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缺書的日子閱讀答案

  《起那缺書的日子》:現在,書不再奇缺,借書也不再難了,可怎麼也忘不了那缺書的日子。

  起那缺書的日子

  ①70年代初,我在農村老家讀小學時,整個村子連一本課外書籍也沒有。平時除了與小夥伴們追逐打鬧外,很難享受到騎在牛背上讀書的樂趣。

  ②記得1974年,我小學快畢業了,我們村裡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地質勘探隊員。他們帶著鐵床,還有農村少有的雪白蚊帳,也帶了些好看的書。住在我家的地質隊工程師老吳帶了15本書,是帶書最多的人。他40多歲,待人態度和藹,村子裡的許多孩子都願意找他借書看。他也特別喜歡把書借給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書,哪怕他正在看那本書,也笑眯眯地做個記號,把書借給你。


想起那缺書的日子

  ③遇到星期天,我們成群結隊地把牛趕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從地質隊員那裡借來的書讀起來。這些書把我們帶進了課本以外的神奇世界。記得我放牛時看老吳的《海島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一個小時以後,大黑犍偷著跑去吃了生產隊的紅薯秧,被隊長扣除了老爹的3分工分。爹沒打我,只說我看死書。以後我再不敢“看死書”了,借到太好的書,把牛趕到坡上後,悄悄地把它拴到樹上。

  ④借老吳的書隨便,可還老吳的書你得講究。還書時,整潔乾淨,還用一張紙包了皮的,他會立即再借你一本;撕壞了,又粘好的,他會微笑著問:怎麼,搞壞了?待你說明原因,他會再借你一本。劉二媽家的程亮,夜半偷著燃松油捧看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書烤出了一個大洞,只好用紙裱上,老吳雖然責備了幾句,但幾天後又借給他一本書。

  ⑤在地質隊不足10個月的勘探期間,幾乎全村的孩子都借過老吳的書。你借來我借去,難免把書弄壞。大家都知道老吳愛惜書,還書時你粘來我粘去,特別是書皮,越粘越厚,一塊搭一塊,五言六色地補了許多“補丁”,連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

  ⑥老吳和他的隊友們最後離村時,把24本書交給村裡的“五保戶”彭大爺,託他做保管員,借給孩子們看。這一切,至今仍歷歷在目。

  ⑦20年過去了,再沒有見到老吳他們。我們幾個考上大學的童年好友回想起來,都從心裡感謝他們,特別是和靄可親的老吳。

  ⑧現在,書不再奇缺,借書也不再難了,可怎麼也忘不了那缺書的日子。

  想起那缺書的日子閱讀習題:

  1.在第②段中

  ***1***加點的“15本書”“40多歲”能否說成“10多本書”“40歲”?為什麼?

  答:

  ***2***老吳“笑眯眯地做了個記號”,做記號的作用是什麼?

  答:

  2.第④段中“借老吳的書隨便”中的“隨便”涵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1***從老吳方面來理解是說:

  ***2***從借書人方面來理解是說:

  3.第⑤段中說“大家都知道老吳愛惜書。”根據上下文,歸納出老吳愛惜書的兩方面的特點。***每條不超過8個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話歸納這篇短文的中心意思。

  第④段中提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中主人公的名字是__________

  想起那缺書的日子閱讀參考答案:

  1.①不能。用“15本書”突出了書的數量,表明了在缺書的日子對書的特殊感情和對書的關注。40多歲是表示估計,符合實際情況,小孩子不宜打聽大人的準確年齡。***言之成理即可***②標誌自己看到這裡,書還回來後再接著看。

  2.①慷慨大方,樂於把書借人 ②容易借到書 3.①樂於借書給孩子讀 ②不能隨便弄壞書

  4.通過對缺書日子的回憶,啟示人們要珍惜借書不再難的日子,好好讀書***意對即可***

  5.保爾•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