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要注意的相關要點

  秋分過後老百姓開始注重飲食上的調理和進補,但有一些不科學的進補方案反而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秋分養生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秋分養生要注意的事項吧。

  秋分養生要注意的事項

  1、護體

  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風多幹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據清遠市人民醫院中醫科的孟醫生解釋,秋季感冒的病人,剛開始的時候是鼻咽部黏膜皺縮而感覺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幹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孟醫生提醒,由於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竅,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乾燥和陣發性較重的乾咳等症狀。如果僅以咳嗽為主症者,則稱為“秋燥咳嗽症”。

  2、運動

  以輕鬆平緩專案為主

  秋令時節,如果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臥牛之地”的功夫,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神志。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四個方面,運動時防止受涼感冒。秋日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比較低,不要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而是應該等到身體發熱後,才可脫下衣服。鍛鍊後還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3、進補

  重藥物輕食物不可取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五方面的內容。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4、飲食

  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秋分禁忌吃的食物

  1、痰溼質人忌食肥甘油膩。

  2、禁寒飲,如各種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凍飲料等。這類冷食有礙脾胃,對水溼運化不利。胃寒的人更應忌食生冷的食物。

  3、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老年人忌食大熱大補之品。

  4、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

  5、熱證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哩粉、咖啡、濃茶等。

  6、患有面板病、哮喘的人忌食蝦、蟹等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