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與孩子溝通

  老師如何與您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你如何走進孩子那純真和幼小的心靈,那麼作為老師,您該如何做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老師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老師與孩子溝通的方法01

  1、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

  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平時與幼兒說話時應儘量注意保護孩子的“面子”。

  小班的幼兒偶爾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褲子不願意告訴老師,怕老師說:“你怎麼會尿褲子?”這樣一說,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會笑話自己尿了褲子,被大家笑話多沒“面子”呀,只有自己忍著。如果我們能多為孩子考慮一下,照顧孩子的感受,蹲下來親切地、輕聲地說一句:“沒關係,我們悄悄地去休息室換上乾淨的褲子。放心吧,我會替你保密的,小朋友們不會發現的。”我想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有顧慮了,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2.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裡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伙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援幼兒的探索。“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所以,我們應常說,“請”、“沒關係”、“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

  3.因人用語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

  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採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老師與孩子溝通的方法02

  ***一***用愛心接納每個孩子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都不同,他們在學校裡的表現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人師者應深切體會這一點,用心接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聰明、駑鈍、整潔、邋遢、乖巧或淘氣,他都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個體,需要被接納,也唯有老師用心接納,孩子才能把上課當成一種享受,而樂意留在裡面學習。

  ***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學生感到最痛苦莫過於誤解,最快樂的莫過於充分的瞭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表,挫折的忍受力卻顯的偏低,一遇到困難,自我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自處。因此培養學生積極開朗的情緒,掃除內心的陰霾,建立自信心,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極為重要。學生努力著手於善後的處理時,最好在一旁默默關注,等到確實需要幫助時解決,再即時伸出援手。

  ***三***用誠心讚美鼓勵

  花草樹木大都向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讚美,被鼓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讚美的行為。若發現孩子有值得讚美的行為時,更要把握時機,不管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四***專心傾聽

  單憑表面的舉止是無法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聽眾,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們表達的意見。當他們情緒困擾時,給與適度的支援。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過分的為他們設想,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當學生沒說完,別急著給建議。

  ***五***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實教師日常的種種行為,學生都看在眼裡。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行為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經常對學生敷衍了事,學生也可能養成推卸責任的惡習。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承續教師的缺點與優點,不要以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因為這時期他們是敏感且學習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確的教師形象,有助於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如果教師和學生溝通無障礙,如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裡充滿笑聲,如果每一個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歸屬感,讓學生上起課來,有如沐春風,如沐春雨的感覺,學生自然會視上學為樂事,且視上課為不得放棄的權利,那麼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學生必然春風滿面。

  老師們,用愛心和責任心對待您的學生,教育好是功德,不好是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