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在進行教學授課前提前準備好教學設計,並且對自己在教學中所要講授的內容有一個很好的預知與安排!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三年級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4,練習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 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定問題,引導參與

  1、 談話,出示情景圖。

  2、 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3、 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裡放***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定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 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 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於3。

  3、 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並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應用,加深理解

  1、 課本第18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彙報。

  ***4***、小結。

  2、 挑戰園地:

  ***1***、第一關***練習四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四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並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四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並解決,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並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三年級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而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本節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我從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蘋果開始,通過分東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幫小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課上通過請學生演示幫小熊分竹筍的過程從而引出除法,使學生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讓讓學生認識了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整節課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設計“除法”內容,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範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讓學生分東西,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有部分學生對除法的含義理解不到位,沒有讓學生說出每一個數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義?

  2、練習題的設計較單一,應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練習題應有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