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輪胎是否要更換的方法介紹

  輪胎作為車輛行駛中與地面接觸的部件,發生磨損不可避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判斷輪胎是否要更換的方法

  1、輪胎老化

  觀察輪胎胎面以及胎壁上的紋路,如果普遍出現裂紋則表明輪胎已經老化嚴重。此時雖然行駛公里數不長或是使用時間不久,但是仍然需要及時更換。

  2、磨損嚴重

  每個輪胎胎面凹槽處都有一個磨損極限的標識,這個標識厚度大約2mm左右。專業的輪胎店建議,輪胎厚度磨損至距離極限標誌4mm,也就是距離凹槽最深處6mm左右時就應當進行更換。

  3、輪胎鼓包

  輪胎出現起包變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發現起包變形的情況,最好第一時間去專業維修店進行檢查處理,一般情況下都建議更換輪胎。輪胎出現此類情況證明輪胎內部的金屬線圈已經變形或斷裂,如果繼續行駛則極有可能發生爆胎危險。

  4、補胎次數過多

  一般超過3次補胎就該重視了。對於輪胎被扎,很多朋友並不會太在意,路邊修理鋪二三十元的價格就可以修補完成。不過如果同一輪胎屢次被扎,能否頻繁的補胎呢。專業人員向我們介紹,一兩次的補胎不會影響輪胎的使用,但是超過三次之後,出於安全的考慮就建議更換輪胎了。因為當高速行駛時,輪胎內溫度升高,多處損傷雖已彌補,但是仍然增加危險出現的機率。

  汽車輪胎保養方法

  動平衡不能忽視

  很多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輪轂邊緣上會有一塊或多塊大小不等的小鉛塊。這些不起眼的小鉛塊對汽車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您在行 車過程中發現車輛高速行駛時方向盤抖動,或是車輪出現某種有節奏的異響時,就有可能是車輪需要做動平衡了。尤其是當更換輪胎、輪轂或是補過輪胎後、車輪受 過大的撞擊、由於顛簸導致平衡塊丟失等,都應該對車輪做動平衡。

  汽車的車輪是由輪胎、輪轂組成的一個整體,由於各部分的質量分佈不可能非常均勻,加上輪胎和輪轂也不是絕對的圓,所以當車輪高速旋轉起來後,就會產生 偏擺或是跳動,駕駛者就會感覺到車輪抖動、方向盤震動的現象。為了避免和消除這種現象,就要使車輪在動態情況下通過增加配重的方法,校正車輪各邊緣部分的 平衡,這個校正的過程就是所說的動平衡。一般來說,3個月或5000~8000公里就需要做一次動平衡。

  輪胎換位要記牢

  由於各輪胎工作條件和負荷不相同,驅動輪負荷要大於非驅動輪***目前,轎車前輪驅動的比例遠高於後輪驅動的比例***,再加上因靠右側行駛右輪負荷大於左 輪。所以當汽車行駛一定里程後,不同部位的輪胎在疲勞和磨損程度上就會出現差別。所以,應按汽車保養規定及時進行輪胎換位。特別是新車初駛後的換位,對輪 胎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

  輪胎換位分為交叉換位和迴圈換位。交叉換位適用於經常在拱形較大的路面上行駛的汽車,迴圈換位適用於經常在較平坦道路上行駛的汽車。對一般的前驅或後 驅車輛來說,輪胎換位的週期跟動平衡的週期是相同的,每隔3個月或5000-8000公里做一次就可以了,而四輪驅動車型的週期則要適當縮短。

  四輪定位也需要

  在行駛中,如果發現轉向沉重、發抖、跑偏、不正、不歸位的情況,或者是駕駛時出現車感飄浮、顛簸、搖擺等現象,這是在提醒您,愛車需要做四輪定位了。實際上,當輪胎出現單邊磨損、波狀磨損、塊狀磨損、偏磨等不正常磨損時,就應該去4S店做一下四輪定位。

  四輪定位的作用除了使汽車保持穩定的直線行駛和轉向輕便,還能減少汽車在行駛中輪胎和轉向機件的磨損。四輪定位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三傾一束”——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前輪外傾角和前輪前束。車輛每行駛10000公里,一般就需要做一次四輪定位。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