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秋季養生祛溼湯有哪些

  秋季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季節,因為不像夏天那麼炎熱,也不像冬天一樣寒冷,但是秋天卻是溼氣大、乾燥以及脾氣容易暴躁的季節。為此,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廣東秋季養生祛溼湯,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廣東秋季養生祛溼湯

  1、薺菜茅根脊骨湯

  材料:薺菜***鮮品***60克,白茅根***鮮品***30克,豬脊骨400克,生薑3片。

  做法:將薺菜、白茅根洗淨,切段。豬脊骨洗淨,與薺菜、白茅根、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清熱利溼、健脾消暑,適合夏季養生保健食用。

  2、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薑3片。

  做法:各藥材洗淨、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淨剖開,去髒雜,可不剝去鴨內金,洗淨;臘鴨胗溫水浸泡,洗淨;豬月展肉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

  功效:健脾祛溼、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溼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溼良藥,可用於脾虛有溼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洩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溼、消食開胃之效。

  3、生熟薏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生、熟***即炒***薏米各15克,白果8個,腐竹皮1張,豬肚500克,生薑3片。

  做法:生、熟薏米,白果洗淨;腐竹皮浸開;豬肚洗淨、翻轉,用鹽或生粉搓洗數遍,再衝淨;適量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清熱利溼、醒胃。

  4、黃芪補氣健脾湯

  材料:黃芪25克,黨蔘20克,薏米仁20克,烏雞5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將烏雞、豬瘦肉焯水後備用,其他材料分別洗淨;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放鹽即可。

  功效:黃芪其性溫味甘,能益氣固表;黨蔘能養血生津,主治脾肺虛弱;而薏米仁性涼味甘,能健脾、清熱祛溼。此湯能補中氣而又理脾胃,適合春夏之際,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

  5、薏仁豬腳湯

  材料:薏仁30g,乾淨豬腳一隻約半斤。

  做法:薏仁碾碎,豬腳洗淨剁塊與薏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黃酒、姜及清水1500毫升,蓋好。先用猛火煮滾,除去湯麵浮沫,再用文火煨約2小時;待豬蹄爛熟後,依次加入鹽、醬油、蔥、胡椒粉。

  功效:健脾益胃、利溼、壯腰膝。

  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夏季清熱祛溼湯的五種做法,你不要錯過了。

  6、土茯苓赤小豆湯

  材料:土茯苓30克、祛溼豆50克、赤小豆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薑3片。

  做法:土茯苓、祛溼豆、赤小豆均浸泡、洗淨,陳皮去瓤;豬瘦肉洗淨,切塊,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有清熱、祛溼、解毒的功效,同時亦是暮春初夏時家庭祛溼健脾的養生湯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7、乾土茯苓木棉花鯽魚湯

  材料:土茯苓、木棉花、炒扁豆各50克,蜜棗3個,白鯽魚1條,生薑3片。

  做法:各物洗淨;蜜棗去仁;白鯽魚宰洗乾淨,煎至微黃,灒入少許熱水,然後和所有材料一起下瓦煲,煲里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大火滾沸改小火,滾約1小時後,下鹽便可。

  功效:祛溼除困、健脾利水。

  8、沙葛豬骨湯

  材料:沙葛500克、豬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棗2個、姜2片。

  做法:赤小豆、眉豆、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豬扇骨斬大件,洗淨,汆水撈起;沙葛洗淨,去皮,去筋,切塊。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溼,健脾開胃。說到祛溼,赤小豆、眉豆和扁豆都是“能手”,再配以當令且能清熱生津的沙葛,是夏季可常飲用的湯品。

  9、五指毛桃茯苓燉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陳皮5克,鹽少許。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淨後浸泡片刻;瘦肉洗淨切成塊,汆水撈起備用;用湯煲煮水,沸開後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煲一兩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溼,益氣健脾。五指毛桃被稱為“廣東人蔘”,又有“南芪”之謂,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肺、利溼舒筋之功,補而不滯。茯苓與五指毛桃合用具有祛溼化滯、健脾開胃等作用。適用於脾虛浮腫、食少無力。

  廣東秋季養生祛溼茶

  1、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秋季養生飲用。

  2、茯苓薏米薑茶

  做法:茯苓15-20g,薏米20g,生薑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鐘。加入生薑,點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水差不多隻有一碗時,關火,趁熱喝。第二次喝的時候,繼續加一碗水,煮開後煎20分鐘。還可以再喝一次,繼續加水,煎20分鐘。

  功效:茯苓不僅能夠祛溼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再加上喝健脾胃一起,這樣就更加的適合胃不好、胃寒的人飲用。

  3、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4、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適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鍋,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鐘,去渣留汁,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祛溼,涼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有痔瘡大便不暢或大便帶血的人群飲用。

  5、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6、辛涼飲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溼的上品,暑溼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溼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溼的能力,避免溼氣再次侵犯。

看了的人還看:

1.秋季寶寶養生吃什麼好

2.兒童秋季吃什麼食物好 

3.寶寶秋季吃什麼潤肺

4.9個月寶寶秋季食譜

5.兒童秋季飲食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6.小孩秋燥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