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年人曾經創業的經歷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多看看那些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勇敢的面對困難。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總經理自述創業故事:做化石科普產業領軍者

  王煜,80後,江蘇化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以下是王煜自述的創業故事:做化石科普產業領軍者

  我是一個80後,來自湖南,2006年園林設計專業碩士畢業後,來到淮陰工學院任教。在學校支援下,我創辦了自己的設計公司,承接一些園林和室內設計專案。但3年下來,我們也發現,公司正在逐漸變成一個普通的裝潢公司。經過思考,我們決定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創意、有文化特色的設計服務。例如為老子山鎮龜山村提供設計服務,把老舊石頭房子,改造成民宿酒店,重塑鄉村美景。

  公司業務逐漸穩定後,不甘平凡的我開始第二次創業。在青商大講堂上,我學到了新的創業思路。這一次,是基於自己小時候的一個愛好。我從小喜歡古生物化石,我加入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門科普網站——化石網擔任版主、管理員,為來自全球各地的13萬化石愛好者提供志願服務。2009年,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個提名的網站,從5000多個網站中脫穎而出,勇奪“世界資訊峰會大獎”。

  2015年,我成立了江蘇化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微信平臺——知石網。我們的口號是:知石,知世界。在2015年龍蝦節上,我們通過化石的例證,撰寫《小龍蝦的前世今生》,一週時間就取得6萬多的點選量。目前,知石網開發了多種滿足公眾需求的體驗產品,例如和各類親子機構合作,組織地質旅行、化石挖掘等。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家機構爭相***。

  上週,我們代表淮安參加了蘇州文化創意博覽會,我們以化石為切入點,驚豔亮相。拿下最高的獎項——最佳主題獎,得到省文化廳馬寧副廳長的高度評價。我們也將代表江蘇省參加5月11號的深圳文創博覽會,目前,化石文化建成了300平方的展廳,接待公眾免費參觀,並獲批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淮安市首批眾創空間。上個月,我們又剛剛拿下了江蘇省版權示範單位。

  二:

  80後孔明燈大王劉鵬飛電商創業,從400元起家到7000萬

  一個80後貧困打工小夥,立志改變命運的創業故事:做孔明燈電商生意,從400元起家到7000萬,他僅用了兩年半!

  他叫,劉鵬飛,1983年出身於江西省寧都縣一個小山村。2003年,他考入江西九江學院。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做過很多兼職,賺錢用於支付大學學費和生活費。

  2007年大學畢業後,劉鵬飛選擇到義烏打工。“當時身上錢本來就不多,可我想著得買臺電腦,有電腦我就可以不斷學習。”買完電腦以後,他口袋裡就只剩下5元錢了。

  沒錢咋創業?劉鵬飛決定先給人打工,第一個月的工資付了房租以後,手裡還剩400塊錢。當時租的房子很小,只能容納一張床,這讓他更加迫切地想創業改變現狀。

  來看孔明燈大王劉鵬飛的勵志創業故事:

  1、發現商機

  有一天晚上,劉鵬飛出門散步,見路人都駐足仰望天空的燈籠,他一問原來是“孔明燈”,他突然有了創業的靈感。

  當晚,劉鵬飛便買了一隻孔明燈,回家拆開一研究,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第二天,他跑到國際商貿城去尋找貨源,賣孔明燈的商家寥寥無幾,而全國生產孔明燈的廠家只有10家左右,這一發現更是讓他興奮。

  拿到第一個月打工掙到的1400元工資後,劉鵬飛炒了老闆“魷魚”。他用其中的400元進了100多隻孔明燈,開始做電子商務。

  2、市場分析

  劉鵬飛對孔明燈進行全面評估以後,發現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當時國際商貿城賣孔明燈的商鋪只有三四家,競爭不激烈,製作起來很簡單,投資不大,利潤又很高,而且在國外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對電子商務有所瞭解的劉鵬飛通過上網查詢,發現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等平臺上都沒有人在銷售孔明燈,但國外卻有客商在通過谷歌搜尋引擎求購孔明燈。

  3、轉變思路

  2007年年底,一家溫州外貿公司在阿里巴巴上找到他,訂購20萬元的孔明燈,條件是先上門考察。可是,當時的劉鵬飛根本就沒有工廠,連線待客戶的辦公室都沒有。劉鵬飛把實際情況和盤托出,因為他態度誠懇,客戶依然下了訂單,劉鵬飛賺到了9萬元。

  2007年10月,他成立以孔明燈生產為主的飛天燈具廠;2008年,他陸續在仙居、義烏、金華等地建立6家工廠,以滿足更多的訂單需求。

  2008年,全國孔明燈廠家從2007年的10家左右迅速發展到100多家,市場競爭卻越來越激烈,廠家之間打起了價格戰。劉鵬飛意識到,必須把孔明燈推向國外市場,才是最好的出路。

  為了讓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不多的國外消費者接受甚至喜愛孔明燈,劉鵬飛通過阿里巴巴出口通和谷歌搜尋引擎不斷地把“會飛的中國燈籠”介紹給國外客商,讓孔明燈擁有了大批外國“粉絲”。

  4、搞定大客戶

  2008年8月,劉鵬飛通過網路,得知德國第三大零售商有一個150萬隻孔明燈巨大的訂單,一時間在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這麼大的訂單當然想接,不過他們第一批貨就要60萬隻,而且要求一個半月交貨,這對我們是巨大的挑戰。”當時劉鵬飛的工廠每天產量只有5000只,而按照德國訂單的要求,日產量必須達到2萬隻才行。

  劉鵬飛當機立斷,火速招人擴大生產規模,並找同行合作一起完成訂單。“我找了很多同行,但是沒人敢跟我合作,雖然利潤空間比較大,但確實是‘燙手山芋’。”歷經千辛萬苦,劉鵬飛終於找到合作伙伴,順利完成了訂單。

  5、發掘新機遇

  2008年6月,投奔他的學弟發現十字繡行業投資少、門檻低,國內規模企業也不多,便向劉鵬飛作了推薦。兩個月後,由劉鵬飛投資的十字繡有限公司成立。

  到如今,他已經投資設立了8家公司,涉及孔明燈、十字繡、數字油畫、熒光板、印刷、家居、服飾等多個領域,年銷售額7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