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時調動感情的技巧及訓練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鑑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朗誦時調動感情的技一:理論基礎

  文字作者用“妙筆”生花,我們是用聲音“昇華”文字。文字變成聲音不是簡單地念出聲音,而是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感受、醞釀,讓自己的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再利用聲音的多種表達方法,形成色彩豐富、變化自如的表達。如果內心的情感沒有隨著文字稿件充分感受,聲音會顯得“乾巴巴”,或者呈現“讀書腔”。

  從這一講開始,我們連續三講談談如何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動起來”,先來講“情景再現”。快,一起進入到了有聲語言創作的美妙世界吧!

  情景再現定義是播音員主持人以語言內容為依據展開再造想象,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情緒……在自己的腦海裡不斷浮現,形成連續的活動的畫面,並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這個過程就是情景再現。這種方法就像是在腦子

  “過電影”,讓平面的文字變得立體了、活動了,讓我們的感受很生動很具體!

  它分為幾個步驟:

  第一步:理清頭緒,腦海裡連續活動的畫面的展開。開頭是?出場的人物是誰?有什麼特點?接下來的變化?如何發展?結果怎麼樣?要把握結構,明確先後順序,把握畫面的主次詳略及特點。

  第二步:設身處地,就是通過想象,將自己置身於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縮短我們與稿件所述情景的時空距離和人物的心理距離等,使我們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規定的情景中,獲得現場感,感到“我就在”。

  第三步:觸景生情,是情景再現的核心,播讀中特別強調內心積極的反應,掌握兩點要求:一是反應積極,一觸即發;二是以情為主,情景交融。做到一個具體的“景”的刺激,馬上能引起具體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第四步:現身說法,內心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想把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歷,親身所感”的情景再現給受眾,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製作,使聽眾產生某種情景的再現,從中受到感染。

  以上四步並非界限分明,而是聯絡緊密,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總之,是要讓自己的思想感情運動起來。

  情景再現是調動情感的方法,準備階段可以對文字內容很細緻地展開想象,甚至浮想聯翩。真正在播讀時,景物已不清晰了,情感卻更加飽滿。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必再細緻地展開想象,只需讓情景稍加顯露,重要的是快速喚起我們準備稿件時的具體感受和觸動心靈的那一點。

  示例及分析:

  母愛《母愛》。

  生在西部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這裡,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三斤,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三斤珍貴的水。這些水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樣。終於有一天,一頭向來溫順的老牛掙脫了韁繩,闖到運水車必經的公路旁。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速衝上公路,司機緊急剎車,停了下來。老牛立在車前,任憑司機怎麼呵斥驅趕,它就是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雙方仍然僵持著。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它們都不像這頭牛這般倔強。人和牛就這樣對峙著,性急的司機反覆按響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動不動。

  後來,牛的主人來了。惱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它淒厲的叫聲,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風,顯得分外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司機也哭了。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願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水車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麼。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它們掉轉頭,在一片寂靜中慢慢地往回走去。

  第一步:理清頭緒。

  《母愛》寫的是在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強行攔住運水的軍車,但它並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文章有三個層次:分別從當地缺水極其嚴重;老牛擋住了送水車的路,主人尋來,發現那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牛在攔車索水,惱羞成怒,用長鞭恨恨地抽打;老牛把以死抗爭得來的水給小牛喝三個方面講述一份濃濃的母愛。三個層次有情有景,尤其最後一個層次是文章的核心。理清頭緒後,對文章的發生發展結尾就很清楚了。

  第二步:設身處地。

  設想自己生活在缺水乾旱的西部,“這裡,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嚴格限定為3斤。日常的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3斤珍貴的水。”這麼一點點水卻有這麼多用途,讓人有點不可思議。3斤水,也就是才3斤瓶裝礦泉水那麼多,倒在臉盆裡不過才半盆,聯絡自己日常的用水情況,可知缺水的嚴重程度了。

  就在這樣的環境裡,你試著把文章演繹成為電影,在一步步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誰先出場?做了什麼?誰又出場了?兩者什麼關係?出人意料的結尾中又出現了誰?你彷彿置身於故事發生的現場,真切體驗到了整個故事的氣氛轉換變化的節奏。

  文章雖然短小,內涵卻豐富,情節一波三折:“老牛迅速衝上公路,司機緊急剎車”→“牛的主人來了。惱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語,基本上近似白描的寫作方法,更容易用日常生活的體驗把握老牛、小牛的心理活動。

  第三步:觸景生情。

  不同的文章讓我們有不同的情感體驗,有的文章讓我們高興,高興到手舞足蹈;有的文章讓我們感動,感動到熱淚盈眶;有的文章讓我們憂慮,憂慮到茶飯不思……這篇文章讓我們有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呢?讀了之後,你高興了嗎?悲傷了嗎?痛苦了嗎?憂慮了嗎?憤恨了嗎?同情了嗎?生氣了嗎?感動了嗎?驚訝了嗎?抑或其他?還是這些感情都有?決定播讀水平高低的恰恰是體現在我們用什麼樣的感情色彩與態度將畫面再現。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的感受是:

  ***1***西部缺水地區,乾裂的土地,沒有綠色,我們同情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不易,不能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3斤水是人類對水的最低要求,是生命之水,只能維持生命。

  ***2***老牛攔路索水,以死抗爭的細節描寫,體會老牛堅定的決心,襯托了它的愛子心切。牛的主人狠狠地抽打與運水戰士的哭讓人物定位清楚,主人的自律與戰士的人文關懷色彩凸現。

  ***3***老牛慈愛的望著小牛將所有的水喝盡,進一步感受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第四步:現身說法。

  前三步的準備,讓我們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歌頌老牛這種無私的愛;從情感昇華的角度去說,感謝所有母親對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小愛上升到大愛,情感呼之欲出,隨著腦海中情節的不斷反覆,我們把“過電影”變成有聲語言的表達,聽眾跟著你的播講一起進入到情節當中。

  朗誦時調動感情的技二:實踐練習

  ***一***片斷練習

  2暴風咆哮著,幾次的,他都要被吹下深谷,大雨傾盆,險惡的岩石又光又滑,使他寸步難行,冰雹夾著細砂,無情地向他猛撲,他的頭上臉上,已開始流血了,但他一點也不氣餒,他匍匐前進,把普羅美秀斯拉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