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練習試題

  片段閱讀題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重要題型,想要得到高分需要平時的積累練習,提高解題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提升訓練。

  :

  1.中國文學有著“文以載道”的傳統。如果把文學所載之“道”作廣義理解,不要將其看作“政治之道”,而是將其看作“為人之道”和“良知之道”,那麼,這一傳統是有積極意義的,符合文學是“人學”的基本命題。然而,現今的作家們,抱著這種崇高理念創作的人不多見了,而抱著一種投機心理期冀僥倖成功的則大有人在。根據這段文字,

  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學不可寫政治

  B.不少作家僥倖成功

  C.今天“文以載道”已經是個過時的命題

  D.大多數作家沒有繼承“文以載道”的傳統

  2.“運動”這個詞,兩個字都含有一個“雲”,而且,“雲”開始“走”了就是“運”,“雲”跟“力”挨在一起就“動”了。“動”是雲朵的自然狀態,所以歌唱“天邊飄過一朵故鄉的雲”;雲一直在“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們就爆發出“力量”,即使這一秒是晴天,下一秒也要普降大雨。這樣的解釋肯定貽笑大方,但“運動”確實能積蓄力量。“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三者之間是遞進關係,更是因果關係。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是*** ***。

  A.運動名詞解釋

  B.運動的含義和作用

  C.運動就是這樣充滿了魅力

  D.運動、健康、幸福之間的關係

  3.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子孫滿堂,這點很令美國老年人羨慕,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遠遊”,貧困地區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當作自己養老的保障。而美國人則認為,培養孩子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自我“犧牲”,孩子的回報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儘管美國有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來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與後代缺少交流,他們感到無助、孤獨,長期與家人分開,享受不到天倫之樂。

  這段話主要談論的是*** ***

  A.美國人羨慕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B.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尚不完善

  C.中國老年人存在情感上的無助、孤獨等現象

  D.中美兩國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差異使然

  4.家醜問題的存在是個客觀事實,並非不亮出來就不存在。問題的關鍵不在該不該亮,而是有了家醜到底想不想真正解決。不亮,問題不僅存在,而且還有惡化成不治之症的可能。亮了,正是顯示出有解決問題的把握和能力,是一種信心的表現,讓人們看到了徹底根治的希望。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遮蓋“家醜”就是欲蓋彌彰

  B.儘可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C.有足夠的把握後再把問題亮出來

  D.負面新聞可以取得正面效果

  5.王旦與寇準同為北宋真宗時期才能出眾、政績卓著的宰相,同樣受到宋真宗的器重。一次王旦這邊送公文到寇準那邊,體例不合。寇準稟報上去,王旦被真宗批評,手下人也都跟著捱了罰。不久,寇準那邊送來的公文也出了類似問題,王旦只派人送還給了寇準,請他改正後再呈送。平時說王旦壞話最多的數寇準,而王旦談到寇準基本上都是稱許的話。後來,寇準被免職,他私下託人請求王旦,說想當使相,王旦還是向真宗推薦了他。

  這個故事說明*** ***。

  A.王旦做事公私分明

  B.王旦心胸寬廣,有容人的雅量

  C.王旦的做事風格與寇準形成鮮明對照

  D.寇準與王旦的矛盾以王旦不計前嫌而化解

  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文段首先通過“文以載道”的理解引出話題,用“然而”引出文段的主題句,強調“現今的作家們,抱著這種崇高理念創作的人不多見了,而抱著一種投機心理期冀僥倖成功的則大有人在”可知,大多數作家不再秉承中國文學的“文以載道”的傳統,故本題正確選項為D

  2.答案: B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文段先給出了“運動”的一種解釋,而後通過“但”字表明“運動確實能積蓄力量”,說明運動、健康、幸福生活之間的因果關係。所以文段的主旨是運動的含義和作用,正確答案為B。

  A、D選項分別只說明含義和作用,不夠全面,其中D選項是隱含主旨。C中“魅力”一詞沒有點名運動的意思,空洞。

  3.答案: D

  解析:

  據提問知該題屬於表面主旨題。

  材料首先講到美國老年人羨慕中國的子孫滿堂,繼而比較中西文化在教育孩子的差異,即“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遠遊’,貧困地區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作為自己養老的保障。而美國人則認為,培養孩子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自我‘犧牲’,孩子的回報並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證明中美兩國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使然,即中美的比較。選擇D表述正確。

  A選項錯在“羨慕”未抓住文章重點,而是分析各自的社會文化原因,B、C選項也沒談到文化差異。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D

  解析:

  本題屬於細節判斷題。

  文段用“不亮”和“亮了”兩種情況作比較,說明要敢於亮出家醜,“亮了……讓人們看到了徹底根治的希望”,即曝光家醜可以獲得正面效果,D項表述正確。

  A項“欲蓋彌彰”是指想要掩蓋事實真相,結果反而更加顯露,與文意不符,故排除。B、C兩項的說法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據,故也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C

  解析:

  材料屬於歷史故事,據提問“故事說明”可知此題為隱含主旨題。材料通過講敘王旦和寇準的幾個事例,以同樣的事例不同的做法說明了王旦和寇準做事的不同風格。所以C選項符合題意。

  寇準被免職私下託人請求王旦,王旦像真宗推薦了他,說明王旦不是“公私分明”,所以A不選;材料重點說的是王旦和寇準做事的不同風格,並不是單純的要突出王旦的個人性格,所以B不選;D選項“矛盾”一詞屬於主觀臆斷,材料並沒有說王旦和寇準之間存在矛盾。

  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