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麥加朝覲的知識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朝覲是伊斯蘭教五大基本功課之一。那麼,關於麥加朝覲的知識你瞭解嗎?

  麥加朝覲的知識

  根據伊斯蘭教規定,凡具備相當條件的穆斯林男女畢生去麥加朝覲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這些條件包括:第一,必須是成年人***教法規定男滿12歲,女滿9歲,一般為年滿14歲必須承擔宗教義務者***。第二,朝覲者必須身體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覲的各項功課,年邁體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長途旅行或乘坐交通運輸工具者,不承擔朝覲義務,但是,可以出資請人代朝。第三,婦女非丈夫和直系血親陪同不能朝覲。第四,因路途危險無法保證人身和財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覲義務。第五,不欠外債,清算了所有經濟糾紛併為家人留下足夠生活費用者可以朝覲。

  朝覲的第一道程式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禁地前,必須在其外圍的5大關口受戒。首先要舉意,即立意受戒朝覲、祈求真主保佑朝覲順利進行並認可朝覲者所完成的這項功課。其次,洗小淨和大淨,將身體區域性和全部沐浴乾淨,以淨潔之軀進入淨潔神聖之地。再次,男子更換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塊未經縫製的白布,不著內衣,不戴帽子,不穿襪子,不穿縫製之履;婦女可穿平時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妝,不裸足。

  朝覲的第二道程式是舉行瞻禮。進入麥加城後,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觀瞻天房並盛讚真主,逢人少的時候,可以上前親吻黑石。其意義在於表示自己應召而來,謙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禁寺坐落在麥加市中心,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寺,總面積達30.9萬平方米,再加上週圍寬闊的廣場,可容納百餘萬穆斯林同時禮拜。為了保持伊斯蘭教的尊嚴和神聖性,禁寺絕對禁止非穆斯林進入,即便是國家元首、外交使節,也不例外。禁寺建築龐大,氣勢恢巨集,結構嚴謹,裝飾華貴,莊嚴肅穆,典雅大方,充分體現了阿拉伯建築的典型風格。64道拱形大門,95個出***使禁寺四通八達。地面鋪以白色大理石,在陽光的輝映下,光彩奪目。圍繞禁寺的9座高達90米的白色宣禮尖塔,直刺藍天,極其壯觀,給人一種莊嚴神聖之感。


麥加朝覲的知識

  禁寺的中心是天房──克爾白。鑲嵌在天房東南牆角上的黑褐色隕石***玄石***,直徑約30釐米,是轉天房儀式的起點和終點。禁寺東南方有一金色圓頂小亭,連同基座約3米高,四周用透明玻璃封閉。玻璃內罩有一塊石頭,這就是著名的易卜拉欣駐足處。據說當年易卜拉欣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建築克爾白天房,石頭上還有他留下的深深腳印。***

  朝覲的第三道程式是環遊天房。進入禁寺中央廣場,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後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同一節奏、同一呼喚、同一動作、同一目標,幾十萬朝覲者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合成一曲雄巨集的旋律,表達他們對信仰的忠誠,並體現他們團結、有序、守紀的精神風貌。

  ***因為幾十萬人同時轉天房,所以十分擁擠。為了怕出意外,上到禁寺的二樓長廊。這裡人雖少些,但長廊的柱子及其它建築物又使人邁不開步子。最後,上到禁寺三層的平臺上,在這裡圍繞天房一圈有1400米。平時缺少鍛鍊的,赤腳走在堅硬的大理石地面上,還不到4圈,就感到兩腿發酸,舉步維艱,有些堅持不住。***

  轉完了7圈天房,然後,去易卜拉欣駐足處附近,禮了兩拜。接著,又按規定在位於天房東北的薩法和麥爾臥兩山之間奔走7趟,總共行走12000多米。禁寺周圍有500多個飲水處,轉完天房的哈吉們可以任選一處,痛痛快快地喝杯“贊目贊目”***滲滲泉***水,不僅充滿了對安拉的感激和對先知的懷念,而且甘冽的泉水沁人肺腑,讓人勞頓盡消。

  關於洗天房---洗天房的儀式非常隆重,只有參加朝覲的國家元首、沙特王公大臣、宗教領袖、駐沙使節和朝覲團長中的少部分人才有機會參加。準時來到禁寺附近的沙特王宮會議大廳,與其他七八十位貴賓一起,從警衛人員組成的人牆中依次走向天房。當286公斤黃金鑲成的金門徐徐開啟時,禁寺內數以萬計的哈吉向著天房舉手致意。如果說哈吉是“真主的客人”,那麼進入“真主的房子”的哈吉“賽瓦布”***指真主的報酬***就更大了。當登上階梯,雙腳邁進天房時,看到一些人激動得小聲啜泣著叩頭禮拜。天房內是空的,裡面沒有任何崇拜物。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軍收復麥加後,就搗毀了克爾白殿內360尊偶像及多神崇拜的祭臺,只留下那顆玄石作為轉天房起點與終點的標誌。真主無形無像,但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就更加凸顯了天房的神聖性。天房由彌足珍貴的三根沉香木柱支撐著屋頂,頂上有很多有規則的方格,用阿拉伯文書寫著“清真言”或歷次修建的記錄。四面牆壁用青綠色大理石貼面,地面則鋪滿白色大理石。一盞水晶吊燈把天房照得通明,几案上香爐內薰香嫋嫋。整個天房顯得那麼溫馨、和煦、肅穆與聖潔。

  世界任何地方的穆斯林禮拜必須朝向天房。而在天房內禮拜,則朝向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都是可以的。洗天房只是象徵性地擦拭天房牆壁或地面,並不是用水去洗。一進天房,有的人就用事前準備好的白布擦拭,有的用阿拉伯頭巾或阿拉伯袍,有的則脫下西服、解下領帶擦拭,然後當作聖物加以珍藏。當完成洗天房儀式,戀戀不捨地走出天房時,馬上被哈吉人群包圍起來。不分國籍和民族,不分語言和膚色的老少穆斯林,爭先恐後地握手,熱情地道“色蘭”祝賀,並以此“沾吉”。

  朝覲的第四程式是站駐阿拉法特山。伊斯蘭曆12月9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覲活動至為關鍵的一天。屆時,朝覲者先於頭日離開麥加到7公里外的米納山谷過夜,然後到位於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紀念人類友好團聚,紀念穆罕默德發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罪孽,並祈求得到寬恕。

  按照朝覲規定,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8日至13日是大朝***正朝***的日子,在規定的日子完成所有規定功課的人,才能成為哈吉。

  12月8日進駐麥加城東南七公里處的米那。翌日晨禮時,再由米那到距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阿語“相認”之意***站駐一天,是為大朝日。這是興奮、敬畏、讚頌和知覺的一天,是朝覲的要素。缺少這一天的功課,整個朝覲被視為無效。在阿拉法特站駐到黃昏時分,動身返回米那途中,要在一個叫穆茲得裡法的地方停留,按規定做完拜功,抽空在地上揀拾49顆或70顆花生大小的石子,準備射石打鬼。晨禮後返回米那。這一系列活動中,哈吉們都要赤腳或穿拖鞋,同樣披戒衣,在同一夜空下宿營或住在30多萬頂帳篷的沙地上,這裡沒有貧富、尊卑的區別,人人一律平等。

  朝覲的第五道程式是射石。伊斯蘭曆12月10日是宰牲節,朝覲者必須在黎明前返回米納山谷,在一個叫做阿格白的地點用碎石擊打3處象徵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達人類不受魔鬼和邪惡誘惑,堅守既定信仰的決心。

  朝覲的第六道程式是宰牲。朝覲者打鬼歸來便屠宰牛羊獻祭,進入宰牲節。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餘分散給街坊四鄰和窮困之人。這項儀式既是對先祖捨身取義精神的紀念,也體現了有福同享、患難與共的仁愛之心。至此,朝覲者基本結束受戒狀態,並於次日再巡遊天房7圈,結束全部的朝覲功課。

  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往往還要再巡遊天房,被稱為辭朝。有條件親吻天房門檻、撫摸天房幔帳的朝覲者都面對天房,倒退離開禁寺,以示無限崇敬和依依惜別之意。

  麥加朝覲的風俗:

  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教朝覲大典在伊斯蘭教歷12 月上旬 ***公曆10 月末11月初*** 舉行, 各國的穆斯林朝覲者從世界各地前往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麥加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西部的一個城市, 它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

  大清真寺是麥加城最著名的聖地.它高達24 米, 有25 道門, 門上鑲嵌著各種裝飾品.此外, 還有6 道小門和7 座尖塔.寺前是廣場, 朝覲者在廣場上每天進行5 次祈禱.

  朝功是伊斯蘭教"五功"之一 ***其他四功是: 念功、拜功、課功、齋功*** .朝覲者必須完成四項內容.

  第一項是受戒.朝覲者在進入麥加之前, 必須換去平常的衣服, 披上兩塊白布, 赤腳穿草鞋, 不理髮, 不修容, 不剪指甲, 不許爭吵, 不許傷害生靈, 以表示穆斯林同舟共濟, 共同維護安拉 ***即真主*** 所創造的一切.

  第二項是遊天房.朝覲者匯成一股人流, 按逆時針方向繞天房和玄石步行7 圈.人們都爭先恐後地靠近玄石, 以便吻它, 摸它;擠不進去的人, 只好舉雙手致意.

  第三項是在天房附近的薩法山和麥爾臥山之間疾行.近年來,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已在這兩山之間築起了一座長廊, 朝覲者在長廊來回疾行7 次.傳說, 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澤爾帶著兒子伊斯瑪儀初到麥加時, 曾奔走在兩山之間尋找水源.安拉出於憐憫, 在天房附近放出清泉, 後來叫做滲滲泉.朝覲者在這裡疾行之後, 然後飲泉水, 以表示對古聖先賢的懷念和對安拉的感恩.

  朝覲者的最後一項活動是進駐麥加東南面的阿爾法特山, 住在帳蓬裡唸經、禮拜一天, 並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第二天, 即伊斯蘭教歷12 月10 日, 宰牲開戒, 慶祝古爾邦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