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古詩詞背誦方法

  古詩詞最難的莫過於熟讀並背誦全文了,背誦古詩詞有什麼辦法嗎?可以在中考中提高我們的分數嗎?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抓關鍵詞語背誦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按寫作順序背誦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熟。然後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整分聯背誦法

  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絡。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對於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如《曹劌論戰》、《出師表》等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

  嘗試回憶背誦法

  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複,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限時背誦法

  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限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

  初中語文古詩鑑賞七大表達技巧解析

  1、情景交融

  釋義:將感情融會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描摹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解析: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2、對比襯托

  釋義:在敘述和描寫過程中,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為對照和陪襯。

  例1:王維《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解析:用“花落”、“月出”、“鳥鳴”這樣的動景寫春澗的幽靜,以動襯靜,是反襯。這種表達技巧常見於懷古詩中,它往往通過今昔對比反映盛衰變化。

  例2: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解析:通過對越宮遺址對比描寫,表達盛衰無常的感慨。

  3、藉助修辭

  釋義:詩詞中用得較多的修辭有比喻、借代、排比、誇張、擬人、設問、反問等。

  例: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解析:運用了設問、比喻、排比的修辭。

  4、託物言志

  釋義:借寫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例:如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解析:託蟬言志: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5、虛實結合

  釋義:虛寫和實寫相結合。

  例: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解析:“巴山夜雨”是寫實,“共剪西窗燭”是擬虛,表達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6、使用典故

  釋義:古詩詞中常常運用典故,一方面使詩詞內容更豐富,另一方面也給理解古詩詞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7、渲染烘托

  釋義:這兩個詞本是繪畫的傳統技法,在詩詞中也經常用景物描寫來渲染某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某種心情。

  例: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解析: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的江天,織成了無邊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菸雨,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