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和毛峰的區別

  毛峰和毛尖都屬於綠茶類,如今喝綠茶的人越來越多,可很多人依然對毛尖和毛峰茶的區別有困惑,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龍井和毛峰區別

  一、從外形和上看:

  1. 毛尖和毛峰的毛指芽上的細絨毛,亦稱茅。

  2. 毛尖和毛峰相對於翠芽和翠片的區別是前者帶毛,亦稱毫,後者經常過“脫毫”沒有了毛。

  3. 龍井泡等泡出來是清亮的,而毛尖和毛峰泡出來是渾濁的,因為毛從芽或葉上脫落分散在茶水中。

  4. 從毛尖和毛峰的茶水的渾濁度中可以判斷品級,毛越細,相對越清亮越好,粗毛越少品級越高。

  5. 毛尖和毛峰的區別是,毛尖只有芽,或以芽為主,毛峰以葉為主,但是必須部分有芽。

  6. 毛尖和毛峰並不是某類茶獨有,這兩隻是一類茶的形態的命名,可以加上產地名,如都勻毛尖、信陽毛尖、遵義毛峰等。

  二、從製作工藝上的不同:工藝上不同,所以在外形上難免會有一些差異,傳統工藝的毛峰在烘培的時候分毛火和足火兩個程式,毛火用明炭火,足火用暗炭火,,但是現代工藝呢的毛峰所用烘乾機烘乾。

  龍井的品茶方法

  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攝氏度到85攝氏度的水。不要用100攝氏度沸騰中的水,是要高衝,低倒。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然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開啟,不要合上。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中茶文化-龍井的泡法沒有一定的方式。

  上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

  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溼,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龍井泡茶注意事項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要少喝或不喝。

  此外,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龍井的鑑別方法

  辮“色綠”

  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逼人眼的,必是沙鱉。該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高階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峰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輝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死翹翹、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跡。

  聞“香郁”

  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高階“獅峰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鐘,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嫋嫋升起,而且其中又摻幾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易露餡。

  品“味醇”

  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裡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麵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咽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幾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

  觀“形美”  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製,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杆兒很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