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與孩子的老師溝通

  交流孩子在學校裡學習、生活得怎麼樣,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而最瞭解孩子情況的人要數老師了。那麼,家長如何恰當地向老師瞭解情況,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有效溝通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與孩子的老師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與孩子的老師溝通的方法:孩子犯錯誤時,要怎麼與老師溝通

  1. 見到老師和孩子之前,做一些讓你感覺好起來的事情,冷靜!冷靜!再冷靜!因為只有在我們冷靜的時候才能理智地思考問題。如果做不到完全冷靜,可以對孩子表達你的感受和想法:媽媽確實很生氣也很失望,因為我認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切記不帶對孩子的評判:你怎麼這麼壞!你這個不誠實的孩子!***

  2. 永遠在最糟糕的情況裡找出事情的積極面,以積極的方式提起這個問題:“你用違反重大規定的方式來爭取考A,看得出來,好成績對你來說一定很重要,媽媽也很希望你能考A,但是這麼做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幫助嗎?這麼做對你自己帶來的是什麼?除了作弊,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標呢?

  3. 此時沮喪的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和支援:媽媽願意和你一起面對這個難題,我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

  4. 糾正之前先關注解決辦法,而不是追究不可改變的過去,讓孩子陷入在愧疚裡:“我相信老師和媽媽一樣,都是很關心你的”。和老師溝通:能不能先讓孩子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看他自己有沒有想到一些合理的解決辦法。***孩子通常在這個時候會感到後悔和恐懼,先讓孩子說,會賦予孩子承擔責任的勇氣和力量***

  當我們做完一個友好的討論,孩子在一種不被追究錯誤帶來的恐懼和羞辱的氛圍中,去學習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一種最有力量的鼓勵。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愛、自己只是做了一個錯誤的行為並且有機會去做出改變和彌補,他們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很大程度上會改變。

  我們首先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引發孩子不良行為的原因?承擔起自己在造成孩子問題中的責任。承擔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並不意味著我們應當感到羞愧和愧疚,“我真是個太失敗的父母了!”問問自己:

  “孩子感受到的是無條件的愛嗎?我有沒有哪些行為和言語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愛好成績比愛我多?”“只有我考A,才能得到媽媽的愛。”

  “我給孩子的期望是不是太高,壓力太大了?“ “我是不是控制太多了?”“我想要試圖掌握孩子在學校每一天的作業和其他一切動靜嗎?”

  --- 如果孩子看到我們為這個問題承擔起了責任,他們就會願意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那部分責任。

  我們沒有看到責罵、訓斥、說教、講道理、嘮叨,是不是就等於放過了孩子呢?他們不得到教訓怎麼會反省?會做得更好?

  “ 孩子們通常不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做出的決定。然而,他們未來的行為就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例如,一個孩子可能在潛意識中認定“我是一個壞孩子”,並會繼續扮演“壞”的角色;而另一個也認定自己“壞”的孩子則可能會變成一個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以此來求得他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的愛。因此,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長期效果,而不要被當時的短期效果所愚弄。基於受到懲罰時所產生的這種感覺和潛意識中的決定,孩子們不可能形成積極的人格。”

  與孩子的老師溝通的方法:與老師溝通的三個方法

  問題一:

  沒時間和老師溝通

  建議:聯絡不在次數多,如果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和老師交流,可以通過簡訊和電話,簡單向老師說明家裡的情況,請老師配合。

  問題二:

  缺乏和老師交流的經驗

  建議:如果不習慣直接面談,可以給老師發簡訊,熟悉之後再決定交流的方式***電話或面談***、時間,如果覺得孩子沒什麼問題,也可以向老師說明,等到家長會上再交流,讓老師知道你對孩子的關心。

  問題三:

  交流僅限於家長會

  建議:有的家長平時不怎麼和老師聯絡,只在家長會上與老師聊一聊,但這個時候老師和每位家長交流的時間有限,效果也不會太好。時間允許的話,隔一兩個月和老師見面或打電話聊一聊,不要等到孩子有問題,才和老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