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演講帶動聽眾的心

  下面是小編總結的一些關於成功演講所要學習的資料,供你參考。

  成功演講的要素一: 穿著

  "第一印象就像發射火箭一樣重要,你永遠不可能給別人第二次第一印象"。一個統計報告顯示,在失敗的銷售中,80%的原因在於給對方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一名講師在臺上和大家講述自己觀點的過程,其實也是銷售自我的過程。你站在臺上的一剎那,下面的聽眾就已經不認同你,那麼無論你將要演講的內容會有多麼地精彩,這個演講就已經是失敗的了。作為一名講師,你要看上去就符合人們心目中對於成功人士的定位。然而遺憾的是,今天還有很多講師在穿著方面極不專業,甚至有些講師的穿著讓你感到滑稽。關於職業的穿著,推薦大家看國際著名形象設計師英格麗女士的《修煉成功》,裡面有非常專業的闡述,筆者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需要強調的是,要特別注意細節,比如杜絕頭屑、保持口氣的清新、袖口一定要清潔、皮鞋的光亮度等等。專業化就是注重細節。

  成功演講的要素二:肢體語言

  有效資訊的傳遞,55%是通過肢體語言,38%通過語調、語速,7%來源於內容。特別在講臺上,肢體語言就更加關鍵。試想,如果一個講師在臺上口若懸河,但卻沒有任何肢體語言,如同木頭一般,不是很滑稽嗎?好的肢體語言是開放的,整體的要求是協調、自然、大氣。首先,腳的站法,作為男士應該是雙腳自然分開同肩寬,給人以穩重、大氣的感覺。而作為女士,雙腳的站法是成丁字型最為合適。整個下盤要穩,腰和肩不要經常晃來晃去,正如中國古話說的"站如鬆"。關於步伐的移動,不益過多,過於頻繁的移動會讓聽眾的視線也隨之移動過多,從而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同時,移動的頻率也應根據會場的大小而定。關於手勢的運用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而言,手勢要和你所講述的內容相符合,多用開放性的手勢,避免封閉性、攻擊性、習慣性的手勢,比如手心向下做拍打狀,用手指指人,長期重複一個固定的動作等。

  同時,整個手勢的運用也有一定的活動範圍,合適的範圍是腰以上,肩膀以下。除非是大型的激勵會議,否則不要出現過於激烈的手勢。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臺上,不要抓耳撓腮,這樣的動作常是無意識的,但會極大地影響到你在聽眾心中的專業程度。 頭部的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這也是很多講師不太注意的地方。頭部的頻繁晃動和身體的頻繁晃動和移動一樣,會給人不穩重、甚至是煩躁的感覺,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頭部和肩膀一起移動,比如當你要和某個聽眾交流眼神或凝視某處,不要直接把頭偏過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頭部和肩膀身體一起移動到另一個方向。

  關於面部的表情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們經常說"微笑是人際交往的第一通行證"。而作為一個專業的講師,只是會微笑還不夠,你還要學會將面部的表情和你所講述的內容、現場需要的氣氛、情緒很好地結合起來。一名出色的演講者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他會通過自己的表情將內容和情緒感染到聽眾。 最後要談到的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回憶一下你所聽過的最讓你有收穫和有感觸的課程,你會發現那天的課程就象是為你一個人講的,對嗎?但現場有好幾百人,甚至上千上萬的聽眾,是講師特別地關照你嗎?不是的,事實上,如果你去問當場的聽眾,他們都會有和你一樣的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是眼神的交流。一名優秀的講師,會在現場和每一個觀眾做眼神的交流,不只是和你對視,更重要的是,他通過眼睛和你交流情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堂課是他專門給自己講的原因了。那麼什麼樣的眼神是最被聽眾接受的呢?

  成功演講的要素三:有效地入題、破題、點題的演講

  1.成功的演講入題要快

  要使聽眾儘早進入自己規定的主題,就必須重視入題的速度和方式.既要“開門見山,一針見血”的“快”,又要有邏輯上的懸念、起伏和跌宕。

  欲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要開門見山,以期迅速將聽眾帶入規定情境和思路中去.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起初草稿上是從馬克思夫人的逝世說起,進而才進入自己的題目.後來恩格斯對此進行了認真的修改。

  在後來的定稿中,他採用單刀直入的入題方法,直接講馬克思“停止了思想”“永遠睡著了”,這樣就迅速將聽眾引入到沉痛和肅然的既定情境之中,比原稿那種緩慢的節奏強多了。

  其次是講究懸念和曲折,以引起聽眾的關注.有時候入題更需要講求一定的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講求一點邏輯懸念,方才有利於入題的引人入勝。如不妨多用一點言辭,以懸念抓住聽眾心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重視。

  最後用強烈的反差、對比來引出自己的題目,以期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主要指以對比、對照和映襯之類的修辭手法,來引領和匯入自己的話題。

  2.成功的演講破題要準而奇

  演講中,入題並不等於破題,二者的區別在於:入題只是引導進入設定的題目或論點的方式,而破題則是提綱挈領地進入各個論據或闡述的要點之中.破題的意義在於,可以決定“主幹”的發展方向,讓聽眾對演講初見端倪,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可見,破題可使聽眾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演講者的思路走,是關乎演講成敗的又一重要環節。

  大致說來,可選擇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立一個定句並加以強調,來作為破題的“標誌字元”或“標誌語符”,以期引起聽眾的注意和重視。如《論男子漢》的演說中,作者為了論述“男子漢”最突出的特徵——勇氣,故意使用了“勇”的對立物,即一個“難”字來作為破題的標誌字元。

  二是用語義的轉折、對立等手法來製造“波瀾”以實現破題的目的,並給人以警醒、新穎的意境和感受.如道格拉斯在《譴責奴隸制的演說》中,入題時使用了提問的方式:“為什麼今天邀我在這兒發言?我和我所代表的奴隸們,同你們的國慶節有什麼相干?”接下去他沒直接指出“廢奴”這個主旨,而是聰明地選擇了“國慶”,以及與全體美利堅公民歡樂氣氛相反的心情的詞兒——“淒涼”來破題,一開始就引起了聽眾的同情。

  三是使用自問自答的方式來破題,以期給聽眾以隨和而親切、警醒又奇特的感覺.丘吉爾在擔任首相時發表的就職演說就用了兩處設問來加以論述,當然也可以看做是為破題而設立的標誌語了.他說:“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要說,我們的政策……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管一切代價……也要贏得勝利。”

  3.成功的演講點題要新而深.

  點題要新而深,主要指的是最能點明演說目的、主旨的那些話,即通常所說的“警句”“文眼”之類。以下是幾種可供的形式。

  一是用感情色彩濃烈的詞語來點題,以期引起聽眾內心的共鳴。這種共鳴的實現,也是符合演講的第一人稱語言角度的特性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說,為了點明題旨以增強感染力,就反覆“描述”了“我夢想有一天”的情景。

  二是使用點出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難以磨滅的餘響和值得咀嚼的東西.警句得來並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將情感和理智融為一體,並輔以反覆、倒序、排比等多種加強論證的言語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與方法,也是有可能留下警句名言的。

  三是藝術地運用熟語,以期聽眾受到感染並樂於接受自己的觀點。熟語,包括成語、民謠之類,通俗易懂,人們耳熟能詳。對此,切不可視之為下里巴人而妄加輕視與貶低.如果演說時,我們對此能藝術地加以改造和利用並糅進其他修辭手段加以強化,也有可能賦以新意並鑄成警句,從而給人以藝術享受與心靈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