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中秋節的散文

  家人同聚中秋節,那是人間最美的畫面。關於寫中秋的名家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又一年中秋

  今天又在單位度過這漫長的24小時,每當這個時候都會來到散文吧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恰巧又逢中秋佳節,情緒就更多了!

  中秋,團圓的季節。圓圓的月亮,圓圓的月餅,還有我們渴望團圓的心情,都是那麼的相似!記得小時候每次快到中秋的時候都盼望著吃月餅,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單一,但吃起來味道很不一樣,也許那就是親情的味道吧!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甜甜的月餅,看著圓圓的月亮,真是一種幸福。我們常說:“我們的生命歷程融進了親情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組旋律,每一句叮嚀,每一聲歡笑,每一個眼神,每一步足印…….”可見親情在人的一生中有多重要。

  在外求學、工作之後就很少和父母一起過中秋了,不知道忙碌的父母每年還記不記得給自己買塊兒月餅吃。“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父母、想念故鄉的親人、故鄉的雲、故鄉的月、還有那清清的小河、河邊的鴨子……習慣抬頭望,即使沒有風景,沒有鳥痕,我都願意抬頭望。因為我相信,故鄉的人、故鄉的雲、故鄉的明月……都知道我在想念他們。

  鄉音,鄉情,亙久不會改變。兒時踩過的鄉間小路如今早就變成了寬闊的水泥馬路,童年的記憶仍歷歷在目,父母辛苦勞作的身影還是那樣清晰如昨。在清爽的秋風中,合眸凝神,初為人母的我才漸漸體會到作為父母的辛勞,才理解到作為父母所肩負的責任,才明白作為父母的無私奉獻……

  我知道,家永遠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不論我走得多遠,那裡有生我養我的父母,還有我的牽掛。圓月啊,請你幫我看看遠在家鄉的父母好嗎?他們是不是變得蒼老了,是不是兩鬢霜白了?身體是不是康健?如果能看到,就請你給我捎一句話吧,我想說:“爸爸媽媽,女兒想你們了!”

  篇2:月明中秋話團圓

  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襲相思話團圓。

  佳節臨近,思念濃,歸鄉情切,心似箭。

  每逢佳節倍思親。曾幾何時,中秋,以她別樣的風韻,賦予人們多少美妙的暢想。

  臨近中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那一輪圓月。看那圓圓的月亮,似乎滿載著親人團聚的其樂融融,也懷揣著遠隔千里的離愁別緒。如鼓滿了詩情畫意的帆,遨遊在廣袤、幽藍的中秋夜空。

  古今的人們,已習慣了將滿滿的思念與祝福,遙寄於中秋的故鄉或有著自己牽念的遠方。隔著遙遠的時空相互對月傾訴。這一天,人們對著圓圓的月亮,品著圓圓的月餅,吃著圓圓的湯圓,連那思念的情懷也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寄託著人們多少美滿生活的夢想。

  ——於是,人對於月亮,總是情有獨鍾。

  俗話說:年怕仲秋月怕半。寓意到了月半或中秋,那一月或一年所剩下的光景不多,稍縱即逝。

  年年中秋過,一歲一中秋。寒來暑往,我已於人世間渡過了幾十個中秋節了。而中秋留給我的,既有其樂融融的溫暖,也有掠人心肺的寒涼。那一輪一輪的印跡,似年年不變的月光,重疊一處。歲月寒暖有痕,而月亮絲毫不改當年。

  小時候,每個節日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那種節日特有的氣氛讓人很容易從中捕捉到一種舒服的感覺,那是一種溫暖和幸福。一如中秋,除了有皎潔的月光,香甜的月餅和湯圓,最讓人陶醉的還是一家人圍坐一起有說有笑的情景。

  記得那一年的中秋節,趕上連陰雨天氣。我和弟弟都上中學了,那天剛好是星期六。上午最後一節沒上課,老師就放假讓我們回去過中秋。和所有的同學一樣,我們冒著綿綿細雨趕路,衣服溼了,心裡卻充滿了節日的歡快。走在已離家不遠的田間小路上,我發現沉甸甸的稻穗站在田裡卻冒出了長長的嫩芽,白乎乎的像一個個白鬍子老頭兒。因下雨無法收割,許多熟透的稻子倒伏在泥水裡,長成了青青的秧苗兒。看見這些,我樂滋滋的心在下沉,高興勁兒一下跑到爪哇國去了。回到家裡,已經快過中午飯時刻了,轆轆的飢腸早按捺不住那美美飽餐一頓的渴望,伸手揭開鍋蓋,竟是一片冰涼。心情也跟著降到冰點。弟弟一屁股做到小凳子上,像個洩了氣的皮球。我一轉身,見門後邊堆著一把老豇豆。o***︶︿︶***o唉,只好開始整理,準備做飯。雖說路上見到的情景讓我已有思想準備,但多少還是有些失落。不一會兒,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父母,先後回來了。父親揹著把鐵鍬,母親兜著一兜兒沒能曝出棉花的棉桃。他們的臉色也像這天色一樣陰沉,似乎忘了今天是中秋節了。

  到了晚上,母親還是煮了包餡的湯圓,又煮了些花生,我們幫著忙乎,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心情一輕鬆下來,我和弟弟一邊幫助做事情,一邊講些學校裡的小趣事,雖然因豐收無望,父親的心情有些沉重,聽到我們說的高興時,也不覺露出微笑。就這樣,在煤油燈下,我們一家人談笑風生的渡過了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那個中秋節,雖然沒有豐收的憧憬,沒有圓圓的月亮,但有親人團聚的歡聲笑語,心裡就有個圓圓的夢想,夢裡依然有月光皎潔。

  往昔歲月裡,那些有月的中秋,總能賦予節日以別樣的滋味。

  辛勞的父母親還在田間忙碌。我領著有些睡意朦朧的弟弟妹妹,走在迎向父母的田埂上。圓圓的月亮在我們的頭頂上晃悠悠的,像是喝醉了酒。一個趔趄,我險些跌倒,嚇走了瞌睡,我帶頭唱起了兒歌:月亮走,我也走,我幫月亮提巴簍,巴簍巴,撿棉花,棉花殼,磕菱角,菱角彎,彎上天······。調皮的小妹接著改了詞兒的唱下去:······巴簍巴,撿棉花,棉花殼,扎我腳,哎唷哎唷疼死我······惹到我們都笑了。

  光滑的打穀場上,父親趕著老牛正打場。圓圓的月亮下,圓圓的石輾隨著老牛轉著圓圓的圈,在一大片鋪撒成圓形的厚薄均勻的稻把子上,一遍又一遍,一圈又一圈。父親走在中間抖動著牛繩兒不時的催趕。他一會兒抓起一把稻穗摸索著,那眯縫的雙眼似乎在陶醉於一個圓圓的夢裡。

  篇3:中秋懷舊

  又到中秋節。回憶兒時的中秋節,唯一的樂趣與嚮往便是中秋夜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點葷腥***那時正是農家忙秋的日子,但再怎麼忙,到了中秋夜全家人還是要儘量湊在一起吃個團圓飯的***,昨日還滿院子悠然悠哉散步的中青年雞,今晚便成了團圓飯中的酒餚;當然,海里的光魚是必不可少的,皮黑肉白,鮮嫩的很;要說葷腥是必不可少,但最使人嚮往的是那硬梆梆的,咬一口就能感覺冰糖粒子塞牙縫又香又甜的月餅!365天才輪到吃一回啊!有時私下裡也曾想過,中秋節,為什麼不能每月過一次呢?!那時的月餅似乎都是五仁的***後來才知道那月餅叫做五仁的***,咬開以後,一股清香味直沁心脾,青紅絲,冰糖,瓜子仁,花生,芝麻,有時還能看到幹蚯蚓***中藥學叫做地龍***,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哦,這麼誘人的美味,是孩子們的最愛。常常數著小指頭偷偷地算日子,盼望中秋之夜早早的到來,同時還要旁敲側擊的耍一點小心眼兒跟在媽媽身邊一遍遍的不厭其煩地問:換***那時要用麥子或者棒子兌換月餅***月餅了嗎?換了多少?

        總害怕將來沒得吃,當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心裡便樂滋滋的蹦著跳著繼續自己的“工作”,否則,便心理恨恨的,撅起小嘴無精打采的,什麼“工作”也不願意幹。盼啊盼啊,不知夜裡夢到幾回回吃月餅的滋味呢!終於盼來了中秋夜!月餅是要在晚飯後才能分的,從一開始吃飯心裡就癢癢的,總希望全家人早一點吃完飯分月餅,要是這個時候家裡人說個故事或小笑話,我是最煩的,最不願聽的!即使平時要捧腹大笑甚至笑的尿了褲子的笑話,我也堅決忍著,不露一絲笑意,我要告訴大人們:我在抗議!哈哈!終於要分月餅了!我瞪著一雙小眼睛,緊盯著媽媽拿刀的手,看看哪一塊稍微大一點***換來的月餅是不能一起吃完的,要留下一點,以備以後誰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作為營養品來用,所以所謂的分,就是要把一個月餅切開,一分為二或者一分為四***,動手拿的時候心裡就有準備了,但有時下手稍晚,就會被哥妹們拿走的,嘿嘿

  我敢向灶屋爺爺***灶神***保證,誰都想拿塊大一點的哦,,,,,,

  30多年過去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吃月餅,也早就不算什麼奢侈的事情了,現在給孩子說起我兒時吃月餅的故事,孩子是不屑一顧的,這主要是與經歷有關的,不過越來越覺得現在的月餅沒有過去的有滋味了,有的也只剩下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