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複習經驗分享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莘莘學子面對高考如此,面對語文學習更是如此。我們從咿呀學語便接觸語文,隨著學識的增長,對語文的瞭解也越來越深入、深刻,可以說生活之中處處是語文。然而,想要使語文在高考中為你的成績增光添彩,常年的積累當然必不可少,高三的語文複習更加不容小視,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閱讀:可利用暑假時間

  我個人認為“讀”是提高閱讀分析和寫作的較佳途徑。可以利用暑假的大塊時間進行一次有篩選的閱讀,面儘量廣泛些。因為泛讀有助於在寫作中廣開思路選角度和提供素材,但不必為積累素材而刻意記憶其內容。在泛讀過程中,真正能為我所用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就如大浪淘沙般消逝。然有價值的部分即便有限卻也能發揮很大作用,也就是說大腦能像個自動篩選機一樣將適合自己理解運用的東西儲存下來。

  進入高三後抽出大塊時間閱讀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精讀顯得尤為重要。它有助於提高在閱讀分析中提煉主旨、挖掘文章深意的能力。若有條件最好向富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他們往往能提供較有價值的閱讀材料和一定的指導,但自己也要有所分辨,以求得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這均是因人而異的。如能長期堅持閱讀習慣,哪怕每天只有二十分鐘,亦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變數可能取決於個人過去的積累程度。總之我認為閱讀和寫作的練習不能完全割裂開來,抓住兩者間的密切聯絡和規律,互相結合,再加上我個人選的是歷史,知識關聯性又增強不少,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複習效率。

  二、鑑賞性閱讀

  文學鑑賞是人們閱讀文學作品時對作品的感受、分析、評價,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認識活動,也是閱讀能力的最高表現。文學鑑賞是以理解為基礎,由形象感知到情感體驗,再到理性昇華的深化過程,是一種包括認知在內的審美享受活動。文學鑑賞主要是把握各類文學體裁的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發現並概括作品中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斷、鑑賞其作品內容;賞析、評價語言特色、表達技巧等。文學鑑賞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去進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的:

  1、注重語感

  閱讀作品,離不開的語言媒介,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個卻缺乏語感的人,是很難進行審美意義上的鑑賞活動的。任何作品,首先是以語言的直觀表達,通過人的大腦而形成的意境的跡象,產生一定的聯想和個人的感觸體會,它往往沒有上升到理性的分析的思考,而只是一個初步的概念,但同時會形成強烈的明顯的“感覺”印象,比如語言的流暢,語詞的新穎,描繪的生動,議論的精闢,演說的精彩等都會形成一個初步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印象---------語感的印象。

  2、展開想象

  想象,是指讀者的形象思維活動,它是進行了鑑賞性閱讀的必要途徑。文學作品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讀者在賞讀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想象,去不斷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即從有限的描寫中推測、聯想,對原作品進行補充、擴充套件、聯絡、對比的想象,在作者的頭腦中形成更加豐富、鮮明、豐滿的的人物的形象。

  3、深入體驗

  體驗,是指讀者的情感反應活動,他是進行鑑賞性的閱讀的重要環節。文學作品的鑑賞,必須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場景去,同作者所描寫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體會作者感情愛憎,感受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幸福與痛苦等。更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強烈的情感反應,從而領會各種人物表現手法的藝術效果。

  4、力求領悟

  領悟,是指讀者的理智認識活動,它是進行鑑賞性閱讀的高階層次。鑑賞作品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體味作品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的話,那麼,領悟無疑則是理智認識的要求與結果。只有達到情感與理智的高度結合境界,才能真正鑑賞出作品藝術描寫的深長意味。

  當然,文學作品的鑑賞,因體裁的不同而必有所偏重,但無論哪種體裁,只要按照以上幾個步驟去進行品讀,無疑會使作品的閱讀鑑賞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三、古文:讀百遍義自現

  詩詞鑑賞一直是我的弱項,主要是由於答題無章法,跟著感覺走,要不就是過於機械。後來我努力將老師提供的答題套路與自己培養詩詞感受能力結合起來。多讀詩詞不等同於猜題,事實上高考中的詩詞在備考過程中幾乎不可能命中,但良好的感受度卻是受用於任何形式的文體。我個人比較偏好古文,因此在這方面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來主動複習的。讀得多了,基本文法詞法現象會重複出現,久而久之就自然掌握。

  古文內容豐富多彩,常讓人感覺耳目一新,而文言現象畢竟有限,因而古文可說是一種觸類旁通的考察。但近年詞法句法有所淡化,文意理解和個人評價比重增大,這又與閱讀分析結合,可見語文是一門何等靈活的學科。

  四、作文:信心很重要

  關於寫作,很多資深望重的教師的建議比我的一家之言有價值得多,我只是想說信心亦十分重要。高三一年中我的作文成績始終徘徊在45分左右,絕少有反彈趨勢。即便如此我仍認為自己有潛力可挖,每一次都盡力而為。種種打擊現在看來卻似乎是一次次端正態度的過程,調整了我長期以來的浮躁心態。

  語文考試的結果有著一定的運氣成分,但你我都無法把握運氣,因此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盡最大努力,輔之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平和的心態,相信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結果。正如一句著名的諺語所說,“Try the best and leave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