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症狀,1~2周內消退,這種情況被稱為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病因

  凡能引起紅細胞大量破壞而產生溶血現象的疾病,都能發生溶血性黃疸:

  1、先天性溶血性貧血;

  2、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發病機制:

  紅細胞大量破壞時,生成過量的間接膽紅素,遠超過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洩的限度,同時溶血性貧血引起的缺氧;

  紅細胞破壞釋出的毒性物質,均可削弱肝細胞的膽紅素代謝功能,使間接膽紅素瀦留於血中而發生黃疸。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症狀

  1、鞏膜多見輕度黃染,在急性發作時有發熱,腰背痠痛,面板粘膜往往明顯蒼白;

  2、面板無瘙癢;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現;

  5、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一般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間接膽紅素增高;

  6、尿中尿膽原增加而無膽紅素,急性發作時有血紅蛋白尿,呈醬油色,慢性溶血時尿內含鐵血黃素增加,24小時糞中尿膽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貧血時脆性降低。

  如何診斷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的診斷主要靠下列實驗室檢查:

  1、糞膽原及尿膽原含量增加;

  2、血清膽紅素增加凡登伯試驗呈間接反應;

  3、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多;

  4、血清鐵含量增加;

  5、骨髓紅系統增生旺盛。

  

  1、光療:

  患兒暴露于波長440nm的光線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發生,如核黃疸已經發生則可使其恢復快一些。

  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從尿和膽汁排出體外。這種治療簡便易行,有一定療效。

  一種簡便的方法是將40W藍色熒光管7支作為光源。將患兒置於保溫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

  將光源置於離體表33~35cm處,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光照時間大多為24~48小時,最長可達96小時。

  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液體補給以防脫水和護肝治療。經這種治療,面板黃疸消退和血清膽紅素下降均較快。

  2、輸血:

  血清間接膽紅素如超過20mg/dl342μmol/L,需採用換血輸血。

  供血者須先作G6PD缺乏的過篩試驗,必須沒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輸血後加重和黃疸。

  避免親屬供血。黃疸不嚴重者不需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