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老師上完課後要寫的文章。關於蘇教版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蘇教版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本節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認識小數。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的定位是:使學生會讀會寫小數,從具體的情境中建構歸納出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我感知、自我體驗、抽象概括、總結應用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節課在課的開始以“馬小跳健康體檢單”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源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學習

  由“體檢單”上的資料入手,發現生活中除了已經認識的整數之外,還有“小數”,從而激發學生想要去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

  在“小數的讀、寫”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出0.5,並互相討論寫得對不對,怎麼讀”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3、指導探究,認識帶小數

  採取藉助圖示推知小數數值,探究圓珠筆帶小數標價,引匯出學生自我對1元2角、1.2元這兩種說法的討論,從而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絡,隨後再通過筆記本價格的討論,進一步鞏固認知。

  4、拓展延伸,認識數軸

  將教材中“想想做做”第4題,作為深入討論的興趣題,讓學生認識數軸上的小數。由量黑板的長這樣的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數軸,先大致估指後再精確填寫,在變化中擴大了這道題的思考容量。

  5、分層練習,發現“數學用於生活”

  猜價格環節的設計,讓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鞏固了今天的新知,“零點幾的小數小於1”,不是老師教給,而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中自己總結。

  篇二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通過藉助“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2、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小數王國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整個教學中我感到以下不足:

  1.在學習小數與元角分之間的換算的時候,五角八分有學生不知道5.08中間的零要寫出來,這點我強調的不夠,應該反覆多次的告訴學生“如果沒有就用零佔位”,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的出錯率。

  2《小數王國》本來是想讓表現積極的學生有優先選擇的權利進行選擇先去哪個地方,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帶著學生依次講了下來,激勵表現優秀的學生的作用沒有表現出來。

  3 對課堂時間的把握還不夠準確,時間分配上還應更加合理。

  篇三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學生每天學習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因為有些數學知識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作基礎的。

  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我從讀教參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這部分內容是通過藉助“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認知、感知小數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綵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絡。讓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量綵帶、找身邊的小數、猜謎語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其次,整個教學中我感到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進有效教學

  整節課容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中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點“趕”教學的感覺,特別在教學學生較難理解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幾釐米的含義環節中,學生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內化知識過程,便匆忙收場。

  2.調整板書,運用多種感官,彌補教學不足

  板書的目的是為促進更有效的教學,在板書上再進行一些修改,,並在教學時注重教師語言與板書同步進行,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板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3.巧用生成資源,促進有效教學

  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原先想通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因沒有及時的利用生成資源來糾正讀法,所以干擾一部分沒有深刻了解小數讀法的學生,在後面的課堂中經常出現錯誤的讀法。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