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回報父母的日記作文

  孝敬父母,懂得回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面一起和小編學習一下回報父母的作文吧!

  回報父母日記篇一:

  人人心中深處都有一種最溫暖的情,感恩。人人都感恩,都得到他人的感恩情,這世界就充滿了愛,充滿了光明。感恩,只需從點點滴滴回報。而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為我們操勞而放棄青春的父母,他們是我們最大的恩人,是我們的第一個老師。

  是誰,懷抱我們蹣跚學步;是誰,在我們失意潦倒的時候,給我們力量;是誰在我們成長的時候給予我們諄諄教誨,是那溫暖我們的兩個字,父母。

  記得在一本書上我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小男孩放在媽媽床頭上一份列好的帳單:湯姆給媽媽擦地板,媽媽應付8美金;湯姆去超市買東西,媽媽應付10美金……而媽媽看到後,卻微笑著揮起筆草草寫了一份賬單:媽媽為湯姆講故事,湯姆應付0美金;媽媽辛苦懷湯姆十個月,湯姆應付0美金……湯姆看到這充滿愛的賬單,淚如雨下,把它珍藏了十年之久。

  我們又與湯姆有什麼差異呢?我們在家裡稱霸,當小皇帝,小公主,更別說感恩父母了。又有誰能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與責任,為他們解憂呢?父母為我們不求回報的付出著,疼愛著我們。我們理所應當為父母分擔責任,卻有一些人求報償。父母都不求回報,我們只回報了他們一些,又有什麼權力向他們索要呢?

  我們一定要記住父母的恩情,他們不是義務為我們服務的,長大有了能力,一定要讓父母知道他們沒有白白疼我們,愛我們二三十年。

  父母不要求我們成為什麼名人,帶他們去享清福,我們只要從點點滴滴去關心他們,哪怕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們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父母未回家的時候,給他們沏一杯茶;在他們不經意睡著的時候,給他們蓋上被子;在他們失望的時候,給他們唱首歡快的歌……可這些事又有誰能夠真正地做到呢?

  回報父母日記篇二:

  也許,朋友的噓寒問暖會讓我們感動。也許,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讓我們感激。也許,師長的關切之愛會讓我們感敬。可是,對於父母給的愛,我們卻似乎從未感動過、感激過、感謝過。養育之恩,何以回報?

  當每一天媽媽把熱騰騰的早餐,準時送到我們面前的時候,也許我們不曾為此感動過……

  當每一次爸爸把學費交到學校,讓我們能夠無憂無慮的在學校學習,也許我們覺得那是應該的……

  當我們與同伴們嬉戲歡笑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也許正在心急地下班趕回家、淘米、洗菜、煮飯……

  當我們甜美的進入夢香的時候,也許我們的父母還在洗衣、掃地、擦碗……

  然而,這些看似平常的家務,平凡的事,我們有誰真正體會過這種平凡背後的辛勞?

  每一天,我們都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愛。起床時準備好的早點,放學後精心搭配的晚餐,睡覺前溫暖的被窩。父母們竭盡所能,為我們提供最舒適的生活,最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們每一天都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切,我們不但沒有對父母表示感謝,甚至還嫌他們管的太緊,太羅嗦,甚至有擺脫父母管束的想法。

  我們有沒有想過,終有一天,父母將會老去。有一天,你發現父母開始用假牙吃飯,辛苦而不知味的咽食著,再也嚼不動硬一點的食物,但為了配合你的口味,吃力的吃著著硬硬的牛肉;有一天,你發現過馬路不再是媽媽牽著你,而是媽媽需要你牽扶著走路;有一天,你發現不再是你等父母回家,而是父母等你回家……

  等到這一個個“有一天”真實的呈現在你眼前時,看著父母為我們辛勞一生而蒼老的身體,我們是否會感到無比的心痛和悔憾?

  父母,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為我們做著許多許多的事情,如果說這些事情是應該的,那麼我們對於父母的回報也是應該的。我們可以去感謝任何幫助過我們,關心著我們的人,但如果我們連最關愛我們父母都不去感謝,那我們還說什麼感謝他人,還有什麼資格去接受別人的感謝?

  開始,感覺父母之恩,回報父母之恩

  開始,感動父母之情,回報父母之情

  感恩父母,從現在開始,就從此刻開始……

  回報父母日記篇三: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你洗臉、教你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讚美與欽佩。

  曾記否,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因為我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曾記否,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愛的延續。

  曾記否,你討厭父母的嘮叨,無意間,你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可是總要等到失敗後,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記否,翅膀還未硬的你,卻想擺脫父母,展翅飛翔。可是總要等到自己受傷後,才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會用精湛的詞藻來讚揚父母,也不會用唯美動聽的音樂來歌贊父母,我只能用點滴行動來感恩父母。生活中,你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感恩父母。曾聽說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戶家庭的三個兒女每天必做的事是寫一封感謝信,其中的內容確是諸如“昨天爸爸買的匹薩餅真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之類的簡單句,我心頭一震,原來他們給父母寫信,不是因為父母幫了他們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感覺到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也許不知道什麼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聽了這則小故事,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如果有,從現在起,當父母為你嘔心瀝血時,對父母道上一句“謝謝”!當父母疲勞時,為他們到上一杯濃茶,幫他們捶捶背;當父母生病時,躲在病床前陪陪他們,陪他們多說會話;當你遠在他鄉時,給父母打上一個電話,捎上一句祝福……

  風中的風鈴再次響起,似乎在奏響一首感恩之歌,感謝父母的嘮叨/因為他們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感謝父母的鞭策/因為他們是為消除你前行的障礙/感謝父母的斥責/因為他們是為了助長你的智慧/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

  讓我們行動起來,點點滴滴,感恩父母!

  回報父母日記篇四:

  為引導學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社會中宣傳孝心反哺的精神,我們願借2007年的春風,與學校在全社會開展“感恩父母”大型系列活動,同時可加強父母與孩子心靈間的溝通,營造更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倡導更和諧仁愛的社會風氣。

  當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爺爺和奶奶都給孩子關懷備至,寵愛有加,讓這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些孩子養成了只想索取、不思回報的不良習慣。關於如何教會孩子“感恩”,已經成為教育學、社會學等各界共同關心的話題。

  致學生的倡議書

  有一種感情,始終包圍著你,以至於讓你忽視了它的偉大……

  有一種感情,永遠呵護著你,以至於讓你麻木了它的厚重……

  有一種感情,一直支援著你,以至於讓你不覺得它的珍貴……

  也許,朋友的噓寒問暖會讓我們感動。

  也許,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讓我們感激。

  也許,師長的關切之愛會讓我們感敬。

  那麼,始終如一關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是否為之感動過、感激過、感謝過?

  養育之恩,何以回報?

  當每一天媽媽把熱騰騰的早餐,準時送到我們面前的時候,也許我們不曾為此感動過……

  當每一次爸爸把學費交到學校,讓我們能夠無憂無慮的在學校學習,也許我們覺得那是應該的……

  每一天,我們都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愛。起床時準備好的早點,放學後精心搭配的晚餐,睡覺前溫暖的被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