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的外形特徵和鑑別方法

  瓦楞子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為蚶科動物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淨,置沸水中略煮,去肉,乾燥。同時它也是一味中藥,那麼它要如何鑑別呢?下面小編就給你介紹。

  瓦楞子的外形特徵

  1.魁蚶,貝殼斜卵圓形,堅厚,一般殼長80-104mm,高62-85mm,大者長可達122mm,高102mm。兩殼合抱,左殼比右殼稍大,極膨脹,殼頂突出,向內彎曲,稍超過韌帶面。韌帶梭形,具黑褐 色角質厚皮。背部兩側略呈鈍角,殼前緣及膚緣均呈圓形;後緣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寬,平滑整齊,無明顯結節,約42-48條,以43-44條較多見,生長輪脈明顯,殼面白色。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直,鉸合齒60-70枚,中間者細小直立,兩端漸大而外斜。閉殼肌良明顯,前痕小,卵形;後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顯,鰓黃赤色。殼邊緣厚,有與放射肋溝相應的齒狀突起。

  2.泥蚶,貝殼卵圓形,極堅厚,殼長43mm左右,高36mm左右,兩殼相當膨脹,寬度略小於高度。兩殼頂間的距離較遠,殼表放射肋發達,共18-21條,肋上具有極顯著的斷續顆粒狀結節,此結節在殼邊緣部分不甚明顯,殼內麵灰白色,邊緣具有與殼面放射肋相應的深溝。鉸合部直,鉸合齒約40個。前閉殼肌痕較小,呈三角形;後閉殼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貝殼長卵圓形,質堅厚,殼長54mm左右,高46mm左右,兩殼極膨脹,寬為高的3/4-4/5,右殼比左殼稍小,背側兩端略有稜角,殼頂稍偏前方,兩殼頂間的距離中等。殼表放射肋30-35條,肋凸較密,呈方形小結節,左殼上較明顯。殼表面被有棕褐色絨毛狀殼皮,外皮常易磨損脫落,使殼面常有白色。殼內面白色或灰黃色,邊緣具有與殼面放射肋相應的齒和溝。鉸合部直,鉸合齒約50個,中間小而密;兩側大而疏。前閉殼肌痕小略呈馬蹄形,後閉殼肌痕為卵圓形。

  瓦楞子的鑑別方法

  性狀鑑定

  1、魁蚶 貝殼呈斜卵圓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左殼稍大於右殼。長約8cm,寬約6cm。背面隆起,有42-48條直楞***放射肋***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無明顯結節,被棕色細毛。殼內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約70枚***鉸合齒***。質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

  2、泥蚶 貝殼較小,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的粒狀突起構成。鉸合齒約40枚。

  3、毛蚶 貝殼較短而寬,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30-34條,肋上有小結節,表面被有帶毛的殼皮。鉸合齒約50枚。

  顯微鑑別

  磨片可見層紋寬5-10μm,兩紋相隔10-30μm,交錯紋粗5-50μm,分叉互動排列。

  煅瓦楞子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相互鑑別:

  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三者皆味鹹,均能消痰軟堅散結,同可用治痰火鬱結之癭瘤、瘰癧、痰核等證。

  其中,海蛤殼與海浮石又能清肺化痰,又可用治肺熱、痰火之咳嗽氣喘,痰黃粘稠者;

  而海蛤殼與瓦楞子又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不同之處在於:

  海蛤殼──尚能利水消腫,也可用治水氣浮腫,小便不利。

  海浮石──能利尿通淋,也可用治血淋、石淋等證。

  瓦楞子──又能化瘀散結,又可用治症瘕痞塊,肝脾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