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試大綱及備考方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並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查知識及其運用來鑑別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以下是百分網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2020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的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注意物理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聯絡,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有利於高校選拔新生,有利於激發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主要變化有: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解讀:

  前面三個能力,考生平時訓練的比較多,而對於後面兩大能力,我們需要加強訓練。

  A、“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式,進行推導和求解,並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能運用幾何圖形、函式影象進行表達、分析。

  B、“ 實驗能力”

  能獨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資料,並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制訂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並且,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而高考對考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論證解決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組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餘2個選考模組的內容和範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組作答。

  解讀:

  修訂中最大的變化是將選修3-5列為了必考內容。新課標改革之前,動量就是必考內容,新課標改革後作為選考至今。

  高中物理主要學習的是力學,而力學的核心則是牛頓第二定律、能量和動量,包括電磁場,其本質也都是力學,這些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力學體系。因此將3-5變為必考內容是在情理之中的。修訂前的選修3-3,選修3-4和選修3-5在新課標卷中會分別以15分出現在理綜考卷上,學生只需要選擇其中一個模組作答。大部分學生為了保險起見,會選擇3-4,忽略3-5的學習。甚至對於一些學校,壓根不講3-5的知識。

  修訂後,選修3-3和選修3-4極有可能維持現有的結構和分數。在物理總分不變的前提下,動量成為必考內容必將會改變之前的必考內容的分值比重,從而使得考點的穩定性降低,增加複習的難度。專家預測選修3-5模組的內容會以選擇題、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實驗以及一動量為考查點的力學計算大題中出現,分值在6-25分之間。但是鑑於這是在新課改後第一次加進的內容,預計在2017年的高考題中考查基礎性知識,難度不會一下上升很大。

  二、備考建議:

  1.抓基礎,突出重點。

  作為一門理科基礎學科,無論物理內容如何變動,高考物理試題越來越傾向於考查考生對核心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與應用。

  因此高三考生在一輪複習的時候一定要牢牢抓住基礎,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知識,切忌急躁,要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是要循序漸進的。

  2、注重物理模型、情景的理解。

  高考中有很多的試題是通過理論聯絡實際、命制情景化試題來綜合考查考生自主分析物理過程、獲取有用資訊、建立物理模型並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新型的試題,其實質都是應用我們所學習到的基礎知識來解決的,因此考生在平時的複習中就需要對零散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合,而物理模型和情景的設定是最好的複習教材。

  熟知各類物理模型和情景對理解基礎知識,培養考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有很大幫助。

  3、加強實驗題的複習。

  實驗部分,考生要注重對基本實驗原理和常用實驗方法以及資料處理方法的掌握,除此之外還要重視一些在新情景的實驗題中培養自己的知識遷移能力。

  4、重視高考真題的研究。

  每年的高考試題都是很好的例題,特別是一些經典的高考題,這些試題中都會出現常考知識點以及一些常見的物理模型和情景。

  考生通過做高考試題,除了可以瞭解到考點知識,還可以掌握做題的技巧。

  5、注重數學的學習。

  物理是一門和數學分不開的學科,很多的物理問題都涉及到用數學方法解決。

  特別是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在力學類試題中會採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出題考查考生應用數學工具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

  因此,考生在複習的時候應該多對一些常見的數學方法的學習。

  6、加強規範答題要求。

  高考對答題規範要求較高。近幾年,考生由於答題不規範而失分屢見不鮮,因此考生要養成規範答題的習慣,不要丟掉不該丟的分。

  高考物理備考四大方法:

  1.及時複習。如果課堂上老師留下了幾分鐘讓學生自由支配,那就要把這幾分鐘用於消化複習當堂知識,“趁熱打鐵”。每天的自習除了完成當天作業和試卷外,應保證當天功課的及時複習,當天功課當天清,一週功課一週清。及時複習花費的時間少,但效果好。

  2.分散複習。從心理學角度看,集中複習容易引起疲勞,而且容易受到干擾,從而影響複習效果;分散複習由於時間短,不易引起疲勞和干擾,複習效率自然就高。在各科都進入複習的考前衝刺階段,要根據分散複習的原則,把各科穿插起來複習。穿插的原則是:文理科交替,前後兩科之間的干擾要儘可能的小,有可能互相干擾的科目,一定要叉開復習。

  3.多次複習。有的學生老是說學了以後記不住,怪自己腦子笨,其實是反覆的次數不夠。階段性的多次複習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不求面面俱到,而應有所側重。

  4.多種方式結合起來複習。單一的複習方法,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如果採用交談複習法、討論複習法、自我檢查複習法多樣化的複習方法,就會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合理分配各科時間 跟準老師節奏

  高考臨近,學生們要制訂一個合理的複習計劃。每天都要分配複習時間給各科。相對好一點的科目或“優勢環節”,分配時間適當少一點,而弱勢學科或“薄弱環節”分配時間適當多一點。林敏表示,在總複習中一定要保證學科複習的完整性,所謂完整性是說考生的每一天的複習、每一個時段的複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複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複習,這樣,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學科知識網路清晰,複習效率就高,複習效果就好。

  在衝刺階段,要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絕不放過每一道做錯的題目,在考試之外,大多數時間要依據課標、考試說明回到課本上來,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否則,丟了基礎,考試也達不到目的。此外,學生在複習時要堅持同步性原則,所謂同步性原則就是學生們的複習計劃一定要和老師的複習安排同步進行,萬萬不可另起爐灶,學生們要有自己的複習計劃,但這個計劃是在學校老師複習安排下的細化和調整。跟牢老師複習腳步之後,最關鍵的就是“連結巨集觀知識點”,學生們自己必須要主動積極的複習。

  [複習指南]

  1.一個題就是一個型別

  在目前階段要多做提綱挈領式的複習,完善知識系統,增強“一個題就是一個型別”的意識,做好知識的查漏補缺,切實弄清問題出在哪裡,為何出錯,是知識的漏洞,還是能力的欠缺。對於二輪複習,最忌諱的就是對自己要求不嚴,對許多問題還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準確深入細緻的探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花費了大量時間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無收效,因此,考生必須要精做訓練,形成快捷、準確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寫,以想代寫,要“會做”、“做透”,力求在難度低的試題中少失分,在難度高的試題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2.偏科生要注意強化訓練

  有不少學生數理化、英語***論壇***等科成績都不錯,而語文卻是“短板”科目。針對這部分學生,考卷上半部分題得分的高低至關重要。調查表明,有相當多語文能力並不很強的學生,在高考語文選擇題部分往往取得高分,這表明,與考卷下半部分的語言表述題、作文題相比,偏科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一定量的強化訓練拿到基礎知識的分數相對容易些,這部分學生與其把更寶貴的時間花在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語言基礎知識的複習上來得明智,收益會來得更大。

  3.良好心理是高考制勝的法寶

  不良心理是高考的大敵。比如驕傲自滿心理、消極厭學心理、依賴老師的懶惰心理等。其中,最為致命的不良心理,就是有些學生整天想著萬一高考考不上怎麼辦?這樣的學生白白“預支”也許不存在的擔憂。考好考不好是以後的事,現在擔憂有什麼作用呢?作用就是浪費你現在寶貴的複習時間。所以學生們就應該把握住現階段的時間進行查漏補缺,而不是擔心未來的事情。衝刺階段能不能挑戰極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是否有信心。克服不良心理的過程,其實就是樹立必勝信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