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新課程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我國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1

  一、 注意小組合作學習中成員的搭配

  小組合作學習中成員的搭配因尊重學生自願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組建好的合作學習小組間應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

  教師要注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他們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明確每個人都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

  二、 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

  1. 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要激發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把自己發現的過程、探索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發揮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 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的發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的發言中會得到啟發,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不習慣聽別人的發言,急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3. 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儘量設計一些綜合性的數學問題,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操作才能完成的內容,培養合作探索的習慣。

  三、 組織合作學習的策略

  1. 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上的,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並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2. 適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使學生親身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才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3.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要“得力”。所謂“得力”是指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有思維含量,又要有讓學生“跳一跳能夠摘桃子”,接受知識要用內因促使外因的轉化,小組合作提供了這種機會,教師應抓住這個機會,激發學生數學潛能,給予得力的指導,讓學生合作中正常運轉,自動內化發展成熟。

  4. 研究的材料要有新穎性。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規律,首先要把學生的精力引導到鑽研上來,這就要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材料具有“新、活、趣”的特點,使學生感到知識的新奇,覺得有探究的價值,才能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會交往與交流的重要形式,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如參與討論、提供參考意見、作補充說明、提供輔助材料或工具等,使學生的合作繼續進行。

  2

  一、操作要規範。

  小組合作學習是—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組織形式。—般來講,小組由4人6人組成。目前,大多數老師採取的是異質分組的辦法***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不盡相同,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程序,安排發言順序;“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檢查員”要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都完成了學習任務……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

  小組合作學習的一般步驟是:組內成員自學→在“主持人”的協調下學生依次發表意見***相同的意見不再重複***→若經過爭論後大家的意見仍不統一,則由“記錄員”記錄下來,待小組彙報時提交全班討論。

  二、分工要合理

  由於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不同,解題的能力不同,在具體教學中我用得最多的是分層學習法,即將全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兼顧能力差異,佈置的不同層次任務,有些同學只要解決基本題,有些必須完成更高層次的題目,對那些成績較好、思維活躍的學生,適當增加一些思維題,在解題討論時互相幫助。有時還可以每4個人一組,一組有4條層次不同的習題,有時還可以共同解題,某一同學做題時其他同學予以幫助指導,最難的題目經過討論如果仍未解決時可向老師提問,老師向全班同學徵詢解題方法,這樣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學習,讓各層次的同學的學習都得到滿足,同時也充分利用學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

  三、 效果要共贏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意在讓每個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的過程,不能“少數學生爭檯面,多數學生做陪客”。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

  首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活動。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目標。而教師的評價不僅面向個體,更注重對小組集體成就的肯定,讓小組成員在激勵中感受集體智慧,增強集體榮譽感。

  其次,小組“代言人”要輪換。每次學生的合作學習都由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學優生擔任***,作為本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對於這類學生來說,能獲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滿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會做得好些。然而對於小組內其他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呢?他們也有一種獲得尊重、獲得表現的需要。因此小組“代言人”不應固定,要進行角色輪換,尤其要關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夠的,有些自卑感的學困生。

  四、形式要多樣

  課堂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中運用最多也是比較實用的學習形式,但課堂討論的形式過於單一,學生也會漸漸對討論產生厭煩的情緒,而失去討論的熱情,這就要我們老師採取多種討論的形式,常換常新,讓學生總是感到新奇,永遠有參與的激情。

  方法一:討論前,先讓小組的成員獨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討論時讓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以形成集體的意見,討論形成的集體意見可以輪流由小組成員報告。

  方法二:在小組每位成員獨立思考後,抽籤決定一位成員陳述自己的意見,其他成員對他的意見發表見解。在小組討論發表意見時,強調要儘量提出不同的意見,在相互爭論中報把問題辯清楚。

  方法三:互相提問。小組間互相提問或者男女同學互相提問,。現在我們教學中常常沒有學生提出問題,而沒有問題恰恰是最大的問題,學生沒有創新與探究,總是滿足於老師所講的,這就很能啟用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討論興趣。

  方法四:經常變換小組。在課堂討論中,將小組的成員動態編排,不總是一直由這幾個人一個小組,而是經常變換。有時讓男生固定女生流動;有時讓女生固定男生流動;抑或某一組固定,其他組流動等。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新鮮感,更主要的是讓學生不斷有機會了解更多學生的觀點,也可以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個別學生控制作用,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

  五、 角色要轉換

  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首先應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問題和活動的要求; 在小組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又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為使小組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適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採用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在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和應用時,教師更多的應是一個指導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總結髮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比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髮現的結論,提供應用知識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