛劇烈,還可能出現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嚴重的可出現出血、休克,導致死亡。

  由於登革熱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也沒有特效藥物殺死登革熱病毒,因此預防登革熱尤為重要。據瞭解,伊蚊必須靠水繁殖,主要在清水容器或小體積水中產卵、孳生。預防登革熱的重要措施是清除積水,消除蚊蟲孳生環境,殺滅成蚊。

  預防建議:

  1、預防登革熱,主要還是在平時做好防蚊工作,最好給家裡的門窗裝上紗窗、紗門,並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及時清理容器中的積水,消滅衛生死角。

  2、外出遊玩時,特別是前往草木旺盛的公園或郊外,則最好穿上長袖的透氣衣服。床上配上透氣性良好的蚊帳。此外還可以藉助電蚊拍、滅蚊燈等工具。由於蚊蟲喜歡顏色豔麗的衣服,擇衣時應以淺色衣服為主。

  3、蚊子害怕橘紅色的光線,在房間裡安裝橘紅色燈光的燈泡能產生很好的驅蚊效果。在臥室內放幾盒揭開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或取八角、茴香各兩枚,泡於溫水臉盆中,用這盆水洗澡,洗後身上淡淡的香味就如同加上了一道無形的防護罩一樣,蚊子再不敢近身。

  二、秋季腹瀉

  天氣會慢慢轉涼,進入到秋季,秋季腹瀉是最常見的疾病。造成秋季腹瀉流行的原因很多,天氣轉變,一些屬於體寒的孩子抵抗能力差,如果吃了涼拌葷素菜或冰鎮飲品,就會引起腸道不適,容易出現上吐下瀉,一天拉數次水樣便的腹瀉症狀。

  秋季腹瀉是指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由於發病季節多在9至12月份,故稱為秋季腹瀉,發病年齡以6個月至3歲最多見。此病起病急,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徵,即感冒、嘔吐、腹瀉。病程一般4至9天,長的可達3周。如果護理不當,嚴重者可能因為脫水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預防建議:

  1、每年5~9月份,家長可帶孩子,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到當地疾控機構進行輪狀病毒疫苗接種,能有效預防或減輕病狀。同時,由於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所以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讓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不喝生水,不亂吃不潔或過夜食物,給嬰兒哺乳用的奶瓶、勺子等在喂前喂後進行煮沸消毒等。

  2、注意氣候變化,及時添減衣被,避免受熱或著涼。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調而導致的腸炎。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度要適宜。

  3、對感染性腹瀉患兒要注意消毒隔離。控制飲食,適當減少乳食,頻繁嘔吐者應禁食8小時~12小時,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進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三、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轉換較快,早、中、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

  防禦病菌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鍊從秋始”的規律,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多增加戶外活動,積極鍛鍊,增強體質;保持學習生活環境的良好通風,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經常使用冷水洗臉。

  預防建議:

  1、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每次15分鐘為宜,既保持了室內空氣清新,又抑制了細菌的滋生。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窗,夜晚溫度低,冷風侵襲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發作。

  2、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規律,若延續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節交替期要保證規律的作息和生活節律,早點上床睡覺,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同時多喝水。

  3、天氣轉涼後,人們會食慾大增,在乾燥季節多吃些滋陰潤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銀耳、梨、藕、葡萄、蘋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適當“貼秋膘”。天氣涼快之後,隨著體感舒適度的提高,運動的人也多了起來。登山、步行、打太極都是耐寒鍛鍊的專案,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

  4、老人、小孩和一些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的人,在早晚出門時一定要帶一件外套。“春捂秋凍”之說也要因人而異,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裝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到舒適、防護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秋季應預防的疾病

  關節炎

  進入秋季,一方面暑溼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溼的關節痛症。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關節炎症病史者,可選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等藥膳,以祛風通絡、化溼止痛,還可用當歸、雞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湯藥浴,對防止關節痛發作有積極治療作用。

  面板感染

  秋季面板易被病源寄生蟲和蚊蟲叮咬,出現紅腫且奇癢,搔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瘡***疹***等。所以被蚊蟲叮咬之後切不可抓搔,可塗抹風油精、清涼油消腫止癢。

  氣管炎

  秋季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它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因此要針對氣管炎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的特點,積極配合治療。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較多,這也是誘發氣管炎的病因之一。故應避免與過敏原接觸。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還要注意改善居室環境,空氣要流通,沒有煙塵汙染。

  肺炎秋燥症

  入秋時節,因溼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現為咽乾口燥、鼻炎鼻癢、便祕等。因此,應積極加強鍛鍊,增強肺功能,預防肺炎的發生。飲食方面調養也是一種積極的因素,應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蘿蔔等。

  感冒

  秋季氣候忽熱忽涼,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因此,要遵循“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注意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運動鍛鍊對增強體質、減少感冒也很有幫助。

  胃病復發

  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這是由於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減少發病機會,還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