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家庭事蹟材料範文

  先進家庭是社會評比的焦點,也是很多家長應該學習的長處,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先進家庭事蹟材料

  秋雨綿綿的清晨,家住華僑城B區的**早早來到鄰居王奶奶家中,“王大姐,下雨路滑,你的腿腳不方便,我上門來給你測測血壓。”胡阿姨熟練地從保健箱裡拿出血壓計、聽筒,“你的血壓是130/80,心跳78,蠻正常的,記得按時吃降壓藥,天氣轉涼多吃些瓜果蔬菜,注意保暖。”王奶奶拉著胡阿姨的手開心的說:“多虧了胡組長的關心,這身板真是越活越健康了。”

  這位熱心社群公益事業的胡阿姨就是**街道山明社群黨員志願服務隊的一員,同時也是片區居民小組長、治安中心樓組長。今年60多歲的胡阿姨2002年從**江南色織廠退休,曾任廠內保健站站長,在單位裡,胡阿姨就負責全廠員工的身體健康,工友們不管是有身體不適或者保健問題都會找她診斷交流。退休後,胡阿姨看到社群黨員活動及宣傳欄裡都有志願服務這塊內容,她聯絡幾個要好的姊妹一起報名參加志願服務,併成立醫療服務小組,從此每當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社群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活動都能看到胡阿姨忙碌的身影和燦爛的笑容。

  有一次,華僑城的張阿姨急匆匆地跑來找胡阿姨說:“我家老頭子昏迷了,你快幫我看看吧!”進屋後,胡阿姨給老人量了血壓,血壓正常偏高,沒有面癱和偏癱,不像是因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導致的昏迷。胡阿姨又用血糖儀測了汪老先生的手指血糖,結果血糖為2.8毫摩爾/升,典型的低血糖昏迷。她馬上從冰箱取出一瓶含糖飲料,給老人灌了下去,15分鐘後老人慢慢醒了過來。

  胡阿姨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她的先生和兒子、兒媳都從事醫護工作,在胡阿姨的鼓勵和影響下,她們全家都參與到社群公益活動中來,協助社群開展急救知識、健康知識講座、廣場醫療服務、居民保健服務等相關活動。作為醫護工作的惠夏,在中國骨髓庫捐贈骨髓幹細胞,他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能夠挽救一個生命,對自己來說是一次生命的飛躍。他還資助貧困山區的兒童600元每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胡阿姨每年都要在社群開展老年人心血管保健知識講座、廣場志願服務活動不少於6次,為社群居民上門義診多達300餘人次。胡阿姨常說:“居民去醫院看病,醫生由於忙碌只能按病開方,缺少與患者的溝通和了解,現在我是一名社群醫護志願者更需要與居民交流,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建立康復的信心。”今年上半年,胡阿姨通過在醫院上班的兒子買了500只pm2.5口罩,免費發放給社群居民,受到居民們的一致好評:胡阿姨真是我們的健康守護神啊。

  社群的平安幸福離不開胡阿姨一家這樣的奉獻者,鄰里的健康和睦離不開胡阿姨他們這樣的守護者,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社群黨員志願服務理念下,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社群公益事業中來,為構建和諧社群添磚加瓦。

  

  **一家是北橋社群吉浪浜一戶普通的人家,已經97歲高齡的她在吉浪浜生活了近一輩子,家庭中尊老愛幼、和睦平等的良好家風也為其他的居民津津樂道。

  一、夫妻和睦好妻子

  整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大部分得益於夫妻關係的和諧,**一嫁進這個家,就決心要做一個好妻子。在家庭裡,**夫妻兩人互敬互愛,她常說,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性格、脾氣都不一樣,難免有點磕磕碰碰,這就需要彼此多些寬容。因為關係和睦,他們夫妻兩人成了村巷上的模範夫妻,鄰里之間有夫妻鬧矛盾的,常會來找她傾訴,有哪家新娶了媳婦的,也要前來向她取取經,好讓日子過得更加幸福美滿。如今,**的丈夫已經去世了三十年,可是每每提及,她臉上依然會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二、孝敬公婆親勝女

  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順這一傳統美德。“嫁到這個家裡,公婆就像我的父母一樣。”在對待公婆方面,她始終堅持以身作則,將心比心。平時對長輩噓寒問暖,關心她們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齊吃飯時,總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裡夾,讓她們多吃點。上街時,也會惦記著給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有一年,婆婆生病,高燒不退,**一夜沒睡,守在婆婆床前,不時地給婆婆擦身體降溫,更換額頭上冰敷的毛巾,等到天亮婆婆的燒退了,她又開始操持一天的家務。大家都說她們婆媳倆感情就像母女一樣。婆婆每次和人說起,都由衷地高興自己又多了一個“女兒”。

  三、以身作則育後代

  **生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從小**就告訴孩子們做人的道理,比如要忠心報效祖國、孝心善待尊長、誠心與人相處,愛心奉獻社會,要勤於動腦多學事、肯於專心往做事、樂於助人做好事、嚴於律己不惹事,這些大道理,**用樸實的語言、抑或是用小時候母親講給自己聽過的故事,再轉述給孩子們,總會在每一個臨睡前的夜晚,讓孩子們在愛中成長。除了言傳,好家風的造就還得益於**的身教,正是**對家庭無私的奉獻和付出,讓下一代耳濡目染。六個子女都很孝順,兄弟姐妹之間互幫互助、和諧有愛。

  如今,**與大兒子馬培均住在一起,馬培均說,在那個年代,母親拉扯六個孩子長大十分不易,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兄妹六人更不能忘記養育之恩。他提出,家中六個孩子,每週至少一次要看看老母親,這一提議得到了兄妹5人的一致贊同,多年來風雨無阻,有些離得近的孩子,甚至天天回家看望老母親。為了母親身體健康,他們每次回家總會買些水果、鈣片、營養品等,讓老人增加營養、滋補身體。逢年過年時,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家,讓**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今年97歲高齡,身體看起來依然卻還是很好,臉上也總掛著和藹的微笑,尊老愛幼、和睦平等的一家,是她成為了真正的“老壽星”。

  關於先進家庭事蹟材料

  本是年逾花甲的退休老人,卻義無反顧的做起了社群居民“代言人”,在社群大大小小的活動中,總是能看見她身體力行的身影,她就是社群好人閔婉清。退休後的她,一直熱心為居民服務,甘願為社群做奉獻,受到了居民群眾的交口稱讚。

  家住金域藍灣的閔婉清,今年已經71歲了,丈夫去世好幾年,兒子在供電局工作,兒媳從事教育工作,孫女也如願考上大橋中學,可以說是順心如意了,但她覺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多年來,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愛心,傳播禮貌風尚,淨化社會風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金域藍灣支部書記,她所在的支部被評為“五星級黨支部”,她也曾評為蠡橋社群“優秀黨務工作者”,這些榮譽都離不開她辛勤、任勞任怨的付出。

  “退休後,閒在家裡,看看電視,散散步,日子總感覺缺少些什麼。社群志願服務者幹了不少好事,心一熱,我也加入了進來。”閔阿姨說。她為小區業主反映的下水管道不通、地下車庫滲水問題,東奔西跑,到社群及相關部門反映問題,自己牽頭並帶動小區內黨員一起落實,並聯系維修人員,很快解決了問題。在金域藍灣成立業主委員會的過程中,積極帶動片區黨員參與,讓業主委員會成功選舉成立。從這些小事中能感受到:人活著要有追求,要有思想,要有境界。所以,一向以來,她都能夠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待學習工作、待人接物。閔阿姨在單位工作期間,曾做過管理工作。21年的退休生活,讓她越來越熱衷於做群眾工作,在小區建設中,她總是走在前頭。她說:“我是一名黨員,雖然退休了,但不能過清閒的日子,要做一些對大家有意義的事!”

  她時常教導孩子:“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需要幫助的人還是挺多的,在我們享受的同時也有人在受著磨難,所以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兒子邵華說道。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所做的事是每個社會公民所就應做的平凡小事,但他們懂得:幸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用心照顧對方,用情建設家園,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明白珍惜。在建立和諧社會成為主旋律的今天,他們的家庭無疑是一個和諧家庭的榜樣!值得我們每個家庭學習和推廣。如果每一對夫婦、每一個家庭、都能樂觀向上、互敬互愛、任勞任怨,那麼平凡生活就會變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會變得美美滿滿,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