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怎麼樣的去編寫自己的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教學反思以供大家閱讀。

  ***一***

  《認識周長》是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並探索測量不同形狀的圖形的周長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這幾節課是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幾何圖形周長的基礎,因此學生的理解十分重要。

  因此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設計了指一指、試一試、畫一畫、圍一圍、走一走等方式,讓學生在手動、腦動,變單一為豐富,讓學生感受數學、訓練思維。

  理解周長的三個步驟:1、用彩筆畫一畫邊線。由小螞蟻爬樹葉引出認識邊線;2.學生自己嘗試用彩筆描一描一週邊線,感知一週邊線;3.用手指指一指樹葉的一週的線,再指一指別的物體的周長。從而通過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因而認識周長。而在認識周長的過程中,再次分層,由具體事物的周長,抽象到圖形的周長,使學生能逐層瞭解,清晰概念。4、讓學生走一走,走出地面上圖形的周長***教師提前畫好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

  通過這些方式的活動,學生對周長的理解很到位。看來要想學生掌握的好,只有話靜態為動態、變觀察為探索,才能夠真正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老師才能高效的達成目標。

  ***二***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後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我首先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周”字,請學生說這個字的意思。學生根據自己已有語文知識經驗的基礎,很快就說出:“周就是一週、一圈的意思。”我順勢匯入新課:“今天我們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有關。”接著,我又在“周”字的後面加了一個“長”字,問學生:“那你知道“周長”這個詞語的意思嗎?”學生很自然的答道:“那就是一週、一圈的長度。”看來,學生對於“周長”的概念還是有一定的認識的,怎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呢?這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樹葉的周長、用繩子圍一圍課桌的周長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並理解實物外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為後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教學的第三個步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封閉圖形”這個詞。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不封閉的圖形,問:這個圖形有周長嗎?學生異口同聲說:“沒有,因為它沒有封起來。”從學生的回答中,說明學生對封閉這個詞已經理解,就是不能正確地表述。在學生理解了“封閉圖形”這個詞語的基礎上,我請學生說說:“你認為什麼叫周長?”學生很快說出了周長的概念,教師順勢完善周長的板書。

  在教學的最後,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還增加了將幾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或一個十字架型,讓學生描出並算出拼成後圖形的周長。這個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而且還為以後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總之,我感覺今天這節課最遺憾的還是小組合作,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有的學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三***

  認識周長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

  認識周長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隻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一週”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麼是它的周長,並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後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通過以上“看、摸、描、量”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說說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念。從“看”到“指”從“ 指” 到“ 描”又從“描”到“量”。不斷更新的活動對學生來說充滿了挑戰,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