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心理培養

  一個人最後的心理和性格都是受人生中的很多經歷造成的,所以培養一個人的健康心理最好的年齡階段就是在孩童時期,越早越好,影響他們於無形之中,這樣的心理健康程度也越堅固越自然。然而我們怎樣培養寶寶的健康心理呢?一起看下面的文章吧。

  

  被愛、被關懷是需求

  要讓孩子感覺到你非常愛他。父母一定要把愛“表達”出來,讓孩子能真正體驗到、感受到。一個得不到愛的孩子其心理髮育必將是不平衡的。只有感受到愛的孩子,才會學習如何去愛別人、愛社會、愛自然、愛生活。

  歸屬感的需求

  兒童是社會中的人。他喜歡有同伴、有父母、有 家庭 。當兒童受到冷落時,可能會很敏感地認為大家都看不起他。產生“大家都排斥我”、“這個家好象不是我的“。久而久之,他就會對家庭和集體產生排斥心理。目前一些離家出走和不良少年組織中的兒童就屬於這種心態。

  自尊心的需求

  自尊與自信的建立,對兒童心理髮育及未來的發展尤為關鍵。應多給予孩子表揚及鼓勵,一句鼓勵頂一萬句批評。應該讓孩子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是兒童學會生活繼而邁向社會的動力源泉。

  成就感的需求

  當兒童 第一次 體驗到成功的滋味,並得到適當的鼓勵時,他會繼續做下去。這種成就感是促使兒童繼續去嘗試他所遇到的任何事情的主要原因。

  滿足好奇心的需求

  好奇心也是一種天 性 。兒童對於他不曾看到過的或不曾聽說過的事物,會主動去問、去摸、去看,這樣就產生了學習。所以,大人最好認真解答孩子的問題,在滿足其好奇心的同時,增加其知識的積累,啟發其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兒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就會降低他們學習的慾望和求知的興趣。

  以上便是培養寶寶健康心理的方法,俗話說耳濡目染、水滴石穿。一個人最本質最不好改的東西就是無形中被感染到的,因為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爸爸媽媽們要想給寶寶一個好的心理狀況的話,一定要從這些細小入微的事情下手。

  孩子健康心理表現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發展水平要符合實際年齡的智力水平。

  二、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兒童青少年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穩定、協調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整個心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從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於發揮自身的內在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如果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潛能的發揮,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標誌著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包括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及人際環境等。既使突然發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境中,也能較快地順應環境並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獨生子女由於早期社會化的嬌生慣養,形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處理與現實環境的關係,往往導致適應性障礙。

  四、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與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夥伴關係。

  如果早期社會交往被剝奪,家庭不和睦、接受較多消極影響,易形成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個性,而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協調。

  五、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

  健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和諧統一。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表現既不異常敏感也不異常遲鈍,並具有一定應變、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