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需注意的方面

  秋季是一個特別的季節,氣溫驟降容易引發感冒,而氣候也漸漸乾燥,對面板以及身體的水分平衡較大影響,因此需要增強抵抗力,並且適當補氣滋陰,才有助於健康度過秋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秋季養生法

  秋季萬物成熟,果實累累,正是收穫的季節。但是氣溫由熱轉寒,早晚溫差較大。此時,陽氣漸收,陽氣漸長,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機體的陽氣隨之內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記憶體陰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髮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陰氣由疏洩轉向收斂、閉藏。秋天氣候轉涼,要早些睡覺,以順應陰精的收藏,又宜早一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舒長。另外適當早起,適當做一些晨練,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又有益於肢體功能活動的鍛鍊,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二、要適當“秋凍” 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還不至於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鍊,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的變化。“秋凍”就是說“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洩。秋季應順應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但是“秋凍”還要根據天氣變化來決定,應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冷為標準。進入深秋時就應注意保暖,若氣溫驟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靜養神 秋季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秋風秋雨易使人感到蕭條、淒涼,勾起憂鬱的心緒。尤其是老年人容易產生情緒低落,多愁善感。這時候最好多聽一聽音樂,或靜下來讀一本好書,或與好朋友聊天,或到戶外散步,這些都能排解苦悶的情緒。中醫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認為,秋天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收斂神氣,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四、要適當運動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即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專案,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應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來選擇運動專案,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練氣功等。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在嚴冬來臨之前,體質會有明顯提高,大大增強抗寒耐凍的能力。

  五、要護膚保健 秋季隨著天氣的變冷,人的肌膚不能馬上適應這種變化,血液迴圈變慢,面板乾燥,容易出現細碎的皺紋,尤其是在眼睛周圍。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對面板的護理。除了要多飲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類等外,還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荷爾蒙的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平衡可因心緒的變化直接反映在面板上。因而面板的變化與情緒有很大的關係。此外,藥物、按摩、化妝、面膜等美容護膚保健方法,不僅適用於秋季,其他季節也可採用,只是在秋季更應重視罷了。

  六、要防病保健 秋季氣候變化較大,若不謹慎起居,則容易使一些慢性病在秋季發作。尤其是老年人,體溫中樞的調節功能減弱,對外界寒熱的刺激反應較遲鈍,若不及時增減衣服就很容易患病。如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加上花粉、塵埃、煤氣、冷空氣等過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發作。慢性咽炎的患者,由於秋天氣候多晴少雨,氣候乾燥,容易誘發咽炎的發作。因此老年人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要防止在秋季復發。

  七、要性事有節 在性生活方面,中醫認為在秋冬之令,應注意順應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這點對中老年人特別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陰氣將由旺盛而趨向逐步減弱。故中老年人精力漸衰,是自然的趨勢。中老年人節慾,以養腎精,可延緩衰老的過程,達到長壽目的。

  養生的方法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新增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專案進行鍛鍊,如爬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蔘、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