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與高中生溝通

  許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成為高中生之後都變得不聽話了,其實只要家長嘗試改變一下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許他救護變得聽話了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與高中生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高中生溝通技巧01

  1、注意場合和時間

  與孩子交流感情的時候,最好是睡覺前,這是孩子心情最為平

  穩的時候。

  2、創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和諧的氣氛永遠是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新增劑,要專心聽他們的意見和看法,要理解他們的情感和需求。

  3、平行的對話藝術

  聰明的孩子與孩子談話時,並不總是正面對著,而是並肩同行,朝著一個方向,這樣談起話來,顯得輕鬆、自然、很有人情味、孩子願意聽、也樂於接受。

  4、語言簡明扼要

  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要長篇大論,父母殊不只,正是自己的長篇大論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嘴巴,當孩子以為溝通就是要長時間說教的時候,他就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機會

  5、不當裁判當顧問

  孩子經常對父母的規勸常表現出逆反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大人管教,此時的孩子最需要一個顧問、一個參謀,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教他們正確處理方法,指導他們學會依靠自己的指揮擺脫困境,做出正確的選擇。

  家長與高中生溝通技巧02

  製造親子談心花園

  相對於晚飯桌上的溝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許傾向於在他的“祕密花園”裡說出他的“難言之隱”,比如某個街心公園,或小區遊樂場的鞦韆上。輕鬆的環境氛圍,更容易誘導孩子說出心裡話。作為回報,父母不僅應當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兒時的類似事件、類似經驗讓孩子放鬆。並在傾聽的過程中經常對孩子說:“別緊張”,“沒關係”,“事情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固定談心時間

  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習慣,規定一週至少有一天關掉電視,一家人一起來談“令我煩心的事”。注意,不是讓孩子一個人談,那樣會造成“審訊”式的緊張空氣,而是每個人都談,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致家人的訕笑,你的背後有我們;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允許孩子以更多元的方式發洩

  父母應當意識到發洩是溝通的基礎,對於表達能力還很弱的孩子而言,學會自控還是後話。一個孩子被逼彈琴兩個小時後,在紙上畫了頭髮像電擊一樣豎起的媽媽,旁邊寫著:媽媽是個壞媽媽!媽媽,不應針鋒相對地斥責她,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緒平復後,再找她談:為什麼恨媽媽?你要講出一個讓媽媽服氣的理由來!

  孩子此刻已經平靜,臉上浮起羞愧的笑。這位媽媽後來說:如果當時我也發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緒”硬壓下去,就不會有後面的談話和溝通了。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堵塞、壓制,還是疏導,決定了溝通是否能繼續下去。

  給孩子留點獨立空間

  孩子應有獨立空間,家長應給孩子留點獨立空間,讓他們有良好、健康的心境,只有這時,他才會她心裡的話掏給你。

  語言不要過激

  好的意思要用好的語言表達才行,只要心平氣和的言語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良言一句三春暖”就是這個道理。

  動之以情

  凡是關係融洽的家庭,人們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

  尊重孩子的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家事”時,不妨讓孩子也來參與一下,不管最後是否採納了他的建議,也讓他感受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一來,他們會尊重長輩的。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不管你給孩子講什麼,你都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如果還沒聽孩子的話就發脾氣,事後應該給孩子賠不是,事實證明: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是一種成功地育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