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說閱讀解題方法例析及能力遷移

  學習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用對方法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小說閱讀解題方法例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說閱讀解題方法例析及能力遷移:

  【考情分析】

  小說是一種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層次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作為閱讀命題材料,在07高考中已佔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寧夏卷的《林沖見差撥》,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08《江蘇考試說明》將文學類文字閱讀列入了必考內容,且明確說明“命題材料以散文、小說為主”,而江蘇高考多年來一直以散文為閱讀文字,因此,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說閱讀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小說閱讀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說為主,考查側重點主要在於概括故事情節、鑑賞人物形象、把握小說的表達技巧和語言風格等,考生應對其相關內容和作用瞭如指掌。

  【相關知識連結】

  1、概念: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2、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直接描寫外,還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鍊》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藥》中華老栓買藥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裝在套子裡的人》的結尾,寫到別里科夫死後才一個月,生活又變得沉悶,清楚地表明瞭別里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4、情節結構方面

  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懂得情節結構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出人意料的結尾等等。如《祝福》,採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定了懸念。《項鍊》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理清線索***明線、暗線***。多數短篇小說都只有一條線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說設定了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藥》,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設定了買藥、吃藥、談藥、藥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辛亥革命,又設定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閒人的談資這條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5、環境描寫方面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係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傳》開頭的環境描寫,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係作了明確的交代。

  6、主題內容方面

  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 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

  ***2*** 用故事的形式鍼砭時弊。

  ***3*** 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 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7、語言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欣賞的媒介,又是欣賞的物件,出題者有時會讓我們欣賞遣詞造句的奇妙,有時會讓我們領悟語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時讓我們初步感知作家的語言風格。

  規律點撥:

  小說閱讀訓練題型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誤區:分析人物形象時,不從實際出發,過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質;沒有立足原文,無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沒有的東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評價人物。

  解題思路應分四步走: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2***重要情節***細節***作用的分析,解題時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對錶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

  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

  ③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3***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首先找到環境描寫的語句在文章中的位置。處於不同的位置的環境描寫其作用將會是不同的。然後再概括所描寫的環境。

  分析環境描寫作用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借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種氣氛;

  ③襯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時有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內容***主題***和寫作技巧的鑑賞和評價。理解主題主要看重要情節和主要人物;而小說主要的寫作技巧也表現在重要情節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題時,不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避免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沒有認真閱讀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這是學生做這類題最大的誤區。

  鑑賞評價小說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時的誤區是,過分拔高小說所表現的主題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創作技法的成敗,認為一發表的文章總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評的意見;以自己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評價小說的標準,合自己口味的則說好,否則,就說不好。

  ***5***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與散文的閱讀差不多,這裡不再贅述。

  【試題示例】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看病

  一碟

  年輕的白大褂微笑著把林森請到了桌前。

  林森身體好。以前在農村時,就沒上過醫院,沒想到一調進城裡,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個勁兒地發酵膨脹,到現在連樓梯都快爬不動了,他不得不來到陌生異常的市中心醫院來檢查身體。掛了號,剛跨進候診室,就被並不認識的值班醫生像熟人一樣請到桌前。年輕的白大褂一邊給林森把脈,一邊跟他拉呱兒。原來白大褂在市報和電視上見過林森,知道他是市裡的主要領導,所以林森一進候診室就被他認出來,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優待。談話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並且得到了他的一張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見白大褂專心扯閒篇,覺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積聚症。沒啥大問題,運動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這病。年輕的白大褂謙恭地微笑著,說:“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輩。”

  小魏大夫手腳麻利地開了張藥方遞給林森,說:“別坐車,上下班步行,一個月後我再給您複診。沒問題的,主要是運動療法。方子上的藥只起輔助治療的作用。”

  林森很高興,為了自己的病,為了醫生優質的服務。他告別了謙恭地送他出門的小魏大夫,步履輕快地走出醫院,對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機小景說,他不坐車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順暢,但始料未及的是,隨著時間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飛語。有的說,林森犯了嚴重的錯誤,被市長拍著桌子罵了一頓,要撤職呢。

  有的說,林森貪汙受賄經濟上有大問題,正在停職審查呢。

  這些話有一部分傳到林森的耳朵裡,林森覺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門心不驚。那些謠言,讓它們怎麼生就怎麼滅去吧!

  所以林森就繼續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個女兒。女兒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成了待業青年。市環保局聞訊,派人專程來到林家,說本單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話請她去局辦做職員。女兒很高興,林森當然更高興。可近來不知咋的,環保局又一個勁兒地找各種藉口延宕,急得女兒老往環保局跑。

  最後一次,女兒是哭著回來的。回來後就劈頭蓋臉地數落父親,接著又半跪著哀求父親不要再步行了,並且要爭取多上幾回市報和電視。

  林森莫名其妙;這與女兒的工作有啥關係?

  女兒稍稍平靜下來,斷斷續續說出了原因。原來環保局的人被她纏得沒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們還要你幹啥呀!

  林森聽了,氣得麵皮紫漲,拍著桌子直吼:“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他轉過頭來安撫女兒:“不要緊!啊,不要緊,爸爸給你安排個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勢利小人一般見識!”

  哄得女兒高興了,林森心頭卻沉重起來。積毀銷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終於領教到了謠言的厲害。

  為期一月的“運動療法”總算結束了,林森眼前浮現出小魏醫生謙恭的微笑來,他心情輕快了許多,這個小魏不錯,他想,有機會一定跟衛生局說說,表揚表揚。這樣的年輕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醫院候診室,林森把掛號單遞給了小魏醫生。

  和一個月前一樣白皙英俊的年輕白大褂這次沒有了微笑,他面無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掛號單,把它拂下地來:“排隊去。”

  林森彎腰拾起掛號單,想了想,又掏出魏醫生的名片遞過去,笑著說:“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個月……”

  “什麼上個月下個月的!”白大褂的臉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醫療公德,按先後順序一個一個來,懂不懂啊?下一個,王瑤……”

  看著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掛號單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頃,他似乎明白了什麼,血湧上了頭頂。他大踏步走到候診室中央,從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機,啪啪啪按了幾個數字,湊在耳邊大聲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馬上把車給我開到市中心醫院來!不,給我開加長林肯!”

  1.小說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作者為塑造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現技巧?請簡析。***6分***

  2.小說的主要情節是“看病”,但中間卻寫了“林森女兒找工作一事”,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3.文章的結尾寫到了“林森”的動作及語言,請簡析這些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4分***

  4.小說以“看病”為題,有何含義?請簡述。***4分***

  【題目解析】

  1.本題考查欣賞小說的形象、領悟小說藝術魅力的能力。題目要求“簡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後兩次看病時魏力的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細節,分析其前後不同的態度和表現,再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1***趨炎附勢 見風使舵***2分******2***主要使用了對比、細節描寫。***2分***小說敘寫了林森前後兩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細節進行描寫,形成前恭後倨的強烈對比,突現了人物的性格。***2分***

  2.本題考查鑑賞小說表現技巧的能力。分析某個情節在全篇小說中的作用,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對刻畫人物的作用,二是對上下文情節的作用,三是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參考答案:這一情節揭示了趨炎附勢的普遍現象,深化了主題;***2分***也為下文林森心理的變化作鋪墊。***2分***

  3.本題考查欣賞小說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心理描寫通常分為兩種型別,一是直接的內心世界刻畫,二是間接的心理描寫,也就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甚至環境寫心理。分析“林森”的動作及語言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的情節和人物的身份。

  參考答案:被魏力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所激怒,官權意識被喚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4分***

  4.本題考查對小說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說標題的豐富意蘊,主要還是從情節入手,分析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寫作主題。

  參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兩次看病這一情節主體,***1分***深層含義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會的病態及由此引發的自己心態的失衡。***3分***

  【能力遷移】

  1、燭 心

  ①喬遷新居,還沒收拾完畢,突然停電了,室內一片漆黑。

  ② “篤、篤、篤”,小薇剛摸到蠟燭和火柴,門外便傳來了敲門聲。

  ③開啟門一看,原來是一個小男孩,仰著小臉,揹著手:“阿姨,你家有蠟燭嗎?

  ④怎麼?剛搬進來第一天就支使孩子來借東西!真是欺負新來,這怎麼行?今天借給他家蠟燭,說不定明天又來借蔥、蒜之類的。不,不行!小薇的腦筋急速地轉著。

  ⑤ “哎呀,真不巧,阿姨剛搬來,也沒有蠟燭。”說完就準備關門。

  ⑥ “阿姨,你看,我媽媽讓我送來的。”小男孩變戲法似的從背後抽出手,高高地舉著兩根粗粗的蠟燭。

  ⑦面對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驚呆了,繼而無力地倚著門,雙手捂面,不敢與孩子對面……

  *** 李豐春/文***

  16.本文所設定的懸念是什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第四段是什麼描寫?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主要表現的人物是誰?其性格特點是什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阿姨,你家有蠟燭嗎?***3分***

  17.心理描寫。***3分***

  18.小薇和小男孩媽媽。小薇的性格特點是:處世冷漠,多疑,以致誤解。小男孩的媽媽:熱心腸,與人為善。***6分***

  2、最後一片綠葉

  凌仕江

  誰能想到一片普通的葉子會把兩個人的情感連在一起呢?

  那是我從軍以來到的第一個邊防連隊,也是我軍旅生涯最後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遠在天邊的連隊。那裡不長樹,我們每天只能欣賞風雪和塵土。連隊唯一的一棵樹是我們費盡心思從一百多公里遠的村莊移植過來的梧桐。

  每年一次的老兵退伍工作都在梧桐葉飄零的冬天舉行。進入11月,服役期滿的老兵喜歡聚在陽光下,數一片片被寒風颳落在地的葉子。自從我由八班抽調到連部當文書後,工作明顯比以前繁瑣起來,我再也沒空陪老兵數葉子了。這一天,我剛統計完連隊新的花名冊後,便奉命對退伍老兵的行李進行安檢。

  我是個特別受領導信任的人,平時對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都完成得十分出色。這次安檢事關重大,出了差錯,關係到連隊的榮譽,不僅退伍老兵上不了飛機,還要處分安檢人員。於是,我把眼睛睜得比任何時候都大,彷彿一粒塵埃也躲不過我的視線,生怕一粒脫殼的“花生米”成為隱患。

  安檢快要結束時,排在倒數第二的那個老兵拎著行李站在我面前,神情很不鎮定。我請他開啟提包接受檢查,他卻呆呆地望著我,那眼神像是在求我替他保守什麼祕密。憑經驗,我猜想他的提包裡可能有違禁物品,請他立即開啟提包接受檢查。他緊張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沒有開啟包。我急了,立馬將此事向保衛股作了彙報。

  保衛股火速跑來兩個高大的幹事,將這個退伍兵叫到了一邊查問。我小心翼翼地開啟他的提包,物品逐件被我抖落在地。這些物品有藏藥、哈達、鬆耳石項鍊等。其實,這些東西對於任何一個在青藏高原當過兵的人來說,算不上什麼違禁物品,許多老兵告別西藏都要買點回去,送人作紀念。我搜遍他的包中包,未能找到一顆哪怕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生了鏽的“花生米”。最後,我把他的提包翻了個底朝天,誰也沒有想到,包里居然會飄出一個信封,我拾起一看,信封上什麼字也沒寫。

  風過無聲。

  開啟信封,我發現裡面是一片用塑料袋保鮮的樹葉,樹葉中間貼著一張小照片,是個笑容可掬的女孩……事後,我才得知,就在這個老兵退伍前的一天,他的未婚妻死於乳腺癌。

  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戰友們紛紛接過鑲在綠葉上的照片,表情很複雜。很快,照片傳到了營長手裡。正準備登車送退伍老兵前往機場的營長看見照片,突然一轉身抱著老兵哽咽起來:我們,是我們對不住你呀……原來,兩天前營長就接到老兵家裡發來的電報,說他未婚妻不行了。營領導在會上反覆強調:老兵退伍在即,誰也不要讓他帶著悲傷踏上歸途。沒想到,老兵早就得知自己的未婚妻患了絕症,直到連隊宣佈退伍名單時,他也沒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只是悄悄摘走樹上為數不多的一片綠葉安慰期待中的未婚妻。

  送行的戰友知道老兵的心事後,情不自禁地抱緊了他。面對一雙雙潮溼的眼睛,老兵異常平靜地舉起右手向大家敬了個禮:親愛的戰友們,我就要離開軍營了,原本我的未婚妻是不允許我退伍的,她要我等著她上高原來看我們連隊裡種活的第一棵樹上的綠葉……

  聽了他的話,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將所有物品整齊地放回老兵的提包裡。經過請示,連隊官兵一致同意,特批我將樹上最後一片泛綠的葉子摘下送給老兵的未婚妻。

  那個冬天,所有的樹葉沒有枯黃,它們一直綠在我的記憶深處,綠在連隊每個戰友的心中。

  1.首段“一片普通的葉子會把兩個人的情感連在一起”一句中,“兩個人的情感”具體指什麼?“普通的葉子”在此起什麼作用?

  2.末段畫線句子有怎樣的蘊意?

  3.第二段寫戰友們從很遠的地方移植梧桐,第三段寫退伍老兵在陽光下數落葉,這些在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4.本文直接寫老兵,間接寫他的未婚妻,對兩人之間的情感點染十分到位,這源於作者嫻熟地運用了“藏”的藝術。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1.退伍老兵對病重的未婚妻的撫慰之情、未婚妻對守衛邊防的未婚夫的牽掛之情;凝聚感情。

  2.運用詩意的聯想,表明退伍老兵與未婚妻的真摯感情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3.前面寫戰友移植梧桐,表明梧桐的珍貴;接著寫老兵們在陽光下數落葉,蘊含著他們對軍營生活的留戀之情。這些對後面寫那位退伍老兵的行為以及他與未婚妻的真摯感情作了得當的鋪墊。

  4.這種“藏”的藝術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退伍老兵在臨行之際“藏”綠葉。第五段中寫老兵拎著行李,“神情很不鎮定”,“呆呆地望著”,“緊張地瞟了我一眼,依然沒有開啟包”,這些細節描寫設定了懸念,把一片蘊含真情的綠葉“藏”得很嚴實。二是退伍老兵隱瞞未婚妻患絕症的訊息,未向任何人透露。這種強壓悲痛的“藏”,顯示了他剛強、堅毅的性格。本文運用“藏”的筆法,增添了行文的可讀性,也有助於主旨的深化。***答題時只答一個方面即可***

看過""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