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需注意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肺主秋,肺氣虛,則人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下降,易生悲傷;肺主養收,所以肺要以養為原則,適當進補,才能長壽健康。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秋季養生6個事項要注意

  1、細嚼慢嚥

  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吃飯吃的太快的話,那麼我們的消化系統就會分泌的不多,因為造成消化不良。

  2、吃應該吃的食物

  你應該多吃一些五穀類的,多吃豆類,蛋、魚以及一些瘦肉等,還有一些新鮮的蔬菜和瓜果也是要吃的哦。

  3、睡前不要吃飯

  其實隨著天氣慢慢變冷,那麼人們要養生一個睡覺早的習慣,不是像夏季那樣很晚才睡覺了,當然在睡覺前最好是不要吃東西。

  4、休息很重要

  一個良好的睡眠對於飲食是很關鍵,當然我們在吃飯之後不要立馬就去運動,而且也不要去直接躺下來或者去看電影等等。

  5、定時定量

  飲食的規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其實一定要養成才好,千萬不能為了一頓飯去暴飲暴食,這樣對於我們腸胃是很不利的。

  6、忌不吃早餐

  早餐,秋天很多人都是比較乏的,一些人不願意去吃早餐,如果是長時間不吃早餐的話,那麼對於上午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說每天我都要去要吃早餐,這樣才能不會導致身體不適。

  秋季養生常識

  一、營養原則

  秋季三個月的飲食總原則: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減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澀的水果、蔬菜。秋季的養生準則與春夏兩季截然不同,是以養人體陰氣為本。飲食以滋陰潤肺,回收陽氣為主,即平穩地完成夏冬兩季熱、冷的交替。多食性溫之食,少食寒涼之物,以鞏固攝人體內的正氣。由於天氣乾燥、涼爽變化不同,飲食原則可依據節氣的變化相應調節。

  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嘴脣開裂等氣候乾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食物或藥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早晨飲淡鹽水,晚上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祕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

  二、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米、小米、玉米、蕎麥、大麥、小麥、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漿、扁豆等。

  2、肉蛋奶的選擇:羊肉、牛肉、鴨肉、魚類、豬腰子、豬肺、鱉肉、烏骨雞、鮑魚、鱔魚、蛋類、奶 類等。

  3、蔬菜的選擇:豆芽、菜花、菠菜、胡蘿蔔、茄子、蓮藕、甘薯、馬鈴薯、山藥、芋艿、芹菜、小白菜、萵筍、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選擇:橘、柚、葡萄、柿子、梨、蘋果、棗、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三、飲食禁忌

  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素滯留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