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字閱讀提問方式例析

  文學類文字閱讀,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高考文學類文字閱讀,要求考生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並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縱觀近三年全國高考大綱版文學類文字閱讀試題,大都是從作用、概括、賞析三個角度進行提問,下面結合具體試題說說這三種提問方式,並分析一些解答的技巧。

  一、作用型提問方式

  ***一***“結構上的作用”的提問方式

  【提問方式】

  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和技巧】

  結構上的作用+內容上的具體體現***簡析具體內容+作者情感態度***如果能表現***。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3.文末:點明中心;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總結全文,啟發讀者思考等作用。

  【經典試題1】

  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絡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有什麼用意。***2009年高考全國卷Ⅰ雷抒雁《彩色的荒漠》***

  【解析】

  第一問答題策略:***1***要有文體特徵意識。***2***要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同一關係取其一;相屬關係取其“屬”;並列關係取其“和”;主次關係***偏正關係***取其“主”。***3***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第二問考查行文思路結構,注意,把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回答。

  【答案】第一問:戈壁灘環境的惡劣;戈壁灘色彩的單調。第二問:為表現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與下文要描寫的彩色荒漠形成鮮明對比;先抑後揚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經典試題2】

  結合全文來看,開頭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高考全國卷Ⅱ張承志《大河家》***

  【解析】

  本文前三段,第一段點出題目含義;第二段介紹大河家的基本情況,點出主題,預示下文;第三段寫出寫作緣由,抒發情感。

  【答案】

  ①開門見山,點出文章的主題;②挑明寫作緣由,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調,展現思想深沉、情感飽滿的特點;④總領下文,預示行文的內在機構,當下的感念與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織。

  【經典試題3】

  文中說:“此地指行業為客。割麥人稱麥客子,船把式稱船客子,淘金人稱金客子。”綜觀全篇,這兩句話有哪些作用?***2010年高考全國卷Ⅱ張承志《大河家》***

  【解析】

  本題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與標題、開頭、上文、下文、結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答案】

  ①上承前文作補充,指明瞭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義;②為後文作鋪墊,解釋下文“金客”、“麥客”等的含義;③使文章節奏有了變化。

  ***二***“人稱使用上的作用”的提問方式

  【提問方式】

  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或作用***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和技巧】

  ①第一人稱:能給人親切、真實的感受,便於直抒胸臆。缺點是容易受到時空的侷限,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事情就無法寫進去。②第二人稱:第二人稱一般都兼有擬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語言生動;而在表情達意方面,運用第二人稱往往便於直抒胸臆,或直接對話。便於交流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於抒情。但有環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物件。③第三人稱:它的優點在於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地敘述,便於客觀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經典試題4】

  文章在人稱的使用上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燈火蕭蕭》***

  【解析】

  考查人稱變換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稱變換與作者情感的變化。

  【答案】

  第一問: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視角;②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兩種不同人稱的互相交叉。第二問:①不同人稱的出現豐富了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於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②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三***“選材上的作用”的提問方式

  【提問方式】

  主要考“材料和中心有什麼關係”或“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等。

  【答題模式和技巧】

  模式1.插入史實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技巧:插入史實:①反思歷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②具有例證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在結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內容上具有深化或啟迪作用,一般表示對生命、生活或事業的積極而深入的思考。

  模式2.引用詩文或格言的作用

  技巧:①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強化作者的觀點的作用。②有豐富文章的內涵,增加文采,前後照應等方面的作用。

  模式3.以某一物象作標題的作用。

  技巧:①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②象徵某種哲理,表達某種情思。

  模式4.引用一個或一些對立或類似的事物、物件。

  技巧:①起對比或襯托作用,突出主要物件的特點。②可以起到豐富文章內容,避免平鋪直敘的作用③以有形寫無形,更有情趣。

  【經典試題5】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008年高考全國卷Ⅰ《陽關古道蒼涼美》***

  【解析】

  根據題目要求,在文字中選定重點閱讀區域,提取承載重要資訊的詞句。再進一步選定題目要求“引用郭小川的詩句”的情感,提取承載的重要資訊。根據要點之間的主次和邏輯關係,連綴要點,形成連貫規範的答案。

  【答案】

  第一問: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讚美。第二問:迴應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後照應,並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經典試題6】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長白山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後的記憶,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任林舉《嶽樺》***

  【解析】

  可從三方面考慮:內容上,為表達某種意思;結構上,為鋪墊照應、推動行文發展;藝術手法上,為更加強烈突出,富於表現力。

  【答案】

  ①補充解釋旅行中的印象;②為下文描寫嶽樺進行鋪墊。

  【經典試題7】

  文章細緻地描寫了煤油燈的外形和使用方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2010年高考全國卷Ⅰ《燈火蕭蕭》***

  【解析】文章三處細節寫了煤油燈的外形或使用,結合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及抒發的思想感情作答。

  【答案】①寄託作者對童年時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戀和懷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圖景更真實、具體、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