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柳樹醒了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第一課《柳樹醒了》的生字時,可引導學生利用偏旁、部件、新舊字聯絡等記認字形。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柳樹醒了》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柳樹醒了》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一學期,很多好的行為習慣還未形成,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上總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習的特點加以約束,限制他們“動”,強制學生聽課。而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調動每個學生的感性經驗。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中的教學問題,組織他們積極地參與活動、參與學習。

  《柳樹醒了》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中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著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奮進的。在教學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觀察柳樹,把觀察到的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來。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柳樹的生長過程已經掌握一二,在上課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讓施教老師感覺心頭一陣喜悅。隨後在讓學生感悟課文大意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後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接著我跟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或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讀完後再請你在老師發下來的紙上畫一畫。於是學生興趣十足地讀起課文來了。不一會兒學生便紛紛舉手要上臺表現自己了。表現時學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畫了幾棵嫩芽,問他原因時,他便說因為春雷喚醒了柳樹,柳樹剛剛醒來,所以才長出幾個嫩芽。多精彩的表現呀!尋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師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後,生生動起來了,課堂效果相當不錯。

  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他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儘可能讓學生有實踐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柳樹醒了》教學反思2

  《柳樹醒了》是本組教材的第一篇課文,安排在《識字一》的後面。識字一中有八個詞語。這八個詞語非常概括地表現了春天的幾個特點,如萬物復甦、柳綠化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等。課文上又有美麗的插圖,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學好《識字一》後,讓學生畫畫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思維,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每一學生畫的春天,內容可能簡單了些,但這也是學生的心聲,是用他們的筆、色彩在表達對春天的看法,把全班同學的畫放在一起,那就非常的豐富多彩。

  在此基礎上學習《柳樹醒了》。柳樹是春天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我國的廣大地區都有柳樹。在大家心目中柳樹總是和春天在一起。通過學習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柳樹是誰喚醒的,能思考通過朗讀感悟春天。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兒童詩。理解這首詩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學過程:

  1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在誰的幫助下柳樹醒了?

  2 學生回答:春燕、春雷、春風、春雨

  你喜歡誰,你想成為誰來幫助小柳樹,選一個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

  生1 我是春雷,春雷跟柳樹說話了,柳樹醒了,發芽了。

  生2 我是春雨,春雨給柳樹洗澡了,柳枝軟了,隨風搖擺。

  生3 我是春風,春風給柳樹梳頭了,柳樹綠了。

  生4 我是春燕,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春天將要過去,柳絮飛了。

  這裡老師營造了一個環境,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一員,讓學生覺得不是要我去理解課文,而是覺得不是要我去理解課文,而是覺得我就是課文,正在感受其中的美,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理解課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柳樹醒了》教學反思3

  在教學《柳樹醒了》一文時,我通過課件演示春天色彩明麗的美景,不僅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教學情境,獲得身心的愉悅,而且巧妙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感知課文,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識生字,初悟文章的美。在學完課文後進行拓展延伸,豐富想象:

  1、說一說,在春天裡,還有什麼醒了呢?

  2、寫一寫;春天跟******說話了,說著說著******

  3、畫一畫你眼中萬物復甦的春天。讀畫結合,將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文章的情趣與學生的感悟融為一體,使朗讀變成一種享受,也體現了學科間相互溝通這一教學思想。文章內容的延伸,有利於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