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聽眾情感共鳴的演講口才

  眾所周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心理學認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都離不開情感的伴隨,情感猶如強大的驅動力,是人類從事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內部力量。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應該高度重視情感的作用,有意識地抓住演講中的一些“動情點”,用情感去感染聽眾,打動聽眾的心靈,給聽眾以激情和力量,有效地喚起聽眾的情感共鳴,把聽眾帶入一個既飽含情感又充滿理性的崇高精神境界之中,使之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取得演講的最佳效果。

  下面根據一些演講成功範例,談談演講者怎樣抓住“動情點”的問題:

  1、由事及情——以典型事例為“動情點”

  在演講中,把濃郁的情感寓於典型事例的敘述之中,以典型事例為“動情點”,由事及情,融情於事,使演講者要表達的情感有所依附,更易於聽眾感知,從而取得喚起聽眾情感共鳴之效。

  例如,解放軍某部何毅同志演講《龍骨軍魂》時,聲情並茂地講到:

  當您登上昆明開往成都的列車,往西北方向行駛200多公里,就會路過一個叫龍川峽谷的地方。當列車穿過一條1500多米的隧道,眼前便呈現出一座平均高度30米、長2400多米,用37根擎天大柱撐起來的鐵路大橋。這座大橋橫跨峽谷兩側群山,聯通了千里“成昆線”,它叫做“龍骨甸大橋”。

  當初為了修建大橋,16名鐵道兵戰士被埋在了塌方的隧道中。在澆鑄第17號橋墩時,一位年僅19歲的鐵道兵戰士不慎摔入了30多米深的橋墩框裡。然而,他的遺體無法取出,於是在一位將軍的主持下,全師官兵圍在橋墩旁,向這位戰友敬了最後一個軍禮,然後,用水泥將他和大橋緊緊地澆鑄在了一起。

  在這裡,演講者以讓人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典型事例為“動情點”,通過飽含感情的敘述戰士們用崇高的犧牲精神熔鑄成的“龍骨軍魂”,深深打動了聽眾,喚起了聽眾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得每一位聽眾聞之動容,靈魂得以淨化,思想為之昇華。

  2、由人及情——以典型人物為“動情點”

  在演講中,切忌空泛的“煽情”,演講者表達情感最好應有所依託。以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為“動情點”,由人及情,情因人生,可以有效地喚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例如,甘肅省孫堅在教師節的演講《師愛無聲》中的一段:

  貴州省鄉村民辦教師陸永康,剛出生九個月,就因小兒麻痺症致使雙腿終生殘疾。二十歲時,他開始了跪著授課的教書生涯。他的事蹟,感動了中國。著名相聲演員侯耀華在給陸永康頒發“三農人物”奉獻獎時,“咚”的一聲就跪了下來,他說:“當我知道要給您頒獎的時候,我只想著一件事,您跪著講了三十六年的課,今天,我應該給您跪。”侯耀華這一跪,代表了所有人,對那些默默無聞、甘心奉獻的老師的深深敬意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