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這是一篇通訊稿,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抒情色彩。小編在此整理了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1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教學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從中受到感染。課前佈置的查詢資料任務完成得較好,學生們很積極地蒐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彙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於時間關係,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讓他們課後再互相傳閱資料,增長見識。從他們彙報情況可以知道,學生選取有用資訊的能力還是有待加強。一節課下來,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課文的主要內容;修鐵路遇到的困難;鐵路的重要意義。在教學時,我主要是這麼做的: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一首韓紅的《天路》,開始了這節課的學習。“……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 在悅耳的歌聲裡,學生一點點靜下心來,沉浸其中。

  二、抓住行文線索,體會人物精神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反覆出現,是作者行文的線索。在教學時,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後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阻礙築路大軍前進的困難所在,並紛紛聯絡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這些困難,我們的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請從文中找出答案,並談談你的體會。”這個問題較好回答,學生能輕鬆得從第6、9自然段中獲取答案,並且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如“晝夜、反覆、徹夜通明、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等,感受建設者充滿智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感悟寫作特點

  課文題目在文中一詠三嘆,這個簡單有力的句子,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前後出現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嘆號,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執著的精神。其次,這句話在開工前、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時反覆出現,在文中前呼後應,與尾句“拉薩已經遙遙在望”形成一條穿珠的綵線。這裡提到的第一個特點,學生能發現,也能較好地進行感悟。而第二個特點,則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感受,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文章寫作上的特點。

  一節課下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很粗糙,比如教師的評價語、本課小練筆的安排等,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些問題並及時、較好地解決。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2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昂揚向上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在課前我指導學生收集了有關西藏及青藏鐵路的資料,讓他們對文章的背景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在教學時,我設計導語:欣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遊覽了神祕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美麗神奇。今天,我們來認識雪域聖城——拉薩,以前在人們心目中“出國易,進藏難”,拉薩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和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拉薩是全國唯一一座沒有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001年,黨中央作出了重要指示: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並出示青藏鐵路圖片,加深學生對青藏鐵路的認識和印象,這樣,在理解文字前先通過圖片展示和我的解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指導學生按閱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自悟,然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共同的學習中把握文章的重點,知道青藏鐵路到底是一條怎樣的鐵路,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困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在交流反饋的時候,我要求學生看青藏鐵路示意圖,講解青藏鐵路途經的地方,讓學生說說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不簡單,不容易。這些困難,建設者們又是怎樣克服的呢?學生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了相應的答案,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建設者身上始終鬥志高昂,洋溢著無堅不摧的樂觀主義精神。“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既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一詠三嘆,反覆出現了四次。這個簡短有力的句子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它既是築路大軍的誓詞,也是作者行文的線索。我讓學生找出這句話,在創設的語境中讓學生反覆朗讀,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建設者們“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信心和決心。

  課後,我要求學生看課文插圖想象西部建設者在慶祝風火山隧道打通時的情景,寫一個場面描寫,但是不理想,點面結合差,缺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描寫。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反思3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閱讀課文,文中生字詞較多,所以雖然是略讀課文,我還是帶著學生讀書,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正音,邊讀邊質疑,相機理解文章中的成語和生僻的詞語。等我認為學生基本能讀懂文中的字詞後,便讓他們再自由讀全文。這樣不知不覺讀了一節課,但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也基本理解了,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學時,讓學生回答修路時遇到了什麼困難,是如何克服的這一問題時,學生準確地回答出來了,而且能分析出他們克服困難靠的是什麼,從而理解了築路人的精神品質,回答得還很精彩,我上得也輕鬆。同時順利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完本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一是感覺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讀真的是根本,這是我們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法寶,再難的課文只要教師花精力讓學生去讀,只要學生讀懂了,理解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要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 二是我認為即使有些課文是略讀課文,但不能千篇一律的略過,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基礎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以學生有所得為教學目標。我們教每一篇課文都需要教師先讀到文字中去,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學生理解起來是否困難,然後靈活地確定教學思路。

  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有一些環節還需要注意,比如教師說的還有些多,教師的評價語等,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