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介紹

  隨著現代人們運動意識的提高,太極拳運動已經越來越越普及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關於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學習,我們需要掌握它的來歷和特點。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是馮志強老師集畢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練達化境後而總結創立於世的優秀拳種,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形成體系,九十年代開始在國內外傳播。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六合內功之精髓,直接表達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即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田混元氣為根本,依太極陰陽之理,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內外合一、混元一氣的上乘功夫。

  由此可見,想要學好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我們還需要掌握纏絲勁的學習。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以混元內功為本,以拳械套路和單式操練為體,以推手和散手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較大的提升與發展,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在修煉內容上形成了“內外俱煉,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練功原則。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將養生與技擊兩方面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既有極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又有極強的技擊防身功效。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極拳發展中出現的“體操化”、“外家化”和“紙上談兵”的弊端,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理精法密,內容豐富,體系完整,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極內功”、“心意混元太極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極推手”等三部分構成。

  該拳法理論基礎全面,融合了陳式太極拳的相關特點,注重內功、拳械和推手的訓練。

  這三部分雖各有修煉內容和特點,但又互為一體,密不可分。拳以功為本,功以拳為用,拳功一體,體用兼備,真正體現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和原本練法。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技擊32式

  1、恢復古典太極的本來面目,保持中華武術的技擊靈魂。速度快,爆發力強,剛多柔少,連綿不斷,氣勢磅礴,招招式式都具有鮮明的技擊功能。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有人與我為敵,則依其變,順其勢,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

  具實戰性的陳式圓形推手

  檢驗拳架的試金石,知己知彼提升的訓練方法。

  陳式心意混元內功心法

  1、採在地陰陽之精華,修煉後天以補先天,內功為太極神勇的基礎物質。養氣生精,按摩臟腑,疏通經絡,調節三焦,互補培元。

  2、打通任督二脈,體內真氣鼓盪,內勁十足,隨著內功日漸深厚,功助拳威,如猛虎下山,威勢難擋,疾如閃電,迅似驚雷。

  拳法特色

  1、馮志強老師所傳授的混元太極拳二炮錘,保留了原來71個拳式,按照混元太極拳功法原理進行昇華。

  2、對原來二路炮錘中的發力動作按混元太極拳的要求,以意鼓氣、以氣催力,肢體鬆弛,掌心含空,拳心含空,達到練意不練氣,練意不練力,從而更徹底地體現了太極拳的原本真意。

  3、針對現今陳式太極拳傳統二路炮錘傳承中出現的"外家化"弊端,具有正本清源之功效。

  陳式混元太極刀

  1、陳式混元太極刀陳式混元太極刀具有鮮明的內家刀特色,共有38個刀式。該套刀法風格樸實厚重,威武曠達,頗有大將之風。

  2、刀法纏繞圓活,剛柔相濟,輕沉兼備,慢中有快,快中含粘,故又稱“混元太極纏刀”。

  3、混元太極刀是混元太極拳本家刀法,具有武相,與混元太極劍相得益彰,共同體現了混元太極拳的拳種風格。

  陳式混元太極劍

  1、陳式混元太極劍具有鮮明的內家劍術特色,共有48個劍式。該套劍法風格瀟灑飄逸,仙風道骨,頗具帥氣。

  2、它包含十三種劍法、沾粘連隨四勁力和五行步法,輕沉兼備,突出身法。

  3、混元太極劍是混元太極拳本家劍法,具有文相,與混元太極刀相得益彰,共同體現了混元太極拳的拳種風格。

  拳法理念

  混元太極拳是將太極拳、心意拳熔為一體,太極拳旨在周身纏絲,內纏外繞,周身一家,執行丹田一粒混元氣,修煉後天以補先天。

  心意拳旨在周身六合,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貫通心意,通三節、達四梢、走四象、運五行並相合一氣,修煉先天以壯後天。

  混元太極拳以混元養氣、採氣內功為本,以器械套路及單式操練為體;以推手、散手為用。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肉。在練法上崇尚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易斷,練氣易滯,練意則通,貴在精神。

  拳功著重養氣、採氣、行氣、運氣,旨在生元、培元、壯元、混元。在內氣壯大的基礎上,積蓄真元之力,以意行氣,按竅運氣,採用自然呼吸。

  拳法上不允許縱跳發力,震腳亂抖,避免外傷筋骨肉,內傷精氣神,從而使練功者靜心、放心、專心地進行修煉。

  混元太極拳在練功思想和修煉內容方面形成了"內外懼練,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的風格特點。

  在修煉方法上形成了"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的風格特點。在練法要訣方面形成了"內外合一、上下相隨、周身一家,混元一體"風格特點。

  拳法階段

  關於心意混元太極拳的技擊,從總體上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

  初學心意混元太極拳一般採用活樁慢練、去僵求柔的方法,堅持用意不用力,特別是在套路熟練後,引拳一招一式要中定、混元,不能圖省事一帶而過。

  這一階段不要求與人推手,較勁。因為此時整個身體的放鬆程度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如一較勁便不自覺的易使僵勁,這樣會影響下步演練。

  另外有的人刀劍棍棒懼練但練心意混太極拳時卻動作漂浮,不紮實,其原因就在於內部氣滯,經絡不通。

  所有初學者切勿求急而貪一日之功,要知道這一階段是打基礎,基礎打好了則日新月異,否則,就是枉練上幾十年到老還是一場空。

  功道成熟階段

  經過數年修煉行拳如行雲流水,功道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每隔一個階段得改變練法,否則就會越練越沒味。

  馮先生說拳練到一定程度,隔一段時間非改不行,否則你就會停留在一般一般水平上難以進步。從無數的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樣才能達到上乘功夫。

  一般來說,這一階段可以與人推手較技,但以化引為主,不用拙力。

  高階階段

  太極不是不打人,只是功夫不到時,若練功圓滿時,點打技擊不露形。馮志強先生積56年之功力,拿人於談笑間,擲人與無形中。這一時期在練功上注重於內外混元功的練習,外避風寒,內練三丹,拳不練可以,內丹必不可少。

  三場集一身,三丹融混元,人物合一體,技擊威力顯。具備上述特點,與人較技氣罩彼身使之失靈,運用混元內功內纏外繞,螺旋進退,亂環引空,點打要穴,擲之無形,是謂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